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教学多元反思体系的构建

2015-09-10 07:22王娟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15年12期
关键词:教学反思升级小学数学

王娟

[摘   要] 教学反思是现代课堂教学重要的思想意识。教师要课前反思,课中过程反思,课后总结反思,让反思贯穿课堂教学始终,形成教学反思崭新体系,实现教学反思的自然升级,为课堂教学提供更多探析、整合、调整、优化机会。教师要能够从不同视角进行反思切入、整合教学资源、矫正教学方向,为打造高效课堂打好坚实铺垫,从而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小学数学; 教学反思 ;升级

整合多种教学资源,在数学课堂教学之前、之中、之后展开教学反思,能够提升教学针对性,矫正教学存在的偏差,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全面提升数学教学质量。小学数学教学建立多元反思体系,这是现代数学教学思想的全新诉求。教师在课前教学设计、课中教学执行、课后教学总结等环节,都需要对教学行为进行适度反思。通过比照分析教学得失,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矫正教学方向,为之后的教学提供前车之鉴。教学反思并非只是教学之后的回顾总结行为,而应该是一种教学态度和意识,需要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末,渗透于教学内外各个环节,促使师生对教学学习行为进行时时审视和校正,不断提升教学和学习品质,为建立高效数学教学模式奠基。

一、课前设计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在一般教师潜意识中,应该是教学之后的总结行为。其实不然,教学反思应该是一种自我矫正、自我规范的教学意识和态度,无论是教学之前,还是教学之中、教学之后,都需要具备教学反思观念和意识。数学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训练和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预设。由于受传统教学意识影响,教师难以具备主动反思的意识,在相关操作过程中,往往缺少教学反思环节,存在设计偏差而不自知,为课堂教学埋下隐患。

1.教情调研反思

德国著名的民主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对教情和学情进行深入细致的调研,掌握教与学两个教学主体的和谐统一。因此,教师首先要对教情有清晰认知,才能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所谓教情分析,可以分为几个方面:

首先是教材内容选择,要符合学生学习基础和认知特点。小学数学有固定学习教材,但教材也存在一个适合度的问题,教师需要对教材资源进行整合优化,要注意选择适合度更高的教学内容,这样才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促使学生尽快进入到学习角色中,形成教学主体驱动。

其次是教法选择应用,要提升教学针对性。新课改要求课堂教学凸显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教师要尽快实现身份转型,由课堂主宰者转变为课堂教学引导者和服务者。在课前教学设计时,教师要针对学生实际选择教法应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这对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有重要促进作用。

再者是教学引导策略,数学有较强抽象性和逻辑性,学生自主学习存在一定困难,教师需要注重引导环节,利用多种方式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从不同维度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促使学生展开主动学习。

2.学情调查反思

学情调研应该是教师教学设计的重要参数,需要引起教师的普遍关注。数学课堂教学设计质量高低与教师预设技术考量是否周全有关。每一个班级都有其特有的学习氛围,教师要深入班级内部亲身感受,了解学生真实想法。学生还存在个体差异,“学优生”和“学困生”需要采取不同的教法进行引导,这也给课堂教学设计带来困难。为提升课堂教学效益,教师对学情调研时,要充分抓住文本与生本契合点展开,提升教学设计的针对性,这样才能有效改善课堂教学构成。

二、课中进行过程反思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教学反思,校正教学方向标。这是很多教师比较欠缺的意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执行教案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是极为正常的事情。如果教师没有教学反思的意识,很可能会陷入死板教学的窠臼之中,从而降低课堂教学效率。

1.教材选择反思

小学数学教材是比较固定的,但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还是要注意灵活进行取舍。教材是针对所有学生群体设计的,而班级学生有个体特点,有些内容的适合度并不是很高,教师需要科学处理教材选择问题。特别是对校本课程的深度挖掘,能够提升教材应用的适合性。小学数学与学生生活有较高契合度,教师在学习内容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生活背景,通过教材取舍形成教学反思,这也是现代数学教学的崭新理念。

2.教法应用反思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方法应用对提升课堂教学效益有重要意义。数学课堂教法众多,教师要在教情、学情调研的基础上慎重筛选,提升教法的适合度。讲解法、对比法、案例法、实践法、实验法……都是数学课堂教学常用的方法,教师要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接受实际做出适当选择。

3.学法传授反思

教法选择需要反思,教师对学生进行学法传授依然需要进行反思。小学生大多对学习方法缺少认知,不能主动总结有效方法,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推荐一些学习方法,供学生自由选择。由于学生学力存在差异,对每种学习方法都有一个适应问题,能够给学生带来学习效率的就是好方法,否则就没有任何价值可言。教师在传授学习方法时,需要考虑学生个体差异,要呈现多元性和可选择性。

三、课后总结反思

虽然教师对课后进行教学反思比较熟悉,但在具体操作时,很多教师只是当成一种教学任务来完成,这无疑是降低了教学反思的价值。课后教学反思有重要意义,对教学过程进行回顾总结,可以获得珍贵经验,也能够吸取重要教训,对后来教学形成观照,对全面提升教学品质有促进作用。

1.教学收获反思

课后教学反思不完全是教学失误总结,也需要总结教学所得,对促进教学品质成长有重要助力作用。每一节数学课都应该是独一无二的,其个性特征必然造就个性收获。教师要对教学过程展开细致剖析,从细枝末节处看教学经验积累。教学环节执行、教师讲授、学生听课、教学训练、课堂评价等环节,都值得认真总结,多看闪光点。特别是教学生成,为教学创设更多契机,这应该是教学的重要收获。

教师改变教学设计,这其实就是自我矫正行为,也是一种教学即时反思。教师能从这个改变中收获丰富的教学经验。

2.教学失误反思

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收获也会有失误,教师对教学失误进行总结,自然是吸取教训,作为之后教学中的重要借鉴。教师对教学不足进行总结,要体现多视角性,教师表现需要总结,学生表现也需要探究,找到问题存在的方式和原因,这样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对策。经过总结反思反省,教师可从教学失误中获得可取的经验,这也是教学成长必须经历的过程,每一位教师都不应该排斥它。

教师对教学失误进行反思总结,这是教师最常用的教学操作程序。虽然教学反思形式、内容都没有什么规范要求,但教师在进行反思操作时,还要遵循一般认知规律。由教学现象入手,找到问题所在,对问题展开针对性剖析,给出解决方法,总结经验教训。

3.督促学生反思

课后反思不仅是教师的责任,学生也需要对学习行为进行反思。小学生大多不具备主动反思的意识,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反思引导,并从学生反思过程中获得更多学情信息,对教学形成重要信息参考。学生在课下重新投入到研究之中。这其实就是督促学生进行学习反思,让学生对学习行为进行综合考量的最佳途径。

教学反思包含广泛内容,教情、学情都需要兼顾,教师、学生都需要注意,只有从不同维度出发,构建多元反思体系,才能形成教学反思合力。小学数学教学构建多元反思体系,这是新课改的基本要求,符合学生学习规律,还能够不断矫正教学方向,赢得教学主动权。著名教育专家叶澜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教学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可见,教学反思对教师提升自我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教师在课前、课中、课后实施教学反思,能够从不同视角进行反思切入,整合教学资源,矫正教学方向,为打造高效课堂做好坚实铺垫。

     责任编辑 满令怡

猜你喜欢
教学反思升级小学数学
小投入,大升级 Polk Audio Monitor XT系列
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回暖与升级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课堂微课教学方法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