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伴我共成长

2015-09-10 00:01刘璐
考试周刊 2015年29期
关键词:个案研究阅读

刘璐

摘 要: 公共阅读区是国民阅读的重要基地,学前儿童更是公共图书区服务的重要对象之一。作者通过对江苏省N市公共图书区内3~6岁年龄阶段的3名幼儿进行系统观察,关注幼儿阅读偏好、家长对其阅读态度、阅读方式等,了解幼儿公共阅读区阅读状况,并提出教育建议。

关键词: 公共图书区 阅读 个案研究

一、研究缘起

阅读,一种组合式人类活动,涵盖认知、情感与知觉三大领域,阅读有助于激发想象力与创造力。因此,国内外政府纷纷投入到阅读推广工作中。而公共图书区本着其社会包容理念,关爱和包容弱势群体,没有身份歧视,向每位公民提供平等服务,正与国际“宽容和公正”的社会包容精神同出一辙[1]。我国高度重视公共图书区的建设,《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大力发展包括县、乡镇图书馆在内的农村公共文化事业。”本研究中,公共阅读区指带有盈利性质的公共阅读区,如书城、书店、绘本馆等。

美国学者布朗芬·勃伦纳在仔细研究社会生态系统的基础上于1979年提出一个颇有影响的生态系统理论模型——人类发展生态学,强调从个体与多层次、多类型环境系统的关系出发,从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出发深入认识个体的发展,并由此分为微观系统、中间系统、外展系统、宏观系统、时间系统五个层次。儿童的发展便在这样复杂的层次系统中逐渐完善,其中,家庭是孩子成长的微观系统。随着对阅读的重视,公共阅读区逐步完善,如今公共阅读区作为影响幼儿成长的外围环境其作用日益凸显。在公共阅读区内幼儿阅读是如何进行的?本文将通过个案叙事研究,分析幼儿在公共阅读区的阅读情况及异同,帮助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更好地对幼儿进行指导。

二、研究设计

1.研究方法与对象

本研究主要采用个案分析法。通过“目的性抽样”方式选取研究对象,即选取能为研究问题提供最大信息量的研究对象。并根据家长信息进行分类,采用方便抽样与强度抽样相结合的方式,在江苏省N市选择了三位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为研究对象,在此将他们称为A、B、C。幼儿A,4岁,男,母亲曾从事幼儿教师职业,现从商,一般由母亲陪同前往公共阅读区阅读,其来阅读的主要目的是与孩子多一些相处时间、共同阅读;幼儿B,5岁,女,母亲为企业员工,一般由母亲陪同阅读,来公共阅读区阅读的主要目的是多学习一些知识;幼儿C,6岁,女,父亲为国企员工,父亲陪同幼儿在公共图书区阅读,他们来此阅读的主要目的是希望培养幼儿安静的性格。

2.研究内容

(1)通过观察与访谈,了解公共阅读区提供幼儿阅读的环境与条件;

(2)通过观察记录,了解亲子在公共阅读区阅读的方式与内容;

(3)对不同幼儿和家长进行分析、比较,研究影响幼儿在公共图书区阅读的因素。

三、研究发现与分析

1.公共阅读区阅读条件差强人意

公共图书馆应帮助儿童创建能够从中经历和感受阅读和书写的力量和乐趣的良好环境[2]。尽管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公共阅读区提供的条件并不尽如人意,阅读座椅严重缺乏,书目更新也比较缓慢,但仍不能抵挡孩子们对阅读的热忱。一踏入幼儿图书区便发现许多孩子都坐在地上,或者倚在书架上看书。阅读区内并不是很安静,许多幼儿一边看书一边“自言自语”,还有很多家长情不自禁地与幼儿一起阅读。幼儿A的家长表示,在幼儿阅读区内,面对的都是琳琅满目的幼儿书籍,周围不乏家长与儿童共读,孩子阅读兴趣浓厚,自己受到环境的影响,不由自主地与孩子“共读”起来。

幼儿C是公共阅读区的“常客”,由于经常前往阅读,越来越发现阅读区内书目的不足:“我们每周都会来一次,每次呆半天,来的次数多了我发现孩子看的书总是那些,还有很多是动画片改编的图画书,希望阅读区能多接受一批新时代的绘本、故事书。”

2.公共阅读区为幼儿提供宽松的阅读氛围

(1)幼儿自由选择阅读书籍。

通过问卷发放我们发现,家长十分尊重儿童的自主性,71%的幼儿都是自己选择书籍进行阅读的。

个案研究发现,在种类繁多的幼儿读物中,三位幼儿偏爱带有丰富彩图的图画书,他们对生动、形象的事物和现象反应比较灵敏,更容易引起多感官参与[3]。年龄越小,越偏爱图画书,幼儿A在阅读文字稍多或图片不吸引眼球的书籍时兴趣较低,会草草结束阅读;幼儿B偏爱根据动画改编的图画书;幼儿C在选书时则会选择文字稍多一些的书籍。当笔者问及为何喜欢图画书时,幼儿表示“书里面有很多画,非常好玩”。“书里面的是动画片里看过的,我很喜欢看那些动画片”。

(2)幼儿尽情阅读、享受其中。

阅读活动中的视觉、听觉、触觉信息都由大脑诠释为安详、惬意、深切的亲情。由此,对于幼儿来说,阅读成为一种甜蜜的享受[4]。就本次选取的三位研究对象,我们发现,他们在阅读时都很投入,仿佛把自己当做绘本中的人、物,并且年龄大一点的C还能通过自己的方式将绘本中的情感表现出来。笔者曾与三名幼儿分别共读,并记录下幼儿阅读时的语言、动作、表情等符号。

幼儿C:“好多蚂蚁啊!”

笔者:“好多蚂蚁,他们在干什么?”

幼儿C:“在搬食物,那些白色的。”

笔者:“白色的是……”

幼儿C:“食物。”

接下来C用右手翻下了下一页,一翻过去便叫道:“咦,红蚁。”C在这一页没有停留,说完之后立刻用一只手指头去翻这本书,自己的身体也离书远了一点。书一翻过去,C便大叫道:“咦咦咦,啊啊啊!”“他们在干吗?”“额,挖地洞”。

接下来他还是用一根手指头翻到下一页,翻过去后她一边叫道:“啊啊啊……”一边把书扔到了前面,身体往后退,两只手撑在地面上:“吓死了吓死了,把我吓飞了。哎呀,不敢拿了。”

——来自幼儿C与笔者的阅读记录

上述阅读记录中不难发现,幼儿在公共阅读区阅读是如此投入。不仅是我们个案研究中的这三位幼儿,阅读区里的所有孩子都非常认真、非常享受其中。我想这也就是幼儿公共阅读区的魅力,亦是盈利性阅读区与非盈利性阅读区的不同,走访发现非盈利性阅读区内非常安静,这种过于安静的氛围容易束缚住儿童的自由,而盈利性阅读区因为人来人往、挑书、选书、买书,常常会有讨论声、阅读声,所以儿童在这里更舒服、自在,阅读自然甘之如饴。

(3)幼儿喜爱在公共阅读区阅读。

阅读氛围如此宽松的公共阅读区越来越博得孩子们的喜爱。幼儿A说:“这里很好玩,有好多书,妈妈也会和我一起看书,很开心。”B也喜欢这里丰富的书籍,C则表示:“这里有好多小朋友,而且这里有好多书,比家里多。”可见,公共阅读区于孩子来说是一个快乐阅读的乐园。

3.家长重视公共阅读区的阅读价值

随着教育不断进步,早期阅读越来越受到家长、教师的推崇与重视,家长深感阅读的重要性,然受时间、精力和经济的影响,不能做到随时随地固定阅读。而公共阅读区解决了阅读时间、经济双向问题,正如我们向家长问及为何会选择公共阅读区进行阅读时,家长的表态一样:“公共阅读区的书籍丰富且无需购买,这就节约了家庭一笔很大的开销,因为现在绘本贵且不易保存、使用率不高。”也有家长将阅读区作为与孩子培养感情的基地,既能与孩子待在一起,又可以开阔视野,何乐不为?

家长A:绘本对于孩子来说特别有价值,但是有时下班回来后没有时间,有时也没什么耐心,周末偶尔会带他来这里看书,这里看书的小朋友很多,看书氛围很好。

家长B:想让她多学点东西,但是现在的书又很贵,买的话看了一遍,她就不看了,太浪费了。

家长C:说实话,最初来公共图书区,是因为实在没地方去玩了。所以想培养孩子阅读兴趣,让她性子静一点。一般每次过来都会待2个多小时。

——来自笔者与三位家长的访谈记录

4.家长是影响幼儿阅读的重要他人

(1)幼儿阅读自主性开始受重视,但仍受限于家长权威。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71%的家长在公共阅读区都放手让幼儿自主选书,仅有17%的家长代替孩子选书。在本次选择的三个个案中,幼儿A、C的家长完全放手让孩子自主选择,幼儿A的家长表明,学前期不强迫孩子去学习什么,让他做快乐的事,每一本绘本对孩子来说都有特别的价值,所以让他们自己选择书籍对于培养阅读兴趣有帮助。而幼儿C的家长则表示,到了公共阅读区就是孩子的天地了,自身对幼儿教育不大了解,所以还是让孩子自己去选择、去阅读。幼儿B的家长则是选好书给孩子,选择的时候偏爱益智类的书籍,幼儿B在阅读时有些“云里雾里,不知所云”。

幼儿B在阅读《熊出没》的图画书时一边看一边讲一边“咯咯咯”地笑了起来,妈妈:“看电视的时候这么积极,平时教你认字的时候也能这样就好了,老是拖拖拉拉的。”幼儿B抬起来看了一眼妈妈,就没有再继续往下讲。

——来自幼儿B与妈妈的阅读记录

国外曾就不同家庭做过一项实验,发现中低产阶级的家长更重视孩子的读写教育,阅读更像是工作,而非游戏[5]。幼儿B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很重视,过于看重“读”的结果,似是紧紧跟随“不能输在起跑线”的脚步,平时会有意识地教孩子识字,但是孩子的识字兴趣不强。相对而言,家庭经济情况略高一些的幼儿A和C的家庭里,阅读更像是一场游戏。

(2)亲子共读的方式因家庭而异。

家长的受教育情况影响亲子共读进行,除了表现在阅读材料的选择上,还体现在亲子阅读方式上。在本次调查的三个案例中,出现了三种亲子阅读方式,如下。

幼儿A:幼儿阅读——母亲加入阅读(观察图画)——分析图画——朗诵——概括、提升;

幼儿B:母亲发起阅读——朗诵——提问与讲解;

幼儿C:父亲朗诵——幼儿聆听——简单提问——朗诵。

家长A曾从事幼儿教师行业,有一定的经验,看重绘本中的价值并提升出来,家长B重视阅读,并在阅读中有提问,而幼儿C由于是父亲共读的缘故,并不懂得如何正确开展亲子共读,尽管他非常重视阅读价值。

此外,三位家长在亲子阅读时的语言、动作等表述也有差异。家长A语言表述生动有趣,经常与幼儿用动作、表情等进行沟通,而家长C阅读时则语气平平,翻书时间很快,就如复述故事一般。

四、结语

幼儿公共阅读区作为“阅读公平”的重要场所,为幼儿阅读提供了便利,有助于促进书香城市发展。但是,目前幼儿公共图书区在建设和管理上还存在不足,要健全阅读区设施,丰富阅读材料,拓展阅读方式。家长们要更新幼儿教育理念,明确阅读价值,遵从幼儿天性,学习亲子共读技巧,让孩子在“书香”中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吴桐.国外公共图书馆的社会包容理念与实践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情报资料工作,2010,(03).

[2]张慧丽.公共图书馆儿童早期阅读服务基本理论问题探讨[J].图书馆.(06).

[3]王华.3-6岁幼儿早期读物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3(06).

[4]伍新春.早期阅读应从“分享”开始[J].早期教育.2004,(07).

[5]陈蔚.基于绘本的公共图书馆儿童阅读推广研究[D].南京大学.

[6]Joan Brooks Mc Lane & Gillian Dowley Mc Namee著,贾立双译.早期文字教育[M].沈阳:辽海出版社.

本文系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书香”离我们有多远——幼儿公共阅读区的调查与思考》(课题编号:201410304010Z)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个案研究阅读
小学课程整合模式的个案研究
安第斯高原卡哈马卡排箫个案研究
高校青年教师发展个案研究
基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以读促写”与“以改促写”英语写作教学对比研究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
ICF-CY在学前融合教育中的应用探索——个案研究
孤独症倾向儿童强化和示范作用的个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