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职应用韩语专业课程设置研究

2015-09-10 07:22朱振霞崔婧琪
考试周刊 2015年26期
关键词:能力本位课程设置

朱振霞 崔婧琪

摘 要: 本文以能力本位职业教育思想为理论支撑,以专业课程设置优化为切入点,通过问卷和访谈的方式,调查和分析了高职应用韩语专业课程设置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了优化建议。

关键词: 能力本位 高职韩语 课程设置

一、研究背景

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高职应用韩语专业教学取得明显效果,学生就业呈现良好态势。随着中韩两国经济合作的不断深入,在韩语人才的社会需求量急剧增加的同时,行业对韩语人才的规格也有更高的要求。因此,无论是着眼于加强学生就业,还是提高办学质量,在与本科教育的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要求我们必须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改革,形成高职韩语教育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培养出真正能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素质韩语人才。

二、研究方法及对象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座谈、电话访问的方式,对河北外国语职业学院应用韩语专业的课程设置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优化建议。

研究对象主要为在校师生、实习生、毕业学生及用人单位四类群体。一是选取应用韩语专业2012级全体在校生共64名学生为对象,进行学生自我能力的评价和对专业课程设置、课时安排满意度的相关调查。二是以8名韩语专任教师作为访谈对象,期望从客观的角度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并对如何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提出建议和意见。三是通过对往届毕业生和2011级实习生共计46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就专业课程课时安排是否合理、所在岗位最需要哪种能力、自我能力的评价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哪些能力的培养等方面进行调查,以期对目前学院应用韩语专业课程设置的实际效果进行检验。四是通过对4所学生实习单位(优爱特天津电子有限公司、北京静之湖度假酒店、深圳宝利来国际大酒店、希杰北京食品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的访谈,调查企业对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方式的认可度及对学生能力的评价和人才需求情况。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专业课程设置基本满足学生需求,但略显单一。

河北外国语职业学院应用韩语专业目前课程设置有综合韩语、韩语会话、韩语视听、韩语翻译、商贸韩语、韩国概况与韩国文化、韩语输入法八门课程。

在调查中,认为课程设置合理的在校生占33.33%,毕业生及实习生占21.43%,认为基本合理的在校生占60.32%,毕业生和实习生占64.29%。同时52.38%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增加现有的专业课程门数,其中认为应该增加开设韩语阅读的学生占49.21%,认为应该增加开设韩语写作的学生占69.84%,其他的学生占9.52%。

在对学院韩语专业专任教师的访谈中,老师们都表示,为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拓展知识层面,建议开设韩语阅读、写作等专业基础课程。同时参照外研社2013年对山东、河北、湖北和江苏4省有代表性的27所高职院校的韩语专业课程设置的调研情况,我院应用韩语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基本能够满足学生对韩语的学习需求,但略显单一,有待进一步优化。

2.专业课时安排有待进一步调整。

在关于课时安排的调查中,68.25%的在校生和61.9%毕业生及实习生都表示应该增加韩语会话的授课时间。同时69.05%的毕业生及实习生表示现在所在岗位最需要的是韩语的听说能力,而有80.95%的学生反映自己最欠缺的就是听和说的能力。实习单位方面,有91%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招聘的过程中更注重学生的口语能力,所以增加视听说课时,加强韩语听说训练,培养学生的韩语交际能力,是专业课程设置进一步合理化的首要任务。

3.教材选用及授课内容有待优化。

根据调查,对于综合韩语、韩语会话、韩语视听、韩语翻译四门课程,有50%左右的学生表示内容难易度适中,有一定的学习兴趣。30%左右的学生表示内容有难度,兴趣一般,而表示内容太难、不感兴趣的学生约占5%左右,可以看出学生对这四门课程反映还是比较良好,符合学生对外语学习的要求。对商贸韩语、韩国概况与文化两门课程难易度的调查显示,学生认为适中的占30%,认为较难、没有兴趣的占50%以上,由此可以看出以上两门课程需要适当调整授课方式及课程难易度。而在教材选择上,76%以上的学生认为选用韩国原本引进的教材进行授课比较好。

在对韩语专业专任教师的访谈中,教师对于教学效果普遍表示满意,但表示在教材的选择上存在较大困难。本科教材强调学科体系,难度较大,高职类教材可选范围过小,且内容质量良莠不齐。目前学院韩语专业多数课程选用韩国原版教材,但此类教材更强调文化交际能力的形成,缺少职业能力的培养。专业教师只能根据自己的经验,对选用教材进行删减、增加等适度调整适应教学需要。而在与实习单位相关人员的座谈中,企业则建议专业是否可以在授课过程中渗透企业文化、职场礼仪、岗前培训等内容。

四、对学院应用韩语专业课程设置优化建议

1.校企合作进行课程开发与设计。

优化课程设置,要求学校与实习单位、企业共同进行社会调研和职业岗位分析,确定毕业生的应职岗位,然后根据学生将来从事的工作岗位特点,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进行专业整体课程的开发与设计。

此次研究通过与专业实习基地相关负责人的座谈,和对毕业生的问卷调查,基本确定学院韩语专业毕业生目前的就业行业分布主要为餐饮服务业、制造业和旅游服务业。从事的初始职业岗位有生产线操作工、见习前厅经理、店员、客服、销售、语言培训教师等。而获得一定工作经验后可升迁至技术岗或基层管理岗,如文秘翻译、生产车间翻译、质检、采购、韩资企业文员、韩语导游、餐饮企业店长、前厅经理、语言培训教师负责人、国际贸易业务人员等。

课题组结合学生的岗位特点,进行职业能力分析研究,基本确定高职应用韩语专业学生必须具备以下九种单项能力,即韩语的听说读写能力、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韩语商务公文处理能力、对外交流及公关协调能力、接待及商务谈判能力、生产类韩企工作能力、服务类韩企工作能力、人际交往与合作的能力,以及跨文化理解能力。

通过研究分析,课题组建议在课时安排方面弱化语法教学,减少二年级综合韩语课程,增加韩语视听、韩语会话课时,提高学生韩语听说水平。在课程开设方面,在原有课程基础上,一、二学期增加开设韩语泛读、韩语语音、英语语音课程,三、四学期增加开设商务礼仪、秘书实务和国际贸易实务,并将英语课调整为商务英语课、韩国文化与韩国概况调整为韩国企业文化(企业讲座)、输入法调整为韩文输入与办公自动化课程,改变现有课程设置的单一现状,在多层次、多方面加强学生韩语知识积累及能力的形成,进一步明确学院应用韩语商务方向的专业定位,突出专业特色。

2.将韩语语言学习与专业技能训练进行实质性融合。

要实现课程设置的优化,必须构建“以专业平台课的语言知识技能为基础、以专业核心课的重点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专业拓展课的能力延伸为辅助”的专业课程结构,并且把语言运用能力、商贸实践能力、韩语文化体验等实践教学设置贯穿专业课程结构的始终,将韩语语言学习与专业技能训练进行充分融合。课程设置要加大实践技能课的课时比例,突出对学生韩语口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开设的综合韩语、韩语视听及韩语会话类应用性课程要突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重点强化各项技能的实际应用。每个学期开设的各门课程要考虑到实践技能的阶段性及层级性,比如一、二学期重点开设使学生掌握韩语语言运用技能的实践教学课程,三、四学期重点开设使学生掌握各种职业技能并达到韩语三级水平的课程,五、六学期可通过就业指导及顶岗实训强化职业技能,以实现学院应用韩语专业课程设置的进一步优化,形成自身特色和优势。

参考文献:

[1]张善升.论高职院校应用韩语专业课程设置[J].科技致富向导,2013,02.

[2]郑伟,朱振霞.高职韩语专业课程体系初探[J].读书文摘,2014,14.

本文是河北外国语职业学院2013-2014年度院级课题《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职应用韩语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结题论文,课题编号A201325。

猜你喜欢
能力本位课程设置
能力本位视角下的高职课程体系设计研究
创业创新导向下的高校动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关于提高军校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几点思考
高职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与物流岗位职业证书的有效对接
浙江导游文化基础知识模块化教学浅析
能力本位教育与高职英语教学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