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中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教学探微

2015-09-10 07:22蔡春玲
考试周刊 2015年20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素质教育小学语文

蔡春玲

摘 要: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不朽的脊梁,语文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自然也承载了更多的民族精神和民族灵魂。语文教学应该和传统文化相互融合、互相体现,大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热爱语文学习的思想感情。

关键词: 素质教育 小学语文 传统文化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她凝聚着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守护着华夏儿女共同的精神家园。《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见,语文不仅是学习语言的手段,更是学习文化的工具,从一定程度上说,文化传承的功能是目的,语言学习是手段。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中国传统文化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曲、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传统节日(农历)包括:春节、元宵节、清明节、寒食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除夕及各种民俗活动等。包括传统历法在内中国古代自然科学及生活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各地区、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二、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随着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融愈来愈深入,在各种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中,本民族文化的个性开始模糊不清,许多宝贵的东西被遗忘。当科学技术成为社会进步最重要的动力,实用主义的观念越发膨胀,人们更是非常现实地看重科学而轻视人文,看重技术而轻视精神,于是,不知不觉中人们迷失了自己,甚至荒芜了精神家园。因此,教育工作者有责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一线教师。要在语文课上使学生接受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并内化成学生的一种素质修养,从而促进学生的各项素质得到发展,让他们在祖国灿烂的文化长河中游弋、翱翔,使中华文化传统得以光大,社会得以进步。

三、小学语文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策略

1.融传统美德教育于语文课堂,提升学生的人格美。

小学语文教材的文章,都是经过专家们精心筛选过的,文质兼美,可以说是各类文体的典范。每篇文章都有丰富的文化背景,作者的生平,文章写作的时代背景,文章涉及的人物、事件,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以及作者的思想观点,等等,都为思想品德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根据课文的特点,我认为语文教学中的德育,重点应该是传统文化教育,通过阅读、分析、写作等一系列语文训练,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对生活的“美”的认知能力,让学生从生动的事例中感悟人性美德的崇高,进而逐步沉淀为美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例如:小学教材塑造了多种正面人物,有为新中国捐躯的方志敏,有坚强宁死不屈的叶挺……这些都是文章所塑造的美的形象,他们蕴含着高尚的道德情操,这些崇高的人物形象都是学生学习的楷模。教学时引导学生对文中的人物进行有目的的评议,探讨人物的内心世界,从中吸取营养,感悟人生哲理。

2.识字、写字中渗透传统文化。

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学生模仿的榜样,教师把字写好了,学生才有好的榜样可以模仿。在小学阶段,很多学生的字和他们的学科教师的字很相似。因此,教师在板书的时候,必须用规范工整的正楷字书写,并注意行列的安排,力求做到美观大方。小学写字教学不仅要讲笔顺、间架章法,还要适当引入书法教学,可以在高年级增设书法课。用毛笔写字是最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在教学生写字时积极倡导“写好字,走好路,做好人”的教学理念,不论是上书法欣赏课还是临摹课、练习课都可以教学生重复一句歌词:“最爱写的字是先生教的方块字,横平竖直堂堂正正做人也像它。最爱做的事是报答咱妈妈,走遍天涯心不改,永远爱中华。”让这一丰厚文化底蕴和情感感染学生,使他们对书法艺术产生浓浓兴趣与向往之情后,再让学生由一笔一画做起,由“欣赏”到“临摹”,从“字”法到“章”法。学生从中收获的不只是正确的书写姿势,也不只是端端正正、潇潇洒洒的一幅幅书法作品,更重要的是在引导学生欣赏、临摹书法作品时注意挖掘其中的“文化”因素。例如:字的结构方面,很多字由于结构的要求,产生了需要变化的偏旁部首,有的字需要注意各部分的“大小”和“避让”,形成顾盼与呼应之美,这正如做人需要有宽大的胸怀和尊重他人的品格一样。使学生认识到口学写字、写好字是弘扬祖国文化传统,从而对祖国的文化更热爱。

3.结合生活实际体味传统文化内蕴。

文化不是虚无缥缈的,不是仅停留在经典中,而是存在于实实在在的生活中,在人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要更好地体味文化内蕴,就必须走出课堂、走进生活。“百事孝为先”,传统文化对“孝”极为推崇,一位六年级教师在通过古典事例讲解“孝”的含义后,发给每位学生一张纸,告诉学生“请把父母的生日准确地写下来”。一时间,许多同学愣住了。他们感到不安,竟然写不出相处十几年的父母的生日,交上来的纸张近一半是空白的,写出的也多为“可能是”、“好像是”。随即,教师以“孝敬父母”为主题布置了作文,让学生回忆父母为自己作出的奉献,反思自己对父母的态度,不少人深感自责和悔悟。此后,许多学生在生活中发生转变,主动与父母沟通,并以实际行动表达对父母的敬爱。

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其中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我们可以以某个传统节日为契机,结合生活实际带领学生体味传统文化内蕴。在端午节来临之际,可以引导学生查询和端午节相关的一些信息,如端午节有哪些别名?端午节的来历及与哪些人物相关?你知道屈原的生平事迹吗?你读过屈原的作品,了解屈原的爱国情怀吗?端午节有哪些传统习俗?在查询的基础上整理资料、布置作文,并以黑板报、讲故事、演讲等形式交流,还可以吟诗词、看龙舟比赛、吃粽子,让学生在营造节日氛围的过程中感受特有的民族风情。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如果这些重要的传统节日让学生有计划地探究、实践体验,对于文化传承意义深远。

在文化传承危机四伏、人文精神没落的今天,小学语文教育只有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勇担民族文化传承的重担,才能在文化传承的宏伟事业中有所作为。只有加强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传统文化教育,推进文化传承,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目标,塑造有文化底蕴的新一代,使之成为有根、有源、有底气的世界公民。

参考文献:

[1]房殊.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11.

[2]王维穗.小学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初探.科学咨询,2012.20.

[3]张玲.加强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传统文化教育与文化传承.才智,2009.15.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素质教育小学语文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素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