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制合宜内容,将以学定教落在实处

2015-09-10 07:22朱宏瑜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5年12期
关键词:言语实践以学定教

朱宏瑜

[摘 要]阅读教学中,教学内容的合理研制,能够促进教学效益的整体提升。教学时应以体裁为路径,考量文体下的教学价值点;以质疑为路径,规整体认中的教学核心点;以语言为路径,遴选文本中的语言实践点,从而达到以学定教。

[关键词]合宜内容 以学定教 言语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34-069

上海师范大学著名教授王荣生曾经指出:“一堂语文课,如果没有合宜的教学内容,那么无论在教学方法上玩什么花招、树什么大旗,都不可能是成功的语文课。”传统阅读教学中,教师更多地注重对教学策略的选择。事实上,如果缺失了适切的教学内容,再好的策略也都是空中楼阁,无济于事。那么,合宜的教学内容是如何制订出来的呢?

一、文本解读:以体裁为路径,考量文体下的教学价值点

很多教师在解读文本时,总是习惯性地套用模式,直接将教材文本的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既没有甄选的整合,也没有调整的重组,也就更谈不上凝练之后的转化了。教学内容始终如一的局面直接导致了课堂教学死板僵硬。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始终墨守成规,始终没有正视教材的文体价值。

小学语文教材的内容精彩纷呈,而不同文体下的表达形式也各有精彩。因此,作为课堂教学的执行者,教师应引领学生聚焦文体的价值,从体裁的视角研制合宜的教学内容。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古典诗词的教学应努力紧扣文本意境,摒弃解释字词、肢解语言的教学弊病,从而凸显诗歌教学的文体价值;记叙文教学则要从事件发展的六要素出发,关注故事的逻辑安排和细节描写;教学说明文则要聚焦说明方法的表达效益,并在创设的情境中历练说明方法的表达技巧;对于以记人为主的文本就应关注作者对人物形象的刻画方法,在感受作者创作技巧的同时体验人物的精神与品行;面对状物类文本的教学,则要借助语言还原作者多样化的观察手段,感受作者表达的精准、妥帖与细致,而并非是认识事物本身。

不同的文体有着不同的创作规律,对于以表达为本位的阅读教学而言,洞察其内在的创作策略,就要从文体的性质入手遴选教学内容,这样才能保障阅读教学内容的适切性。

二、基于儿童:以质疑为路径,规整体认中的教学核心点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说过:“孩子懂的不讲,孩子依靠自己的能力能够读懂的不讲,讲了之后孩子还是不懂的坚决不讲。”这就决定了教学内容绝不是教师一厢情愿解读文本的成果,而是要估量学生面对文本会出现的各种困惑和障碍。唯有如此,教学内容的选择才能真正切合教学的需要。

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在执教《牛郎织女》一课时,在学生整体把握了课文的基本内容后,并没有直接展开课堂教学,而是给予了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讨论,并提出自己的阅读困惑。在足足十几分钟的时间里,学生前后共提出了几十个问题。而在之后的教学中,我们明显可以感受到窦老师的课堂将教学的重心偏向了学生的困惑处,特别是涉猎面较广的核心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或潜心体会,或小组交流,或争鸣辩论……

窦老师正是通过质疑问难的形式调动了学生的认知兴趣,同时也摸清了学生的解读障碍,从而在教学内容的甄别中提炼出最合宜的教学内容,满足了学生的认知需求。

三、课程规划:以语言为路径,遴选文本中的语言实践点

不管内容如何变化,语文教学中强化语言文字训练的终极目标都不会发生改变。传统教学中,我们总是习惯性地将文本的内在气韵肢解得七零八落,学生在这样的文本语言中会陷入思维的僵化中,使得言语能力逐步趋向平庸。因此,有效的阅读教学就应找准文本语言的训练价值点,为学生言语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无论是怎样的言语实践,都必须建立在儿童精神需要的基础上,只有真正激活了学生内在的精神动力,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以放松、愉悦的形态品析语言、内化语言、运用语言。

特级教师薛法根在执教课文《第八次》时就设置了为布鲁斯王子撰写动员书的言语实践平台。首先,动员书的撰写涉及文中两个故事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对学生解读文本是一种极好的检测手段。其次,撰写过程中需要学生切己体察,这就为他们提供了情感宣泄的渠道。这种言语练习既基于儿童需要,又紧扣文本特征,可谓一举两得。

总而言之,阅读教学首先是对“教什么”这一问题的应答。只有把握好阅读教学的内容,才能真正夯实课堂教学的基础,阅读教学才能为学生的生命成长提供最佳的营养资源,效益的提升才会成为可能。

(责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
言语实践以学定教
巧用假设,推促言语实践
探寻思维训练的最佳路径
立足言语实践,培养语感能力
始于精心行于精致成于精彩
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以学定教的策略
小学数学以学定教的实践
言语实践:语用视野下阅读教学的应然选择
言语实践观照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设计研究
如何以学定教,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