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家庭留守儿童案例研究

2015-09-10 21:51满爱红
考试周刊 2015年26期
关键词:留守儿童因材施教小学

满爱红

摘 要: 文章通过对留守儿童关爱教育的一例研究,阐述了小学一线教师在教育科学理论指导下,促使特殊家庭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发展历程,阐明了小学班主任需具有因材施教,教育与关爱并举的教育能力。

关键词: 小学 班主任 因材施教 留守儿童

从事教学工作的老师都知道,我们最怕的就是遇到不听讲还爱在课堂上捣乱的“捣蛋鬼”——乱搞小动作、吃东西、小声说话、出怪声、接话茬、出同学和老师的洋相,等等。他们可以把课堂搞得乌烟瘴气,使班风严重混乱,班级成绩低下。特别是在农村学校中,由于单亲家庭和留守儿童越来越多,这些孩子往往是家庭教育缺失群体,因此这样的情况屡见不鲜。我就教学中遇到的真实案例,对此现象进行研究,探究其成因及对策。

一、“捣蛋鬼”是怎样炼成的

小浩(这里隐去真实姓名)是我们班这群“捣蛋鬼”中的“小王子”。我首先从观察他入手,发现他是一个特别聪明的孩子,可他却是班上最让老师头痛的孩子。我发现他上课故意洋相百出,想方设法把大家逗乐、把老师惹怒,每每犯错捣乱后并不惧怕还特别开心。通过调查走访,我了解到他的爸爸妈妈都是当地农民,为给孩子创造更好的经济条件,夫妻双双到外面打工,长期不在家,孩子交给亲戚照管,几年来与孩子的交流少之甚少,这不正是症结所在吗?有一部分孩子的犯错和捣乱就是因为缺乏爱、缺乏关注,他们想借助错误行为引起关注。

二、如何去爱“捣蛋鬼”

首先我想让他感觉到我在随时随地关注他,我和他约定,每天向我汇报一下今天做了什么。对于这一切举措,他并没有反感,反而由于我们之间的约定,开始逐渐收敛了他的捣乱行为,每天还乐此不疲地向我汇报他的行踪。

我发现他爱和女生逗,在别的老师眼里这个可不太好,可我通过了解知道他特别渴望母爱,每次妈妈回来,他都高兴得不得了。于是我就安排了班里一个长得很漂亮的、为人热情稳重、学习成绩也特别优秀的班干部做了他的同桌。起初班干部有些不愿意,怕影响学习,后来我和她谈了小浩的情况和我的想法,她当场表示:老师放心吧,我愿意和您一起帮助他。他们一起学习、一起做值日,一起下课玩。每每小浩管不住自己时,她总是悄悄提示他,小浩上课不再捅咕其他同学了,过去讨厌他的同学也逐渐开始愿意和他玩了,他越来越感觉到他有更多的伙伴与关注了。

为了从根本上改变小浩,我觉得上述两个方面还远远不够,而要从根本上下手。我多次找他的家长联系,要求与他们当面谈话,经过半个多月的努力,我终于见到了他的妈妈。我告诉她给孩子创造好的条件没有错,可是给孩子更多的爱和关注才是孩子最需要的。我们在一起制订了一个方案,要求她不管多忙每天都要给孩子打个电话,每周至少要回家一趟,陪孩子一天,每学期必须亲自参加孩子的家长座谈会;寒暑假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把孩子带在身边一段日子,学会随时随地表达对孩子的爱与关注,不要保留。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发现小浩变了,上课不再出怪声逗笑了,变得越来越稳重了。毕业前,他的妈妈停下手里的一切事情陪着他在家一起迎接毕业复习考试。

为了巩固成果,我特意在每项活动中都让他参与进来,每周的班会、运动会、科技比赛、学校社团都让他积极参与。在活动中,我和班级任课老师都特别关注他,让他感受到了更深更广的爱。通过一个个活动,他不再觉得只有捣乱才能引起别人注意,完全可以通过积极向上赢来等多关注与爱。他彻底变了,上课积极发言,下课不再打闹、学习成绩直线上升。他得到的爱满满的,每个同学爱他,每个老师爱他,爸爸妈妈更爱他。

面对经济与科技的进步,孩子们的见识越来越广,知道得越来越多,特别是农村教育环境越来越复杂,班主任工作也越来越难做,可是只要我们满怀一腔热情,满怀对孩子们的爱与责任,并真正静下心来,运用科学的理论指导,以人为本,因人施教,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就一定能收获成果,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晓丹,陈旭.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社交焦虑及认知偏差的比较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2]田录梅,张丽军,裴丹莹.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学习、生活及心理成长状况的比较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8,2.

[3]陈小异,张杏杏.留守儿童心理问题调查与对策——关于重庆市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调查报告[J].继续教育研究,2012,12.

猜你喜欢
留守儿童因材施教小学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教育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中高职衔接的关键在于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