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兴趣培养

2015-09-10 07:22马玉风
考试周刊 2015年11期
关键词:创设情境小学数学教学学习兴趣

马玉风

摘 要: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情境设计,能使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的精神。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学习兴趣 创设情境

“兴趣”是孩子各种创造力、求知欲的原动力,只要孩子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就会无止境地去追求、去实践。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体会到,凡是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获取知识过程的学生,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求知欲望强烈,数学素质会得到较快的发展。因此数学教学必须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入手,使学生由机械、被动学习转变为创造、主动学习。下面我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谈谈体会。

一、创设和谐性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关爱和信任学生,把他们看成知识的主动探索者,营造和谐的氛围,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因此,在教学中我努力做到尊重学生的意见,宽容学生的错误,鼓励学生的创新,鼓励他们独立思考。持赞赏的态度正确地评价学生,以表扬、鼓励为主,使学生感觉到如沐春风,如浴春雨。在课堂上的一句不经意的话,一个不经意的眼神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对能顺利完成训练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成功的喜悦让学生更有自信。对待那些在训练中遇到困难的学生,也不能选择批评,不要挫伤他们的信心,而应给予启发引导。

二、创设趣味性情境,引发学习兴趣

应试教育下,很多孩子认为数学是枯燥无味的。一提起数学课,仿佛就是无休止的计算。其实,数学应该是小学阶段最容易吸引学生的有趣的学科。因为它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具有较强的人文性,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在教学中,我灵活运用各种手段,如形体语言,课件,录音录像,简笔画,故事表演,等等,再现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涉境体味,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如在教学《等式的基本性质》、《简易方程》等课时,我借助教学课件,分别以生动的小故事、有趣的小游戏导入新课。学生在娱乐的同时复习了旧知识,产生了新问题,接下来便主动地投入到探究学习中,学生很自然地找到了自己的角色,学习效率很高。

三、创设探索性情境,培养学习兴趣

现代教育理论提出“三主”的观点:即课堂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线,以学生探索性的学为主体,以教师创造性的教为主导。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探索性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各个侧面,不同方向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教学重点,而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又是教学的难点。如何突破难点,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做了这样的设计。我先出示长方形框架并告诉学生长方形长3分米,宽2分米,请学生说出它的面积,然后教师捏住长方形框架的一组对角向外拉,长方形变成了平行四边形。这时我提问:同学们能说出它的面积有没有变化吗?学生l回答:它的面积不变,还是6平方分米。学生2回答:它的面积变了,比5平方分米小。此刻,我不急于肯定或否定这两位学生的回答,而是给学生留了一个悬念: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到底是多少?怎样求得呢?根据小学生心理特点,他们一定会探索其中的缘由,而教师就应该给学生创设这种情境,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进行探索,自己得出结论。这样,学生求知欲望就被激发出来,学习效果要比教师硬塞现成公式要好得多。

四、创设竞争性情境,提高学习兴趣

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每个学生都有每个学生的不同,所谓千人千面。我们不应用“唯我独尊”的威严压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而应创造能让学生百家争鸣,各抒己见的宽松的学习环境,在争论之中,寻找自我价值得体现,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的内驱力,培养开拓创新精神。

我们既然处在一个大的竞争环境中,不妨也在我们的小课堂中设置竞争的情境。教师在课堂上引入竞争机制,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促进所有学生比、学、赶、超。例如,讲授“8的认识”,在做课堂练习时,我拿出两组0至8的数字卡片,指定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各代表男队,女队进行比赛。虽然此刻我还没宣布比赛的规则和要求,可是全体同学已进入了我所设置的情境中,暗中为自己的队加油,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激发出来。

五、创设游戏性情境,增进学习兴趣

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好动、好新、好奇、好胜的思维特点,设置游戏性情境,把新知识寓于游戏活动之中,通过游戏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在游戏中得到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学习兴趣。

例如,在课堂训练时,组织60秒抢答游戏。我准备若干组数学口答题,把全班学生分为几组,每组选3名学生作代表。然后由我提出问题,让每组参赛的学生抢答,以积分多为优胜,或每答对一题奖励一面小红旗,多得为优胜。学生在游戏中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精神高度集中,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不少有用的知识,并受到正确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提高了学习兴趣。

六、创设操作性情境,调动学习兴趣

根据小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一些以学生活动为主,对一些实际问题通过自己动手测量、演示或操作,使学生通过动手动脑获得学习成效,既能巩固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又能提高操作能力,培养创造精神。

例如,在讲“轴对称图形”内容时,我提前让学生准备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和几种三角形的纸片。让学生试做每个图形的对折,使图形对折后能完全重合。学生通过操作后发现有些图形能完全重合有些图形不能完全重合。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习兴趣大大提高。

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情境设计,不但使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的精神。

参考文献:

[1]现代教育原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创设情境小学数学教学学习兴趣
建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之我见
浅谈初三语文阅读教学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