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方法

2015-09-10 21:51梁爽
考试周刊 2015年26期
关键词:教学创新教学方法

梁爽

摘 要: 小学科学素质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因此在创新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有必要结合新课程改革的宗旨,分别从建立全新教学理念、全面更新教师素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积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积极展开教学评价等方面做出相关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 小学科学课堂 教学创新 教学方法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传统教学模式是预习新课―讲授新课―练习巩固,限制学生探究未知的能动性,客观上导致学生思维的依赖性和惰性。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要达到创新目的,提高学生素质,最基本的创新还是得从课堂本身出发,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必须从观念创新、营造良好尝新氛围、教育技术手段使用与评价方面进行创新,才能改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和能力提高。

一、丰富教学资源,深化教学探究

《科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指出:“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但是传统教学由于受到时间和空间限制,教师几乎成了除课本外的唯一信息来源。这时候在教学中运用网络技术,就能很好地弥补传统教学中的不足,其拥有大量信息成为新的知识来源,成了源源不绝的学习财富。大量资料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学生再对这些信息进行整理、筛选、归纳,能够得出规律性知识。这样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既让学生收集到许多有用信息,更重要的是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学能力。在老师指引下,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内容自主学习和探索,他们不再单纯地、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成为信息加工、处理的主体,成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这一点是传统课堂中难以实现的。

二、丰富小学科学的课程教材

如果小学科学课程教材仅局限于当前已有的法定意义上的教材,那么自然没有多少内容可以讲解,老师的教学方式也得不到多大改变和创新,但如果将教材定义扩大,那么,小学科学课程的教材选择就是丰富多样的。小学科学主要的取材方向有以下两种。

第一,教材来源于生活。小学科学课程设置的目标是培养具有科学素质的学生,是培养学生了解和认识社会、自然和世界的能力,所以,在教材选择上,生活是不二之选。例如,老师可以带着学生走进生活,体现科学和自然的魅力,尤其是讲解小草、昆虫等这些自然界比较常见的生物的时候,老师可以带着学生体会小草顽强的生命力,再适时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为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奠定基础。

第二,教材来源于其他学科。其实现在很多课程都是有交叉性的,可以互相借鉴一些实例进行课程讲解,小学科学课程更是如此。例如,在小学科学课程中会出现很多生物课的内容,老师在讲解与生物课有关的知识时,可以先查阅相关生物学知识,然后对学生进行讲解,这样,老师掌握的知识量多了,对学生的讲解可以更容易做到深入浅出,对于其他课程也可以采用这种方式,丰富教材的同时丰富老师教学方式。

三、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科学教学的核心在课堂,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其他如课外活动、个别辅导、家庭作业等仅是教学的辅助形式,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因此抓好科学教学的重点应放在优化课堂结构上,放在提高教学效率上。今后教学必须把提高课堂效率作为教改的重要问题,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向教学科研要质量。为此科学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教材,完成作业,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像科学家一样设计实验、动手做实验、分析实验、得出结论,教会学生如何用科学的思想观点解决实际问题。学法指导可以采用专题训练方式,但应更多地把学法与课堂教学有机联系起来,与课外指导结合起来。

四、积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是运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现代科技成果,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与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推动教学改革、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育质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法,现代教育技术是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手段。教育技术中时空变换、大小变换、速度变换、虚实变换等手段的运用,动静结合的教学内容和直观性、形象性、趣味性、系统性的优势,使学生在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中,犹如身临其境,感染力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可以促使学生的认识活动在对问题的深入思考中,不断从感性向理性过渡,并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需要、动机、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积极参与到知识学习和素质形成的智力活动中,用最少的时间获取最好的教学效果。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即多媒体的综合运用能更好地突破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如在科学课堂教学中,实验教学是一个主要形式,而一些较为难见的科学现象、抽象的图示分析等更需要直观形象的声音、图像、立体动画等表现。如花卉的生长是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教师可播放录像资料,让学生掌握其变化规律;火山、地震等现象可通过录像资料进行介绍;磁铁的磁场、磁力线等可通过电脑设计出动画示意图反映。

五、积极展开教学评价

积极评价是激发和调动学生创新能力的具体措施之一。课堂上应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集思广益,在学生讨论中碰撞出创新火花。在课堂上对学生的新见解、新思路要加以鼓励,对学生标新立异、异想天开的想法更要加以保护,对学生点点滴滴的创新都要重视。如朗读、回答问题、提出问题、指出课文中有关词句等,先让学生之间进行评价,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学生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再做详细讲解,特别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更要认真评价。学生在教师的评价中可得到认可,找到自信,学习兴趣得到充分激发,在实际学习中学生得到许多有益启迪,同时培养出想学、乐学的创新学习能力。

总之,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最大限度地解放学生的头脑,创造让学生合作、探索的机会,解放学生的空间,提供自我活动、合作互补的表现机会,就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科学教学最优化。

参考文献:

[1]孙宏安.科学教学实施指南[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1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48-49.

猜你喜欢
教学创新教学方法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分析基于网络的高职英语教学创新
中职美术创新教学实施的方法探究
实用型中医人才培养中慕课教学方法的探讨
文言文教学方法实践初探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