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历史虚无主义认知水平的调查研究及其对策建议

2015-09-10 21:51张玲
考试周刊 2015年26期
关键词:历史虚无主义高校思政教育大学生

摘 要: 历史虚无主义具有很大的欺骗性、迷惑性和渗透性,大学生往往成为历史虚无主义渗透和利用的重要对象。为了提高大学生对历史虚无主义危害的认知,本文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历史虚无主义认知水平的调查研究,并就如何提高大学生防范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自觉性提供对策建议,希望能为和谐大学校园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关键词: 历史虚无主义 大学生 高校思政教育

高校是国家人才培养基地,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历史虚无主义具有很大的欺骗性、迷惑性和渗透性,因此大学生往往成为历史虚无主义渗透和利用的重要对象[1]。为此,我们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历史虚无主义认知水平的调查分析,并就如何提高大学生防范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自觉性提供建议,有利于高校采取有力措施,维护好校园和谐稳定的环境。为了提高大学生对历史虚无主义危害的认知,我们进行了此次调查研究,共发出问卷292份,收回292份,回收率为100%。本次调查,我们主要针对杭州各大高校的在校大学生,以大一、大二、大三学生为主,其中大一学生占31.13%,大二学生占42.02%,大三学生占15.56%。从性别分布上看,男生占48.64%,女生占51.36%。从文理分科上看,文科占45.53%,理科占54.47%。

一、调查结果与分析

1.大学生对历史虚无主义的认知。

在多元文化的困扰和冲突下,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让高校思政教育面临严峻挑战。大学生是社会上思想最活跃的群体,处于多种文化派别的包围之中,自然无法摆脱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在此次调查中,大学生中不知道历史虚无主义的高达39.69%,只听说过的占25.68%,了解一些的达到21.79%,较了解的仅有12.84%。但是进一步询问发现,尽管对历史虚无主义了解不深,但大部分学生(达179人)认为历史虚无主义以片面的、主观的方式对历史进行解读,132人认为历史虚无主义是忘记历史,不关心历史。由此可见,大部分高校学生对历史虚无主义有所耳闻,但缺乏深刻了解,特别是无法拥有清晰辨别、判断历史虚无主义观点的标尺,缺乏判断理论是非的引导能力。

2.大学生对历史问题的态度。

我们特别设计了部分问题,以测试高校学生对历史问题的态度,结果显示,高校学生对我国历史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对于我国曾经比较弱小的事实,绝大多数学生能够面对,并希望从中得到教训。但是值得我们警惕的是,小部分学生在历史事件上有着不清晰,甚至较极端的认识,不自觉中受到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引导,缺乏清醒的自我认识。如“对于我国历史上的弱小与被其他国家侵略的那段时期,你觉得我们现在应该怎么看待那段时期?”的问题,1/5的学生认为“不用总提及,铭记教训就好”,可见,在历史观教学中,单一的灌输形式已经接近饱和,提醒高校思政教师应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有效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3.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看法。

我国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同时在发展中积累了许多社会问题,社会矛盾十分复杂,诸多社会问题与高校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大学生普遍有较强的政治参与意识和要求,非常关注社会问题,并且对解决这些问题抱有较高期望,有的还积极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但在我国现有国情条件下,各种社会问题的解决不可能一蹴而就。面对理论与实际之间的差距、社会“应然”和“实然”之间的反差,部分大学生怀疑主流意识形态。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则以“反思历史”、“重写历史”为名,做翻案文章,论证近代以来中国人历史选择的错误,为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否定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提供历史依据。高校部分学生在质疑现实的思想状态下,不可避免地认为它言之有理。本次调查中,对“有人利用我国历史上经历的一些曲折历程,放大弊端,借以否认社会主义建设这一伟大成就,你是如何看待这种观点的?”这一问题,绝大多数学生持“反对,每种制度都有弊端,社会主义是适合我国的”态度。也有20%的学生认为“中立,存在即合理”。

可见,在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影响下,部分高校师生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已产生了缺失。特别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历史与现实的胶合,互联网的普及和猎奇心理因素的促使,使大学生在互联网热衷关注那些所谓的另类“历史”,但由于缺乏辩证理性的思考,因此大学生易接受网上已带有主观目的的历史知识。对于大学生而言,其承担的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一旦让历史虚无主义弥漫在大学生头脑中,成为大学生的集体意识,那么这样无视自己历史的大学生无疑会失去对未来的理性追求。这说明加强和改进《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及加强和改进校园文化建设,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师生思想和深化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理论研究,提升学术批评水平的迫切性。

4.大学生对历史题材影视小说的看法。

影视文化作为一种大众文化,不仅是人们休闲娱乐的手段,而且承载与传播着社会价值观念和思想观点。影视文化拥有极强的渗透力,凭借着独特的传播与表现方式,带给高校学生的巨大冲击力更是不容忽视,对高校学生的人格塑造产生广泛、深刻、持久的影响。这种影响有积极的方面,也有消极的、误区的方面。著名学者爱因海姆说:“电视是对我们的智慧提出的一种新的严峻考验,如果我们成功地掌握了这一新兴媒介,将为我们造福。”作为一批敏感、迅速成长起来的高校学生,他们肩负着家庭、社会与个人的诸多责任和义务,在受教育过程中,蓬勃发展的影视文化作为一种教育资源必将深深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

在“关于以史实为背景的电视剧,您同意‘应该在不篡改大方史实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的观点么?能忍受污蔑历史真相的剧情么?”这一问题上,绝大多数学生同意在不篡改史实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但不接受污蔑历史真相的剧情,说明大学生有想通过影视剧学习真实历史的意向,从侧面证明影视教育在教学资源中的重要性。而部分学生则不在意有无真实历史事实,表达部分学生历史观的混乱,更说明历史教育的严峻挑战。

5.大学生对自身发展的看法。

现今,高校学生未来受教育的途径有更多选择,有能力的话,是选择留学国外还是继续留在国内?本次调查中,大部分学生选择出国留学,觉得国外教育状况比国内好,但表示会留在国内工作。说明大部分人选择出国主要是为了深造,最终还是会回国发展,并不是向往外国制度而奔赴久居。但有部分学生(12.45%)选择出国,觉得在国内没什么发展,如果国外条件好,就在那里发展了,顾及自己利益多些,缺乏民族自信心和荣誉感。历史虚无主义者不但歪曲中国近现代史,而且把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源远流长的灿烂民族文化一笔抹杀,甚至认为我们的民族不仅愚昧、丑陋,甚至充满奴性,缺乏创造力,不但远离真实的历史,而且严重挫伤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历史虚无主义者还借口“重评历史”解构、歪曲历史事实,质疑、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旨在否定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在思想理论界造成很大混乱。

6.大学生对国际环境的认知。

当前,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国际形势中的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世界很不太平。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在国际政治、经济和安全领域中依然存在,并有新的发展。以新的“炮舰政策”和新的经济殖民主义为主要特征的“新干涉主义”严重损害许多中小国家的主权独立和发展利益,给世界和平和国际安全造成威胁。与此同时,因种族、宗教、领土等问题引起的地区冲突此起彼伏,国际犯罪、环境恶化等跨国问题远未解决,国际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还很多。但总体上看,国际形势缓和的大趋势没有改变,多极化进程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任何旨在建立单极世界的图谋都是注定要失败的。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清晰地认识到当前国际环境。调查数据显示,少部分大学生仍盲目地认为“不用太担心,我们的综合国力已经很强大了”,表明该部分学生对现状没有清醒的认识。

二、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下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对策建议

1.加强马克思主义青年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马克思主义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对抵制历史虚无主义至关重要,因为高校思政教师引领着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高校思政教师承担着思政教学活动,向大学生传授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大学生情感和生活态度的培养者。加强马克思主义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应做好以下几点:提升高校思政教师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能力、深化高校青年思政教师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多样化教学方法共同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树立起积极的生活态度、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增强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将马克思主义青年教师建设成为一支具有坚定信念和扎实理论基础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引领队伍[2]。

2.增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在课程教学中加强唯物史观教育,历史教育目标不仅要使学习者形成对历史过程的认知和记忆,还要激发学习者的爱国情怀,培养民族认同感,并使学习者形成一定的历史观和分析认识能力。对大学生进行中国近现代史教育,教学目标不仅是实现“两个了解”(了解国史、国情),“三个领会”(领会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共产党领导和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必要性和正确性),而且应该树立唯物主义历史观,具备一定的历史思维能力,用发展的、联系的方法客观而历史地分析、认识历史和现实问题。历史观在人们历史认知和评价中具有指导意义,“有什么样的历史观,就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对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的褒贬,直接影响对当今发生的相关人物、现象和事件的价值判断”。帮助大学生树立唯物史观,就是给他们一个可以应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长久武器,使大学生把对中国近现代历史的认识建立在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解和对中国国情具体的历史分析之上能够独立地、正确地辨析现在已经出现、将来可能出现的关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种种言说。

3.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为主线,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党员干部和广大师生,引导广大师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课堂教学尤其是人文社会科学理论课教学中,要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把高校建设成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整合高校师生的价值理念,形成基本的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使广大师生都能遵纪守法,共同营造文明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

4.深化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理论研究,提升学术批评的理论水平。

坚持用科学的历史观引导人们遵循客观性原则,以事实为出发点,全面系统地把握有关资料,把握历史事实,阐明其内在联系,透过历史现象分析历史本质和主流,揭示历史发展规律。坚持包容性原则,对待历史要有一种包容心态,不能用整齐划一的“单一性”思维看待历史,搞预设立场的历史研究和片面解读,不可能把握历史全貌的坚持是非原则。对历史大是大非的把握,不能沉湎于个人恩怨和预设立场,纠缠一些历史枝节、细节,否则无法正确认识和把握历史发展客观规律。现在大学生有一定的思想独立性,也有追求公平的意识,若过分扭曲事实,可能对其起反面教育作用。

5.加强网络阵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占领网络阵地的制高点。

要构建高校意识形态宣传网络,高校要大力加强网络阵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为指导,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工作,将舆论宣传阵地拓展到互联网,建立弘扬主旋律和进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网上新阵地。加强对信息网络的监控和管理,建立起网络监测及防卫系统,通过对网络信息的分析与动态跟踪,及时发现安全隐患。

参考文献:

[1]张晓红,梅荣政.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质和危害[J].思想理论教育,2009,7:42-43.

[2]张玲.探析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冲击高校马克思主义青年教师队伍的原因与对策[J].文教资料,2014,7:130-132.

基金项目:2014年度浙江树人大学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专项研究计划项目(No.2014ZML201)。

猜你喜欢
历史虚无主义高校思政教育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解构和超越历史虚无主义
历史虚无主义网络传播特征初探
从教育价值探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
不良网络舆论对高校思政教育影响探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
站在唯物史观的高度解析历史虚无主义
道教研究的历史虚无主义困境及出路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