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新课程下物理教学目标的确定

2015-09-10 07:22温益铭
考试周刊 2015年20期
关键词:教学目标物理教学新课程

温益铭

摘 要: 教学目标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设立的目标,是学生预期的学习结果。教学目标的确定与以下几个方面相关:(1)教学目标的全面性;(2)教学目标的整合性;(3)教学目标的可操作性和连续性;(4)教学目标的侧重性;(5)教学目标的针对性;(6)教学目标的开放性。

关键词: 物理教学 新课程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设立的目标,是学生预期的学习结果。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可以规范课堂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那么,在教学中如何确立教学目标呢?

一、教学目标的全面性

学生的发展不仅在于生理方面,更在于心理方面;不仅表现为知识的增长,而且表现为情感意志、行为能力和态度等方面的发展。所以,教学目标不仅有知识方面的而且应该有情意的、行为能力和态度方面的。新课程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涵盖了学生主要的发展领域和侧面,它构建了一个全面育人的框架,这种着眼“全面的人”发展课程价值取向,反映了时代精神。例如:进行“重力”教学时,可以从下列三个度制定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学会用弹簧测力计测物体重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观察得出重力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及其应用,使物理走向社会。知道被举高的物体有重力势能。为高一下学期机械能的教学打下基础。知道重心含义,渗透“等效替代”的物理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牛顿的伟大发现,将激起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的整合性

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三者关系并非简单的并列关系,而是彼此渗透、相互融合统一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之中的。知识与技能是实现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个目标维度和载体;过程与方法是链接知识与技能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个目标维度的桥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教学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升华。因此,确定教学目标时一定要重视三维目标有机结合。具体来说,要注意以下两点。

1.要让学生注重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注意将结论的获得同体验、探究与发展的活动过程结合起来。

2.“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内容不单独存在于章节中,而是贯穿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之中。确立教学目标时要充分发挥知识与技能的教育价值和发展价值,把知识与技能中的人文因素、思想因素、方法论因素都发掘出来。

例如:在研究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可让学生在实验中体会和理解,从而知道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同时掌握实验方法与技巧,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的可操作性和连续性

基础教育是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教育,三维目标的着眼点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教学目标的确立和教学行为实施必须遵循这些要求,由于“知识与技能”属于结果性目标,即学习结果可以测量与评价,而且是学生继续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基础,所以这一目标的确立要准确和具体,从而便于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效果进行测量与评价。而“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属于体验性目标,由于学生情感和意志变化是长期教育的结果,因而是一个价值标准不断内化的过程。教师很难预料在一定教学活动后学生的内在情感会出现哪些变化,不可能通过一次、两次快乐体验就可能形成对物理的长久兴趣。特别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持久而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对这些目标的制定要有全局观念,要有计划地实现这些教学目标。因此,每学期教学计划的制订是重要一环,特别课外活动的设定也是必不可少的。往往物理组都要经过激烈讨论、反复论证,才能最后定稿。

四、教学目标的侧重性

三维目标的每一方面都有确定的含义和具体的要求,因此,应当在教学活动中全面落实。但是,并不是在每一节课都要花同样时间、同样力气实现这三个目标。有的教学内容宜通过“亲历过程”获得方法的启示,就可以突出“过程与方法”的重点;有的课程内容有强烈的情感态度倾向,蕴含丰富的思想因素,应当特别注重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应当在全面的目标的策略思想的指导下,着眼于整体课程内容和长时间的学习活动,有计划、有重点地分析具体教学内容的特点,绝不能机械照搬、生搬硬套,把教学搞成固定模式。

五、教学目标的针对性

新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弹性处理,故而教学目标的确立要根据不同学生和班级的具体情况因人而异地确立不同目标,有的学生和班级很容易实现某些目标,就要提出比较高的要求;有的学生和班级在一段时间内难于立即实现目标,就要先提出比较低的要求,然后通过逐渐逼近的过程逐步实现目标,使它适合不同学生和班级。

不同目标的制定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要求,故在教学过程中比较容易达到,从而取得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在班级分层教育中表现尤为明显。

六、教学目标的开放性

新课程标准强调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所以,教学目标的制定应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引导学生跳出教材、跳出教室,从生产生活实践或学生感兴趣的最新科研成果中感悟教学目标。通过图书、网络等资源拓宽学习途径,给学生提供更多主动学习空间和时间,让学生涉足领域更宽泛,使其获得更丰富的体验,进而更好地发展学生个性,发挥他们的特长。

总之,新课程标准对物理教师提出全新要求,只有不断学习,勇于探索,才能与时俱进,成为一名称职的高中物理教师。

猜你喜欢
教学目标物理教学新课程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孔乙己》连续性教学目标撰写及教学活动设计
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设计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