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设计问题串,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2015-09-10 03:45赵志刚
考试周刊 2015年21期
关键词:问题串教学有效性

赵志刚

摘 要: 问题的存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有效提高课堂效率,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串的构建是由设问、提问及探究三个层级共同构成的。教师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教学内容难异程度,以及问题的难异而设置的问题串,一方面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构建问题串,并且将其运用到课堂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问题串 学习欲望 教学有效性

现在课堂教学存在知识与问题不成体系的矛盾,单个知识与单个问题搭配,使知识缺乏系统性,而问题串的产生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所谓问题串,指问题之间层层递进,由简到繁、由易到难,适合各水平学生的一个问题组。问题串的设置可以使课堂学习更具针对性,使教学目的更明确。问题串的精心设计使整个问题系统极具层次性,使课堂内容循序渐进,学生易于接受。学习过程是在问题串的逐渐深入过程中生成的。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课堂效率,问题串的设立应该更严谨、有条理。只有经过精心设计的问题串应用到教学中,才能充分发挥问题串应有的功效,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一、精心设问,引入教学内容

在学习过程中吸引学生注意力的问题,往往是与生活情境有关的,生活中的事物对学生有神奇的吸引力,所以设计问题时,将问题串与生活相联系,或者将问题串放置于生活实践中。不仅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营造出“生活化”的课堂氛围,活泼课堂气氛。在这种氛围下,学生尽快进入课堂教学,求知欲更强烈,使课堂教学事半功倍。

问题串的设定是围绕课本教材进行的,有规定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范围,教师可在问题串的尾端设置发散思维型题目,但一定不可离题太远。这就需要教师仔细研究教材,将教材内容与范围琢磨透彻,设计出符合教材要求,满足学生需要的问题。明确问题串的目的对于教师合理运用问题串有重要帮助。在教学过程中使用问题串实质上是一个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的自我建构知识体系的过程,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强化记忆已经掌握的知识点,并且学会如何应用,并不是为了提问而设计问题串,否则就曲解了问题串的目的。由此可见,问题串设计的首要任务是体现知识体系的层次性,要求教师紧追教学目标,将教学任务划分好层次,问题与问题之间互为前提,相互补充,这样每个问题都成为学生思考和解决的关键,使学生通过问题的引导明确教学任务,自己从问题中获取知识,远比教师言传深刻得多。

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从问题中体现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克服解题困难的过程中掌握课堂学习内容。

二、巧妙提问,激发学习兴趣

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是有效课堂的取胜法宝。问题是学生思考的基石、进步的阶梯。从许多课堂教学案例可知,课堂中适当提问,对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氛围有很大的帮助。课堂提问有助于学生巩固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师在课堂中承担的角色是多样化的,既是知识的传授者,又是学生知识反馈的接收者。这就表明,教师应将课堂重心放在讲课效果及课堂提问技巧上,首先应该潜心研究教材,精心设计出适合广大学生的问题串;接着活跃课堂气氛,适当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最后给学生留有充足的自我探究的时间,让学生在自我探究过程中回顾知识,提升自己,努力使教学活动变得更高效、有趣。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是主导者,但不处于主导地位,只是学生的引导者,所以,教师应调动一切潜在力量,通过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改变传统课堂提问方式,使教学模式多样化,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三、自主探究,解决课堂问题

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反复自主探究之后的结果。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解决遗留问题,对教师来说是一种尝试,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挑战。因为这种模式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是一种尝试。但这种自主探究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问题,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自主探究的过程是同学之间交流分享的过程,不同解题思想会有不尽相同的解题策略,这彰显了学生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解题思路。这样的交流可以有效促进学生间的交流沟通,有利于共同进步。

自主探究是一个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活跃学生思维的过程,只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融入其中,才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虽然教学科目会有不同,但教学的实质目的是一致的,即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生的自主探究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散思维,提高创新意识,锻炼能力,在解决课堂问题的基础上提高自己。

四、回顾问题,提高教学效率

所谓回顾,指巩固复习已有知识,巩固现有知识框架。问题串的构建,经过设问、反问、探究三个步骤已经渐趋完善,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已经得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经教师点播之后,更在脑海中形成自己对问题的见解。但是教师的教学效率评价标准是学生对课堂问题的掌握程度,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学生在课程结束后,对已有知识进行回顾复习,课后巩固与复习会加深对知识的记忆,确保知识体系的构建。在课后确保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才算从各方面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五、结语

课堂问题的设计体现课堂教学的水准,而构建高质量的问题串则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重要影响。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课堂问题对完善课堂教学的重要性。问题串的构建则可以直接体现出教师对新课标要求及教学目标的认识程度,也从侧面反映教学内容是否为广大学生所接受,所以构建好问题串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参考文献:

[1]许志.构建有效问题串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J].2013.11.

[2]张合远.精心设计问题串,提高教学有效性[J].2010.07.

[3]姚金龙.巧设问题串提升教学有效性[J].教学教育研究,2013.12.

猜你喜欢
问题串教学有效性
精心设计问题串 提高复习有效性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以问题串为主线、以概念图为依托的课堂教学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讨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初中政治课的“激趣”研究
精心设计“问题串”,提升高三数学复习效率
“问题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