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教育,潜力无限

2015-09-10 07:22金琦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5年23期
关键词:设备课程教育

编者按:随着新兴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逐步应用,教师与学生们接触移动设备的机会越来越多,移动设备进入课堂内外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无缝的学习空间,今后的教育将倾向于自主学习、体验学习、探究学习等混合式学习方式,但是如何让技术真正服务于课堂教学,将师生从技术的牢笼中解放出来,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这才是今后需要思考的问题。在此,主持人和嘉宾分两期就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与剖析。

上期讲述了移动教育的一些应用,简单地介绍了一些移动教育方面的知识,本期我们将对这一话题进一步探讨。随着科技的发展,移动教育将越来越多地融入到教学过程之中,在现代新型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学生的学习模式势必发生改变。

金琦:长缨在手——移动终端的选择

没有移动终端设备,就无从谈起移动教育。随着移动技术的迅速发展,移动终端得以更好地适应移动教育的需求。通过国内外专家对移动教育的定义,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即移动教育是使用移动终端设备和移动互联网实现的。与桌面互联网相比,移动互联网最大的特点和优势是终端移动性,这是移动互联网诸多特性的前提与基础。

1.笔记本电脑

笔记本电脑,又称笔记型、手提或者膝上电脑,是一种小型、便携的个人电脑。目前,所有的笔记本电脑都内置有无线网卡。在平板电脑出现之前,笔记本电脑是最主要的移动上网设备。据CNNIC统计,2014年笔记本电脑上网比例为43.2%,手机为85.8%。笔记本电脑已成为排名第二的移动上网设备。

2.上网本

上网本是一种造价低、体积小、功能精简的便携式小型笔记本电脑。用户可以通过内置的无线网卡及蓝牙功能实现互联网访问或其他功能。但是,和真正的笔记本电脑相比,上网本存在速度慢、屏幕分辨率低、键盘太小的缺点。因此在平板电脑上市之后,上网本的销量就快速下滑了。

3.平板电脑

平板电脑是一种小型的、方便携带的个人电脑,以触摸屏作为基本的输入设备。触摸屏允许用户通过手指、触控笔或数字笔进行交互,使用者可以通过内建的手写识别、键盘上的软键盘、语音识别与外界进行交互。平板电脑的概念由比尔·盖茨提出。从微软提出的概念来看,平板电脑就是一款无需翻盖、没有键盘、小到足以放入皮包却又功能完整的PC。现在的平板电脑主要以Android、iOS和Windows三大操作系统为主,主流平板电脑有iPad、Surface和三星的Galaxy系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平板电脑作为主要的移动计算设备,它为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了更多的便利。

4.智能手机

智能手机(SmartPhone),又称智能型电话,是对那些运算能力和功能比传统手机更强的手机的集合性称谓。智能手机使用的主流操作系统有Android、iOS、BlackBerry、Windows Phone。智能手机具有独立的操作系统以及良好的用户界面,具有很强的应用拓展性,能随意地安装和删除应用程序。

5.网络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希望可以打破时空的限制更方便地开展教学。互联网的普及使这一需求有了被满足的可能,因为移动终端可以借助各种网络获取各种学习资源,上期文章中提到的印象笔记就需要连接公网的Wi-Fi或者4G网络使用,而Splashtop则要连接班级的WLAN网络。

刘宗凡:百花齐放——移动教育APP井喷

互联网科技的迅速兴起、蓬勃发展对教育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对学生的学习也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各式各样教育类APP也开始出现在学生们的手机中。下面我们来盘点一下那些主流的教育APP。

1.作业答疑APP

在线教育的一个重要类型是作业答疑。学生在家做作业,不懂的题目首先考虑的是问家长。但很多时候,家长的文化层次、教育背景等决定了他们很难完成这一重任,于是作业答疑类APP应运而生,学霸君、作业帮、小猿搜题、口袋老师等APP占据了很大的市场份额。

这类APP的一个重要的共同特点是通过手机拍照来搜题。小猿搜题的功能比较单一,但题目的识别比较准确,使用非常方便。学霸君除了拍照搜题外还提供了数理化训练、错题本、作业雷达等特色功能。如果无法搜索到题目或不能很好地理解,可以通过付费的方式请老师进行在线答疑辅导。当然,还可以通过加入班级的方式使用作业雷达,向“同班同学”提问。

口袋老师是一个比较另类的答疑APP,因为它的重点不在于拍照搜题,而是更强调“真老师”的服务。如果学生对某位老师感兴趣,可以请他当自己的“私人老师”。当然老师可以提供免费服务,也可以收费。

作业答疑类APP对学生的辅助是很有效的,不过也容易变成有些学生抄袭甚至考试作弊的工具,因此需要在教师和家长的指导下合理使用。另外,各个APP的照片识别率和找到答案的成功率还不是非常高,这就制约了软件的全面普及。

2.家长社区APP

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家长的关心,特别是升学阶段更是让家长操碎了心。家长帮这个APP是以升学互助为核心的社区应用,提供了幼升小、小升初、初升高三个阶段的升学政策,还有各重点学校的升级攻略和专家答疑,并提供奥数训练题、真题、难题在线答疑,内容涵盖了孩子成长的各方面,与家长之间的互动性也很强,是家长的好帮手。

3.考试试题APP

辅助学生进行各项考试的APP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有专门为各项考试推出的APP,如针对公务员考试、司法考试、注册会计师考试、驾照考试等;也有大量为中小学生进行测试的APP,如小学课后练习题库、老师笔记、高考必备、高考资源网等。学生可以通过海量题库来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有些还能通过APP获得老师的辅导。

目前题库类APP虽然收录的试题数量非常庞大,但也存在很多问题,如很多省份使用的教材不同,APP能覆盖各省教材的很少,大多集中在用得比较普遍的教材上。其次试题数量太多,反而容易让学生迷失在试题的海洋,无所适从,需要教师的及时指导。

4.视频网校APP

可汗学院(Khan Academy)是由孟加拉裔美国人萨尔曼·可汗创立的一家教育性非营利组织,主旨在于利用网络视频进行免费授课,现有关于数学、历史、金融、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学等科目的内容。可汗学院利用了网络传送的便捷与录影重复利用成本低的特性,震动了整个世界,对当前的教育体系是一种抗议和挑战。

我国视频教学APP在近年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其中网易和新浪推出的公开课是其中的佼佼者。网易公开课和新浪公开课内容丰富,涵盖了人文、社会、艺术、科学、金融等领域,目前以大学课程为主,对想要接触国际名校课程的学生来说是一个福音。

在中小学领域,还存在一些网校App,提供在线视频、学习计划、学习动态、作业批改、免费公开课等内容,对学生的学习有一定帮助,如学而思网校、网校课堂、精华e学堂、天天高清课、中小学移动课堂等。

金琦:Moodle——DIY学习平台

前面提到了很多视频网校App,国外有可汗学院、TED,国内有网易云课堂等。不过其中的课程不一定和课堂教学相契合。作为教师,我们可以搭建一个自己的移动学习网站,个性化定制学习内容。

要搭建学校的移动学习网站,一般有两个选择,即WebCT和Moodle。不过WebCT平台过于庞大冗杂,暂且不考虑。所以我们选择Moodle平台。

Moodle其实是Modular Object-Oriented Dynamic Learning Environment(模块化面向对象的动态学习环境)的缩写,现在衍生为一款免费的开源课程管理系统,可以创建拥有许多动态课程的站点,从而使学习得以扩展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

Moodle是一个开源平台,用户可以自由免费下载、使用、修改甚至发布它。它不仅是课程管理系统,而且是网上学习系统,提供教师共享文档、作业评分、论坛讨论等功能,提供了一揽子服务。

Moodle基于PHP编写,适用性广,能在无需修改的情况下在不同的操作系统下运行,如Unix、Linux和Windows等,数据库兼容性强,如MySQL、PostgreSQL、Oracle等。Moodle还具有易安装性,用户可选择针对安全和管理的详细文档支持。

安装Moodle平台的流程与安装Wordpress较为类似。首先去官网http://moodle.org/downloads下载自己需要的版本,并解压缩到Apache或者IIS服务器的根目录。然后为Moodle创建一个空白的数据库(最好是MySQL),输入数据库信息后,就安装完毕了。

安装完成后的Moodle平台还是一个白板,需要自己添加课程进去,点击“设置→网站管理→课程→添加/修改课程”。选择课程类别,点击此处浏览有关课程类别的更多信息。至此,学生就可以通过这个Moodle平台来学习课程了。

值得一提的是,Moodle平台提供了移动端的App给用户使用。用户可以在安卓平台或者AppStore下载Moodle的移动端Moodle Mobile,只需输入站点和其用户名与密码即可正常登录(如图1)。

浙江师范大学就开通了Moodle平台,里面开放了精品课程建设,教育学院课程群等课程,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来访问。

通过基于Moodle和Android的移动教育平台的实现,师生可以随时随地开展教学活动,推动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利用手机的可移动性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地域限制,使资源得到更好、更及时的应用。

邱元阳:多屏互动——活跃课堂的魔法

在课堂上使用移动设备进行教学活动时,有一个技术问题需要解决,那就是如何将移动设备的屏幕内容投射到教室的大屏幕上。

传统的投影方法需要使用连接线,如VGA、HDMI、USB等,但是受限于移动设备的接口,以及线缆的麻烦,对移动设备来说,最好的方法是通过无线方式进行屏幕投射。

常见的无线通讯方式有红外、蓝牙、Wi-Fi等,其中红外通讯适合传输指令,如进行遥控等;蓝牙适合短距离小流量的数据传输,如传递小文件,传输声音等;Wi-Fi连接是通过局域网方式进行的,有着非常大的灵活性和无限的潜力,是无线屏幕投射的最佳选择。

目前可以实现无线投射的技术和方法已经很多,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屏幕镜像

通过将手机屏幕镜像到另一个设备的方法实现屏幕分享,如三星的Screen Mirroring、苹果的AirPlay屏幕镜像、谷歌的Chromecast的镜像复制功能等。豌豆荚、91手机助手、应用宝等手机辅助软件也都具有投射手机屏幕到电脑上的功能。

屏幕镜像一般没有操控性,只是显示功能。不过现在屏幕镜像这一名称用得有些混乱,有的多屏互动功能也称为屏幕镜像。

2.多屏互动

多屏互动是指运用闪联协议、Miracast协议等,通过Wi-Fi网络连接,进行无线推送,在不同多媒体终端上进行多媒体内容的传输、解析、展示、控制等一系列操作,在不同平台设备上同时共享展示内容。

多屏互动常用于手机和智能电视之间的互动,当然也可以是手机、平板与智能网络机顶盒之间的互动,机顶盒可以连接到大屏幕的显示设备上,如投影仪、显示器等。多屏互动的目的,一般是为了将移动设备的屏幕内容投放到大屏幕上,也可以是用手机来充当遥控器等。

多屏互动可用在多种操作系统的移动设备上,展示视频、图片、游戏画面等,但一般还不能投射任意屏幕内容到大屏幕。

多屏互动的协议有DLNA(由索尼、英特尔、微软等发起成立)、WiDi(Intel WirelessDisplay,无线高清技术)、Airplay(由苹果公司推出)、闪联(联想、TCL、康佳、海信、长城联合发起的协议标准)、Miracast(Wi-Fi Alliance发起),一般安卓系统的智能电视和机顶盒都支持DLNA等协议,安装协议后就可以跟安装有相同协议的移动设备间实现多屏互动了。

在协议的支持下,很多厂商还开发了方便使用的多屏互动客户端应用,如悦联(可使手机具有传屏、遥控器、远程控制等功能)、MorfunTV、DoubleTwist Player、XBMC、U互动(具有一屏变多屏、多屏切换、遥控器等功能的应用终端)、iKan、超清盒子多屏互动等。

Crystal Screen是这类应用中可以同时投影到多台设备的软件,能够实现将Android屏幕投影到Windows、Linux、Mac等系统。

目前主流的网络播放器也都加入了多屏互动功能,如腾讯视频、PPTV等。快播甚至开发了一款多屏互动浏览器,可以扫描到附近有谁在通过这个浏览器观看视频,并能共享观看他正在观看的视频。

3.远程控制

仅仅是多屏互动还不足以适应移动课堂教学,一是它一般不支持多设备互动,二是控制功能不足。要想将无线推送完美应用于课堂,最好是使用移动设备与PC之间的远程控制软件。

这类软件中的佼佼者是MirrorOp,不仅可以在手机端控制PC屏幕内容显示,还可以在PC端用鼠标和键盘控制手机。手机端程序名为MirrorOp Sender,PC端程序名为MirrorOp Receiver。

Kainy也是一款移动控制软件,它实际上是一种Stream工具,甚至可以通过Wi-Fi让用户在Android系统上控制PC上的游戏,整个游戏画面也可以在手机上看到,但它用方便的触摸方式代替了鼠标操作。

PhoneMyPC则可以在同一个Wi-Fi、局域网或3G网下,用手机控制电脑,PC端有32位和64位版本之分。

刘宗凡:微博教学——师生零距离

微博,是微博客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目前,国内外的微博代表有Twitter、新浪微博、腾讯微博等,而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更是国内的微博巨头。

微博在各类课程学习中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把微博作为教学和学习信息发布平台、交流平台、讨论平台和分享平台,正在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的一种习惯。

与其他信息平台相比,微博在信息的浏览和分享方面,具有极佳的优势,国内外有许多优秀的微博教学使用案例。

1.微博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杜克大学的文学系教授Toril Moi使用Twitter吸引学生参与了一个非常大型的关于美国文学历史主题的班级讨论,学生们通过熟悉的Twitter发布信息。她认为在一个容纳了90多名学生的大教室里前后行走与学生进行交流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因此,Moi教授让她的学生们使用Twitter发布信息,提出问题。除了热闹的发言外,在教室里设有大屏幕(如图2),可以将所有人的讨论显示在教室的大屏幕上,并且鼓励所有学生进行讨论。她对学生的疑问一一进行回复。一位参加了这次实践的学生表示,这次的Twitter互动使他们能够尽情地表达各种想法。

在国内,这一功能可以用类似的新浪微博大屏幕来代替,在上公开课时,可以用它来活跃气氛,增强互动。

2.微博在课外拓展学习中的应用

江南大学的英语老师李婷探析了微博在大学英语第二课堂中的交互应用:每周她都在征求学生的意见后,选择一个有趣的话题,然后由教师引出讨论话题,并提供与主题相关的关键词汇,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英语参与问题的跟帖讨论或者私信交流。在此过程中,李老师使用微博开辟了学习经验共享与讨论板块,便于学生使用移动设备随时随地与同伴和教师进行交流互动。

另一个案例是美国马里兰州一位八年级英语教师梅奥利用微博作为平台让他的学生在线协作写作,他创建了一个叫做Many Voices的微博账号,邀请了他的学生和全世界的同龄学习者共同加入写作,通过在微博上不断续写故事,六个星期之内仅仅通过每次140字的写作,来自六个国家的100多名学生协作完成了故事的写作。

案例设计——微博与师范生实践结合:

每年浙江师范大学都会派很多学生去见习教育,一般都是安排在学科教学法课程进行时开始。由于微博自身的交互传播特色,能够轻易地跨越时空限制,为师范生和教师提供一个便捷的信息发布与解决问题平台。

将微博融入师范生的见习时间段,可采用如图3所示的流程。

(1)课前准备。了解学生拥有移动设备的状况以及其对基本信息的辨别能力,这是微博应用的前提。

(2)微博培训。在课前进行微博培训,包括如何使用手机与电脑进行各种微博交互应用。

(3)构建微博。要求班级参与者使用真实姓名注册微博,便于辨认与监督。在同所学校进行实习的学生为一组,同组员之间互相关注。授课教师关注各组组长。

(4)教师职责。教师通过微博发送各种实习要求、作业等通知,将学生通过微博讨论的情况作为其见习成绩的参考标准之一。通过微博掌握学生的见习情况,对于同一组学生主要通过浏览学生见习组长的微博来了解该组的情况,并及时回复评价。

(5)见习生行为。见习生通过微博与同学进行交流,分享自己见习的所见所闻,并与教师交流。

总而言之,虽然微博是一种大众娱乐方式,但是如果我们充分利用其广泛的网络关系,海量的信息资源等优势,将其融入移动教育教学之中,可以使其成为教师的得力助手,能够为教师与学生提供极大的便利。

结束语

两期文章谈及了这么多内容,但其实移动教育并不是简单的智能手机或者平板电脑,也不是几款简单的教育App,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的发展突破了传统教育时空上的局限性,使得师生可以最大程度地共享教育资源。知识传播在传授者与接收者之间毫无时空上的障碍,使得教师与学生之间更加亲密,二者之间的沟通更加和谐。此外,利用相应的App可以在互联网范围内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种类、频率等开展一系列详细的调查与分析,这极大地提高了教师准备教学内容时的效率、准确性、针对性。相信随着时代的发展,未来的学习与移动教育的关系将会越来越密切。

猜你喜欢
设备课程教育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调试新设备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自行车的发明
认一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