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措施探析

2015-09-10 07:22董有智
考试周刊 2015年29期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董有智

摘 要: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帮助学生积累知识,陶冶道德情操,愉悦身心,从而培养各项能力。在实践教学中,应围绕语文阅读教学目标,不断探索总结,积极创新,加强语文阅读有效性探究,不断提升语文阅读水平。

关键词: 新课程 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初中语文阅读中选取的作品是学生学习祖国语言的典范,是识字的有效途径,是学习作文的范例,是了解民族文化传统、拓宽知识视野、培养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锻炼思维能力的凭借。从当前看,多数初中语文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投入了大量精力,也取得了可观的成绩,但仍存在不少问题,如:阅读兴趣不高,阅读迁移不够,阅读效率不高,等等。因此,如何让阅读教学更加有效,是当前每一位语文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以“趣味”为抓手

兴趣是阅读的第一原动力,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阶段,大多数学生爱玩、好动,在阅读教学中,若只强调阅读量,而不注重阅读兴趣培养,则不仅会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而且在被动的阅读过程中学生很难对知识进行思考感悟,不能够较好地实现阅读教学目标。因此,在初中阅读教学中,需注重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以“趣味”为抓手,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在阅读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如:结合生活实际、利用故事、运用多媒体教学等,具体教学过程中,可根据教学实际,灵活综合地运用多种方法[1]。如:在学习《紫藤萝瀑布》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瀑布录像,通过多媒体展示瀑布,让学生联想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当吸引学生的眼球后,教师话锋立转,转移到所要学的课文上。播放紫藤萝录像,将紫藤萝与瀑布作对比,让学生感受紫藤萝盛开时的景象,让学生感受作者为什么将其称之为“紫藤萝瀑布”。通过创设利于本课学习的情境,引发学生无尽遐想,进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起朗读欲望。又如:学习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可采用多媒体播放《童年》的开头歌曲,并说:“听到这首歌是否能够想起自己的童年呢,那时的生活是无忧无虑的,对于大作家鲁迅先生而言也不例外,其有值得自己回忆的童年,今天就跟随鲁迅先生的步伐,走进《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感受鲁迅先生多姿多彩的童年世界。”新课导入后,让学生自己介绍作者,并予以指导,从作者籍贯、代表作及作品风格等几个方面予以阐述。通过此种方法,能够激发学生探讨欲望。

二、培养课外阅读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在语文阅读学习中,学生有了课外阅读的习惯和兴趣,自然会主动寻找机会进行阅读,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还应注意从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伸。由于教师的言行举止对于初中生有很大影响,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教师应注重行动示范,多与学生沟通交流,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如:可为学生推荐一些中外名著,为学生树立主动阅读的榜样,课后可开展师生共读的活动,写下读后感,与学生交流心得,在班内进行互评,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热情,还能够拉近师生间距离。阅读是一种个性化行为,课外阅读更是如此,因此,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需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在为学生推荐课外读本时,应根据学生的个性等合理选择,选择的课外读本既要与课堂教学内容有一定联系,更应符合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关注点及兴趣等。除文学作品外,还可推荐一些自然、科普、科幻类作品,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保证学生能够较好地进行课外阅读,还可在班级设立“读书角”等,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引领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外阅读中。

三、注重情智教学

我国古代著名文学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出“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夫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若没有了情感,也就没有了文章,更没有了语文。文章是人赋予情感表现的产物,因此,语文教学中离不开情感。通过情感教学能够使课堂情意浓浓、情趣盎然,让学生乐此不疲、爱不释手。人一旦离开情,好比一潭死水,毫无生机可言。在教学中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世界,就能够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2]。语文是思想交流的重要工具,在思想交流中传递智慧,并碰撞智慧,进而产生智慧。因此,语文教学就是在语言文字的学习中发展智慧、传递智慧。但知识并不等于智慧,知识只是外在的,智慧需要个体内在生成。孙双金教师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熟读深思,要求学生学会及善于质疑,进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在思考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能够标新立异,即孔子所说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强调通过语文教学让学生学会思考及聪明起来。此外,语文中包含了作家的情感,凝聚了无数人的智慧。这就要求在语文教学中重视人文教学,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心中有情,脑中有智,手中有法,这样一来,课堂中就不会出现只见书本、不见生命;只见教案,不见学生的问题,从而使得语文课堂犹如柳暗花明、茅塞顿开、峰回路转、豁然开朗。如:学习《多一些宽容时》时,将一副对联交给学生,上联为:无私、无欲、无怨、无悔,才有大将风度。这副对联是从课文内容中总结出来的,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课文中的内容概括出其他内容,并补充下联内容。学生经过探讨,得到下联:互谅、互让、互敬、互爱,方显宰相胸襟。

四、结语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独特体验、激发阅读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并尊重每一位阅读个体,张扬学生阅读个性,正确审视学生的每一处体验,从而引领学生阅读走向正轨。

参考文献:

[1]夏超林.新课标理念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与对策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13):207.

[2]徐新超.论情智语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考试周刊,2012(72):55.

猜你喜欢
新课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