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反思

2015-09-10 07:22薛玉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5年23期
关键词:反思课堂教学

薛玉

摘要:教师对教学资源进行科学整合,对教学方法进行优化,侧重学生上机操作训练,对学生展开多元个性评价,从不同视角形成教学反思,势必给课堂教学带来崭新变化。本文从转变观念、优化教法、注重操作几方面出发,对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进行了深入反思。

关键词:高中信息;课堂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5)23-0137-02

转变观念,关注学生不同发展

新课改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全新的认知改变,教师要实现身份转型,由过去课堂的主宰者转变为课堂的引导者、组织者和服务者,为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奠定基础。

1.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中学生虽然有一定的认知能力,但适宜的教学情境,依然能够激发其探索学习的热情。教师的生动讲解、故事引导、现实案例展示、问题悬念设置,或者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视频、动画、文字案例等材料,都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如果能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就为课堂教学顺利开展做了铺垫。

2.凸显学习的主体意识

由于在学习基础、学习悟性和学习习惯等方面存在差异,学生个体之间会呈现较大的学力落差。教师要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并针对不同群体学生进行分层教学,为不同学生群体设计教学方案,关注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也是新课改的重要精神体现。教师要与学生形成良好互动,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这样不仅能够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能够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为个性化施教创造条件。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能够主动学习,其学习效果当然是显著的。

例如,在学习《文本信息的加工和表达》时,教师在课堂导入中就让学生讨论“什么是信息”这个问题。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纷纷表达观点。有学生说,校园里有铃声,铃声响起,我们知道上课下课做操,这铃声就是信息;有学生说,我们看电视、看报纸,这电视和报纸就是传递信息的媒介,电视和报纸给我们带来众多文字、数字、图像、声音等信息;也有学生说,老师今天给我们讲数学,给我们传递很多概念定义等信息。最后由教师做总结: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情境、状态等方式传播的内容。从学生的讨论中不难看出,教师为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究意识,设计了一道开放性讨论题,学生踊跃发言,对什么是信息进行积极探索,凸显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参与性。如果教师不让学生主动探讨,自行抛出信息概念定义,学生不仅记不牢,也不能形成学习动力。转变教学观念,需要教师从教学实际出发,将学生的主体参与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这样才能体现新课改的教学精神。

优化教法,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传统教法比较固化,教师演示学生演练,如此循环反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挫,教学效果就大打折扣。新课改要求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要对教法进行优化,为学生提升学习成绩做好引导和服务。

1.任务驱动法

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学习实际布置的具体任务目标,让学生通过个体的、集体的实践操作行动,去完成任务“产品”。这种教学法的最大特点就是任务驱动,学生为任务去阅读、分析、探究、操作、实践、归结,形成完整的学习操作程序。教师要发挥引导者的作用,给予学生必要的提示和引导,让学生在不断的探索中逐渐形成实际操作能力。任务驱动教学法体现的是“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观念,实施这种教学法,不仅要求教师要正确传导学习认知,还要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2.游戏教学法

高中信息技术课专业性很强,一些抽象复杂的信息概念、定义,教师难以讲解清晰,学生也不能顺利掌握,这样不但达不到教学目的,甚至还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果教师能将这些难懂的信息概念、操作原理进行转化,如尝试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自然会乐于接受。学生的学习热情被点燃,课堂教学自然会良性发展。

例如,在学习《文件的下载》相关内容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流行歌曲,这样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随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么好听的歌曲如何下载到电脑里呢?学生中有很多人都举起了手,也有一部分学生真的是不会。于是教师可布置任务:现在就来完成一个小任务,将电脑联网,将自己喜欢的歌曲下载到电脑里。学习小组集体操作,要求每一个小组成员都学会下载歌曲。任务完成后,教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操作过程。学生甲说:“我是在百度上搜到这首歌曲,然后下载到电脑里。”学生乙说:“我是先下载音乐盒,然后在音乐盒里找这首歌曲,最后下载到电脑里。”学生丙说:“我是利用网际快车下载的。”三位学生的下载途径不一样,但都完成了任务。教师应及时对他们的表现给出积极评价,并进一步明确下载的基本程序。

注重操作,历练学生实践能力

高中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提升学生实际操作技能,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因此,教师应合理地安排学生的上机时间,适量设计上机作业。

1.合理安排上机时间

教师要合理安排学生的上机时间,确保学生有足够的实践操作积累时间,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学习信息技术,对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有重要现实意义。教师讲解完相关理论之后,要及时安排学生上机操作训练,确保学生的上机时间不低于总课时的90%,用实践操作促进信息理论的学习探索。

2.适量设计上机作业

学生喜欢上机操作,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安排适量的上机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解决相关作业任务,学生的学习热情会更高。教师在设计上机作业时,要注意对学生学情进行深入调研,由于学生学习基础存在个体差异,如果教师布置一样的上机作业,可能会让一部分学生感到索然无味。为提升学生上机操作的积极性,教师要为不同群体的学生设计不同的上机作业,这样才能让全体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例如,在学习《文本的结构化和形象化》时,教师设计了一个操作实践题目,如亚洲篮球锦标赛进入八强的球队上半区有中国队、伊朗队、韩国队、印度队,下半区有卡塔尔队、日本队、菲律宾队、黎巴嫩队。分别用文字表达、结构图表达、图形表达、表格表达等方式对其进行对阵排列。每位学生自主选择两种方式进行操作。任务下达后,学生积极进行操作,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跟进解决。成果展示时,学生大都能够顺利完成任务,很多学生制作的对阵图非常专业,教师给出的评价也极高。教师让学生上机操作,并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选择权,对提升作业针对性有重要帮助。学生通过对操作任务进行分析比对,获得重要的操作技能,为进一步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教师不仅要实现教学观念的转变,还要在教法学法设计方面做出优化改进。只有进行多种形式的教学尝试,才能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教师有意识地改变合作学习方式,能够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参考文献:

[1]高永祥.浅析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21)

[2]刘雪丹.新课改下构建高效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的探究[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08).

[3]傅进杰.也谈高中信息技术有效课堂教学[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1).

猜你喜欢
反思课堂教学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高职《园林规划设计》示范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中学生早恋案例分析及反思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