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现代教育技术与历史学科的整合

2015-09-10 07:22卢亚楠
考试周刊 2015年26期
关键词:民族融合现代教育技术历史教学

卢亚楠

摘 要: 如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以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2课《北方的民族汇聚》为例,作者进行了探索: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化虚为实,化静为动,提高学生对教材的理解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关键词: 现代教育技术 历史教学 民族融合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2课《北方的民族汇聚》一课主要讲述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出现民族融合的趋势,北魏孝文帝顺应这一趋势进行了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的史实。虽然本课内容篇幅较少,线索清晰,但单靠教材提供的寥寥几幅图片及简单的文字描述,会令本课教学十分单薄。如何才能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呢?笔者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了如下探索。

一、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历史教学中创设历史情境,可以将久远的历史重现,使学生身临其境,积极、主动地进行思维活动。如在导入环节,我预先播放一段剪辑的配乐朗诵《敕勒歌》,渲染情景,营造气氛。在优美的乐声中,激发学生想象力,在脑海中生成草原的画面,随后提问:这首诗歌描绘的是我国什么地区的景色?那么在这里的人民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在创设的情境中学生很快得出结论:在草原生活的人们过着游牧生活。之后又出示两幅反映农耕生活的图片,并直接指出这些都是魏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的生活,与学生的已有认知产生强烈冲突,引发学生质疑,激发学生探知欲望,自然导入新课。

二、化虚为实,提高学生对教材的理解能力,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自古以来,人们认为,对资料的依赖是历史学科最显著的特点。历史是根据史料来说话的,详尽地占有资料是历史研究的前提。然而本课教材内容较少,提供的史料有限,缺乏“事实”说话的传统教学会显得苍白无力。在本课教学中,我通过网络搜集、加工、处理了一批历史图片资料,客观地向学生反映历史面貌,增强历史课堂教学的真实感,缩小历史的空间感和距离感,使学生感受到历史时代的气氛,认知历史,感悟历史,成为直接的观察者和参与者,通过自主学习,亲身体验,产生共鸣。

如在从北方少数民族内迁过渡到民族融合这个环节上,出示《木兰辞》节选,利用课件的相关功能进行圈注,使学生从历史的角度深刻感知到这个众所周知的故事是民族融合的事例,民族融合成为历史发展的趋势。出示《采桑图》、《烧烤图》、《穿汉服的少数民族贵族》、《穿裤褶服的汉人乐队》等一系列图片,让学生对比查找,发现“汉人胡食”“胡人汉食”等现象,意识到少数民族在向汉族学习,汉族也在吸收少数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的历史现象,“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从而理解民族融合的概念。这样把较复杂的问题简明化,同时论从史出,使学生更容易接受知识,更好地把握教材内容。

又如孝文帝迁都的过程,教材中虽有文字描述,但“眼见为实”,我从网络中下载相关视频,直观的声像资料在使学生体会到孝文帝智慧的同时,更深刻地认识到迁都的不易,改革的艰巨,从而树立“任何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历史观。

再如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作用时,出示搜集的图片资料,如《北魏文官俑》、《北魏帝王出御图》、《胡床》等,表明少数民族在汉化,汉族文化得到丰富和发展,得出结论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民族融合,引导学生从知识体系上形成“北魏孝文帝顺应民族融合趋势进行改革,改革又促进了民族融合”的建构,同时树立“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的历史观,有利于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有效地进行潜移默化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三、化静为动,提高辨识地图的能力

历史地图作为解释历史事件的方法,为学生提供直观的、确切的地域空间图像。但是对于初一学生而言,他们的历史地图辨识能力尚未健全,难以全面、有效地分析地图,更谈不上从地图中获取信息,所以在日常课堂教学中要加强学生识图能力的指导与训练。例如本课中的《西晋少数民族内迁图》,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譬如flash等软件技术,让地图“动”起来。先指导学生从教材中找到内迁的少数民族,然后结合动态图,在闪亮有序的标注、红箭头中一一标注少数民族,演示他们从什么地方内迁到什么地方,然后启发学生思考:内迁后少数民族所在的地区以前是谁生活过的地方,他们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相同吗?这样在为学生读图做示范,指导他们一步一步地“拆解”地图的同时,更深入地挖掘地图背后暗藏的信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其辨识地图的能力。

通过近年来在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实践证明,将现代教育技术引入课堂,对于优化历史课堂教学有重要的意义。正在现代教育技术的辅助之下,我们才能更好地转变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从而将单调的课堂教学变成老师主导、学生参与,活泼的多媒体课程。但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历史教学时应注意从实效出发,实事求是地解决问题,避免一味信奉现代教育技术。如果有些教学内容用其他方法,效果更好,就不必用它。用不用,用什么样的教育技术,取决于是否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总之,现代教育技术与历史学科教学的整合,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是教学资源和教学要素的有机集合。当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优化历史教学需要不断探索与完善,相信历史教学定会不断向前迈进,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赵春敏.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猜你喜欢
民族融合现代教育技术历史教学
近四十年来国内辽金民族融合问题研究综述
民族融合视域下的元代民族诗人题画诗刍议
为何用“民族交融”替代“民族融合”?
现代教育技术下的新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理论框架初探
《微课设计、开发与应用》课程案例库的构建研究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宋元以来桂林回汉饮食文化交流与民族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