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课程改革研究

2015-09-10 07:22王利婷
考试周刊 2015年29期
关键词:工作过程电子技术教学改革

王利婷

摘 要: 电子技术课程是高职高专院校电气专业、发电专业、自动化专业、计算机专业等的基础课程,本文主要结合电子技术课程改革意义、存在问题就改革目标及方法措施从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方面对电子技术课程改革进行探索。

关键词: 《电子技术》 教学改革 情景化教学模式 工作过程

一、教学改革的意义

《电子技术》是高职院校电气专业、发电专业、自动化专业、计算机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为学生学习专业课打基础的,起承上启下的作用。高职院校培养的是技术技能型人才,招收的生源主要是应届高中生或具有高中同等学历的学生,他们的数、理、化成绩参差不齐,这样给高职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带来一定难度,要求高职教学模式与之相适应,相应的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新的教学模式不能以学科为中心,要建立基于工作过程、教学内容情景化的教学模式。如何加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该课程教学改革所需研究和讨论的问题。

《电子技术》课程包括“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两大部分内容。不仅是我院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而且在其他高职院校,如空调工程技术专业、楼宇智能化控制技术、计算机控制等工科专业中也普遍开设。由于该课程具有实践性强、应用范围广的特点,课程教学质量对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起到决定性作用。因此,电子技术课程在工科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改革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电子技术》是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如何使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相结合,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一直是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把传统实验与虚拟实验相结合、把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把校内实验与课外科技活动电子设计竞赛相结合、把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及手段引入课件中,全面系统地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以利于培养综合型的、适应性强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高级电子技术人才。《电子技术》课程目前存在的问题如下:

1.教学资源不够丰富,没有建立完整的纸质、电子资源库,学生的实训条件有待完善;

2.课堂教学单一,将课本照搬到屏幕上,学生不爱学,提不起兴趣,更锻炼不了学生的能力;

3.对电子技术实践教学重视不够,教学观念陈旧;

4.实验教学内容不能反映理论知识的衔接、融合;

5.教学技术、方法、手段未能跟上现代科技发展;

6.实验室设备台数少、设备陈旧,不能满足知识更新、科技发展的要求;

7.没有相应激励机制,学生没有专业方面创作成就感,学生应付考试、学习目标迷茫的情况严重。

三、教学改革的目标内容

显然,针对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和前述急需解决的问题,积极开展电子技术课程改革,特别是建设具有如下特征的电子技术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是非常必要的:

1.以学生为本、注重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培养的先进教学指导思想;

2.实验项目以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为主,验证性为辅,以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3.引进先进的实验技术、方法、手段,特别是实现虚拟仪器技术、计算机仿真技术和传统实验设备的结合;

4.建设网络教学课堂,使网络教学成为学生的第二课堂;

5.建立能满足不同年级的初级和高级知识技能竞赛机制,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创作成就感。

四、教学改革的方法措施

1.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岗位能力要求,确定课程内容。

通过相关专业培养目标、后续课程要求及毕业生就业岗位对电子技术通用知识和能力的要求分析,得出电子技术课程的知识和技能要求。由教师和学生分别走访企业,向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咨询实际生产和行业发展对电子技术课程相关内容和技能的要求,同时了解学生就业岗位所需知识和操作技能及职业素养的体会和感悟;综合分析归纳后,再会同行业专家确定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的知识和技能目标。

2.课程知识和技能目标与典型电子产品生产工作过程相结合。

结合符合企业、岗位要求的课程知识和技能目标分析工程实际,得出典型电子产品生产工作过程包括:电子线路设计、PCB设计制作、元器件筛选、电子工艺技术、电子测量技术、调试排故技术、产品包装技术、技术文件准备及销售维护改进。并通过维护反馈对原设计进行改进,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进入良性循环。

3.典型电子产品选取注重基础、特色和高端相结合,并动态更新。

将来自于生产实际、学生创新、常见典型产品及教师科研项目进行提炼,作为载体引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典型电子产品分三类选取,即基础电子产品、特色电子产品和高端电子产品,以期通过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既保证基本知识、通用技能的获取满足岗位基本要求,又学习先进技术和时代倡导的发展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兼顾岗位性质不同涉及具有一定特色的电子产品;典型电子产品的设置还可根据行业发展或岗位变化进行动态更新。

4.校企合作实施项目化情境教学。

为了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课程教学以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加强校企合作。采用项目化课程情境教学,从而将行业规范、团队合作及质量体系融入各个教学环节之中,使电子技术课程成为职业能力培养、职业素养提高及倡导创新精神的开放式平台,成为发电类、电气自动化类专业的特色课程。

5.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以技能训练带动课程知识学习。

把元器件筛选、电子工艺、功能电路设计安装与调试等作为课程技能训练任务创设学习情境;通过来自生产实际的项目训练和安全用电知识的传授,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课程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实现课程质量标准提出的方法能力目标、社会能力目标和专业能力目标。学习情境分三类:基础学习情境以训练主要知识点、基本技能和基本工艺能力为主,应用学习情境以训练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安装测试能力为主,综合学习情境以训练简单设计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主。每一个学习情境的教学过程都包括资讯、计划与决策、实施、检查与评估等环节,相当于进行了一次完整的工作过程。

6.通过技能竞赛等实施个性化教学及管理。

通过电子技术技能竞赛、学生参与科研与创新、技术服务和第二课堂活动等,开展个性化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使课程教学在知识、能力、教学形式、表现方式、合作对象、技术服务等方面,既符合高职高专学生的认知规律,兼具工作结合、技术服务的职业教学特色,又体现时代发展方向,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

7.采用开放式全程课程考核。

传统课程考核方式不适合具有工学结合特色的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将学习态度、训练程度、操作水平、作业和测试报告质量等揉入课程考核体系的全过程评价方式,实践证明是教学做一体化课程合适的考核方式。

参考文献:

[1]蒋淑明.项目教学法在电子线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实践与探索,2010(6):158-159.

[2]王如玫,石笑寒.关于电气专业基础课教学创新的探讨[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02(6).

本文系乌海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基金项目“《电子技术》”课程改革研究”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工作过程电子技术教学改革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实践类课程改革探索
微课在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EDA计算机仿真技术在“电子技术”教学的应用研究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的设计与运用
基于电子化发展下的医疗设备维修方式的发展新要求探讨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