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导学案”构建高效课堂的实践研究

2015-09-10 21:51田强
考试周刊 2015年26期
关键词:导学案学案课堂教学

田强

一、研究背景

新的教育改革下,提出了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推进基础教育的要求。学生的全面素质表现为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包括表达、交流、合作等综合能力。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掌控的时间少了,但教育教学质量不能降低,应该寻求新的教学模式。

导学案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针对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而提出的。它强调把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来,同时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学案导学是新型教学模式,是打造高效课堂的法宝。

二、导学案与高效课堂的概念

导学案是指导学生学习的方式,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设计的有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习内容、学习流程的学习活动方案,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学案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学习的方案,从学校的角度考虑,就是以学生为本,从教师备课来说,就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从学生角度看,就是学习任务的导航。它的实施把教师与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伙伴,地位平等、作用并重,真正体现了师生的双主体地位。

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序性、低效性而言的。在教学实践中,课堂低效是教育者的困惑,直接导致教师满堂灌和学生无目的。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在单位时间内达到应有的效果,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发展最优化的教学。

三、学案的作用

学案能有效地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通过“导读、导听、导思、导做”,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的效率。

学案能指导学生以本课学习内容为中心,在课前预习和教学过程中提出问题,让课堂教学成为学习创造活动,让学生尝试成功的快乐。

学案能激发学习的兴趣,推动教学过程的互动、对话,促使学生掌握研究性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学案是对学生课前、课堂、课后学习状况的体现。将学生自主探究理解完成的知识点在课前解决,课堂上教师就有足够的时间与学生共同研究解决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第一,“导”是指导。导学案就像导游图,它带领学生,随着指导的标志牌,经过自己的努力和同学的帮助,完成课程的学习。

第二,“学”是自学。学生根据学案的设计进行自主学习,充分理解,最后把握内容。

第三,“案”是一种方案,是学生学习时的方案,也是老师上课时的依据,还是课堂生成之前的初步的预设方案。

四、学案的运用

1.课前用“学案”预习

学新课前,让学生根据学案的设计思路,明确目标,带着学案问题进行预习。这要求学生在预习时根据学案设计的环节一步步进行,掌握基础知识,理解重难点问题。理解的问题或批注在书上,或把答案写在学案上;对预习中有疑问的问题做好记录,等课堂上进行交流。这样,一方面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一旦形成,往往能使学生受益终身。

2.课堂用“学案”交流

课前学生进行了充分的预习,对知识有了很好的理解。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依据学案的设计环节,一步步地展示自己的收获。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组内进行充分的交流,每个学生在组内都有发言的机会,把学会的分享给其他组员听,不会的、有疑问的寻求别的组员帮助。同时教师作为指导者的身份参与其中,时不时地或给以引导,或提出疑问,或给以解答。

小组内交流后,每个组成员在组长的带领下展示自己组的学习收获,每个学生都有任务,都有机会面向全班同学展示自己的风采。给学生们留出足够的时间思考,然后把精彩的角色让给学生,让他们把自己从文中感悟到的、想到的都有机会说出来,教师不轻易打断学生的回答,更不替学生说出答案,让他们在互相争论、互相补充、互相启发下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

3.课堂用“学案”检测

看一堂课是否成功,关键是看学习目标的落实情况。为将学习目标落到实处,就要进行课堂检测,课堂检测是学案的最后一个环节。练习的设计是紧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能力培养目标及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设计的。课堂检测的形式有:

(1)学生自测。学生根据学案设计的问题独立答题,不再借助于别人的力量,看看自己这节课的知识是否真正掌握,检测本节课的学习效果。

(2)小组评价。做完练习后,交给组长,老师给出答案,组长快速批改,打出分数。

(3)纠错改正。如果某个知识点学生出错面较大,老师要进行点拨,指导学生改正。

总之,导学案是教师在课前根据教材内容精心编排的一系列难易适中、题型新颖、形式多样问题的一种模式,可供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这样使学生不仅在课堂上由被动变为主动,而且为下一步的教学扫清障碍,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导学案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指导作用,从目标的确立,方法、内容、环节的设计,无一不是教师个体和群体智慧的结晶。课堂上教师随时把握和调节学生学习的环节和节奏,根据教学环境不断变化随时给予帮助和点拨,启发机智,促进知识的生成和能力的提升,使教学过程更轻松、流畅、容量大增,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本论文用于甘肃省“十二五”规划课题GS[2013]GHB0119《利用“导学案”构建高效课堂的实践研究》

猜你喜欢
导学案学案课堂教学
乡愁导学案
撑一支竹篙 向更深处漫溯
浅谈如何提高导学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效性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比例尺(一)”导学案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导学案不能沦落为“习题单”:以“中位数和众数”的导学案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