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交流活动的误区及解决策略

2015-09-10 07:22刘国龙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15年12期
关键词:解决策略误区语文课堂

刘国龙

[摘   要] 随着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课堂上师生的交流活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最新的课改提出了“民主和谐、师生平等”的课堂概念,这一概念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和鼓励学生,注重锻炼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要求学生对教师做出积极回应,主动参与到课堂交流活动中来,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课堂教学达到其应有的效果。然而,在当前的初中语文课堂上,交流活动仍然存在一些误区,降低了课堂交流的效率,未发挥出课堂交流活动应有的效用。因而需要教师采取提升学生参与度、提高教师提问有效性、构建交流氛围、控制好交流过程等策略,有效走出相应误区。

[关键词] 语文课堂;交流活动;误区;解决策略

当下的课堂交流中存在着一些误区,致使交流过程变得扭曲,达不到其应有的效果。教师必须正确认识并重视课堂交流中的误区,加以剖析和改善,使课堂交流活动运行到正常的轨道中来,发挥其对学生能力的提高和文化传播的作用。

一、初中语文课堂交流活动中存在的误区

(一)学生参与度不高

学生不仅是学习的主体,也是课堂交流活动中的主体。而当前,很多学生对语文学习缺乏积极性,一方面是语文学习有一定难度,一方面则是教师教学方法不当。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交流活动的参与度更不会高。

(二)教师提问的有效性不足

初中语文课堂交流活动的方式有很多种,而教师提问就是其中最常用、最重要的一种。教师提问能够营造活跃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思考和学习的积极性,使教师和学生各自的思想相互传递和交流,以达到课堂交流活动的效果。而教师缺乏有效性的提问就是语文课堂交流活动的一个误区。

1.提问内容限制性严重。例如在学习《赠汪伦》这首诗时,教师如果提问说:“这首诗是不是主要表达了李白和汪伦之间深厚的友情啊?”那么学生们只会点点头说:“是。”这样的提问就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失去了自己思考的机会,师生之间也无法展开有意义的交流。长此以往,课堂交流活动便难以达到应有的效果。

2.提问内容“空洞”。当前的一些初中语文课堂交流活动中,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太空且量太大,与当时所学的内容相关性不密切,使得学生不知从何处着手回答。

(三)课堂交流“形式化”严重

当前的教育体制下,思想和行动不一致,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这使得当前的语文课堂交流活动变得形式化,内容空洞,毫无实质意义,达不到其应有的效果。

1.课堂交流活动对学生信息反馈“虚化”。在当前的语文课堂交流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们的交流通常是教师向学生们灌输信息,学生们被动地接收。而对于学生们所表达的观点思想,教师往往只是以“好好先生”的态度来对待,一句“有想法”“很棒”便敷衍过去,缺乏有内容有内涵的点评,从而无法对学生进行更深层的指导。所以,表面上来看,教师们的这种做法不错,鼓励了学生,实际上这样却使学生的思维无法拓展,思考能力无法再提高。

2.教师的功能“弱化”。由于多年讲书授课,大多数教师们形成了一套适合自己的固定的授课模式,而新课改要求能够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思考。教师们为了达到这种要求也会做出一些努力,但是由于遵循旧模式,对一些课堂交流活动没有相应的技巧来指导,结果只是“新瓶装旧酒”。学生也只能配合老师,加入到课堂交流活动中来,却不能进行深刻的思考。

(四)交流氛围不足

新课改对课堂交流活动提出了实质性的要求,但是目前很多学校并未达到,课堂交流的环境依然不容乐观。在当前各种考试的竞争压力下,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教师为了通过绩效考核,于是每个月考试,期中要考试,期末要考试。在这样的高压政策之下,学生们不得不赶时间完成作业,不得不多做题,以提高考试成绩。这样的模式虽然使学生的成绩看上去非常漂亮,却使他们无暇参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破坏了课堂交流的氛围和环境。

二、解决初中语文课堂交流活动误区的策略

(一)提升学生参与度

新课改对课堂交流活动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明确课堂交流活动的主体是学生,而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合理的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主动学习。”因此,教师要多给学生独立学习的时间,让学生能够有时间思考,以形成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倘若学生学习语文只是为了提高成绩,而不去深刻思考和理解文章的内容,那么他们也无法深入参与课堂交流活动中来。只有让学生主动学习语文,对语文产生兴趣,他们才能主动深入思考,开拓思维,形成自己的见解。这样,在课堂交流活动中,学生才会积极参与进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见解,与教师和同学们一起探讨,共同进步。

(二)提高教师提问有效性

语文课堂的交流都是以提问的形式,使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进来。提问的问题不能太有限制性或者“假、大、空”,否则无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更无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因此教师对提问应当认真准备,具体来说,一是提问的问题要清楚明了,使学生明白应该从何着手;二是问题的内容要贴合课程内容,不能脱离课程目标,问题也要根据学生的能力和水平设置相应的深度,能引发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并形成自己的见解;三是要给问题划定一个合理的区间,这样能够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并扩展学生的思维。

(三)构建交流氛围

初中语文课堂交流活动氛围活跃和谐,才能使教师与学生之间更好地交流心得。构建轻松和谐的课堂交流氛围首先要改善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因此,教师首先需要努力优化师生关系,真诚对待学生,走进学生的心里,和学生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在平常的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每位学生的情绪和理解能力,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融入到这个快乐的学习大家庭中。其次要营造自由民主的课堂氛围,只有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够自由表达想法,才能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

教师要提高业务能力,结合需要传授的知识,尽量迎合学生的心理需要,并在此过程中,注意挖掘学生的潜力,营造相互启发的交流氛围。

(四)控制好交流过程

营造自由活跃的交流氛围,并不是要求教师对其放任不管,任其自由发挥。教师要确保交流过程有条不紊地进行,这样语文课堂交流活动才能发挥其效果。教师在课堂交流活动中,要正确认识自己所处的位置,做一名好“导演”,而不是“演员”,控制好整个课堂的交流活动。在课堂氛围不活跃的情况下,则需要教师及时做出改变以活跃气氛,比如做小游戏、提问等。在课堂交流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把握好参与度,在学生交流遇到问题的时候,及时出谋划策帮助学生,引导课堂交流活动有序开展。通过对语文课堂交流活动整个过程的有效管控,以确保课堂交流有效率、有意义地进行。

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善于思考是新课改提出的新要求,以改变以往教学过程中学生被动学习、死记硬背的不健康状况。在这种形势下,教师应认清当前初中语文课堂交流活动的误区,并做出改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交流活动中来并成为主体,在轻松自由的交流氛围中表达自己的思想,取得更大进步。

参考文献

[1]李锋.初中语文课堂师生互动现状浅析[J].才智,2014,(6).

[2]卢秀梅.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交流互动的舞台[J].青年记者,2011,(23).

[3]陈旭雯.初中语文课堂交流的重构[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3).

责任编辑 范宏芳

猜你喜欢
解决策略误区语文课堂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冬季洗澡的误区
2018年理财,要警惕这些误区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及解决策略
在体育课中设计有效的自主合作学习环节,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家校合作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
关于我国水污染治理存在问题与解决策略的分析
冬病夏治走出误区才有效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