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型教学的特点、实施路径及评价方法

2015-09-10 07:22李子耀
考试周刊 2015年11期
关键词:研究型教学评价指标教学设计

李子耀

摘 要: 推进研究型教学是高校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然选择。只有认识掌握研究型教学的内涵及特点才能更好地完成该模式的教学工作。本文从实际操作角度设计了研究型教学的实施路径及评价方法。

关键词: 研究型教学 教学设计 评价指标

1.研究型教学的特点

1.1问题性。问题是研究型教学的载体,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研究型教学强调通过问题学习,问题是学习的出发点,并且贯穿学习过程中,直到解决,是整个学习的主题。其次,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1.2研究性。研究性是研究型教学的基本内涵和根本特征,师生共同参与研究型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提出研究课题,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及创造力,引导并鼓励学生独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及途径,完成研究内容。在整个过程中,学生获得学科研究的亲身体验,加深对学习内容的掌握,并且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3实践性。实践是研究型教学的主要形式。教学过程中要实现从“课堂和书本为中心”向“实践和问题为中心”的转变,理论联系实际,把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素质统一起来。

1.4自主性。自主性是开展研究型教学活动的必要前提。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主要起到组织、引导和评估的职能,学生必须通过独立自主的研究和学习,才能完成课题或者解决问题,从课题的选择到方案的设计、实施、解决和最后的结题报告,所有过程学生应该自主独立完成,从而获得亲身体验。

1.5能动性。能动性是研究型教学的价值目标。研究型教学是把学习建立在学生能动性培养的层面上,把被动式教育转变成主动式学习,使学生从消极学习到积极学习,从他律到自律,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掘其学习潜能,从而提高学习质量。

1.6开放性。在研究型教学中,首先是教学内容的拓展,实现多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这是当今时代人才知识结构的必然需求;其次是教学空间的延伸,不再局限于书本、课堂、学校,应该面向社会,关注社会问题,研究社会热点,增长社会知识。再次是教学模式具有灵活性,多元化的教学模式,综合化的考核模式,对学生的多元化、个性化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2.研究型教学的实施路径

2.1教学内容的重新整合与设计。首先,要打破传统的教材编写体例,传统教材都是以章节架构系统的叙述理论体系,研究型教学是以问题作为教学内容的出发点,这就要求教材结构进行重新调整,鼓励任课教师进行校本教材编写,以问题、项目为导向重新进行知识体系构建,赋予校本教材新的内容及创新知识体系架构。其次,研究性教学过程的教学内容是开放的、动态的。教学内容并不局限于学科本身的理论基础知识,更应该与网络、大众传媒、新闻出版物和最前沿的本学科研究理论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理论知识水平和解决问题能力。再次,教学内容需要具有外延性。由于研究性教学的教学时限存在和课堂时限不一致的特点,教师进行教学内容设计时要充分考虑课前、课中、课后不同学习时间内学生需要完成的任务,进行系统、合理地安排。

2.2教学时间的重新配置。一方面,由于研究型教学从课内向课前和课后延伸,打破教室作为主要学习场所的局限,这就需要老师利用课下时间与学生保持沟通和联系,及时了解学生对课堂教授过程中提出问题的思考和解决情况,并在后续课程中及时做出反馈。因此,后续课程的教学内容不是教师单方面安排和设计的,需要随着学生知识结构变化而不断调整。另一方面,传统课堂教学时间不适用于研究型教学,教师的教学环节不再拘泥于传统的“导课—讲授—复习”的教学环节和相应的时间分配,课堂问题的建构可以替代导课内容;知识的累积和巩固则通过师生共同参与问题的解析和思考而完成;最终重新构建知识体系及探究和创新,应当成为教学时间分配中的重点。

2.3教学方法的复合式运用。传统教学方法主要以讲授法教学为主,该种方法对于基础理论知识的讲解效果不错,能够帮助学生逐步建立知识体系。但研究型教学的最终培养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及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单一讲授法的教学是实现不了这一目标的。应该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采取启发式、案例式、研究式、问题式和实践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进一步强化学习效果。

2.4教学内容和科研内容有机结合。教学和科研是高校教师的两项主要工作职责,教师通过科研活动不断提高专业知识水平,从事一些科研活动,了解学科前沿动态,获得一定科研成果才能更好地服务教学。在研究型教学过程中,为了凸显教学的创新性、实践性、研究型,教师在教学过程设计中要结合自身科研内容和科研构想,将教学内容及科研内容有机结合。

3.研究型教学的评价方法

3.1教师评价体系。当今,我国多数高校对教学的评价是从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设计指标体系,重点关注的是教师的教学态度和知识传授效果。传统评教方法严谨、规范,适用于传统灌输式教学,但由于描述方式有限,会造成关于教学态度、方法、内容、效果等方面的评价相互孤立,很难体现教师的个性思维和行动方式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还可能限制教师个人教学风格的培育与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其次这种评教体系很难反映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互动过程,缺乏相关指标衡量教师辅助引导、学生主体思考研究的程度,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这种评价模式不适用于研究性教学。在研究型教学中要改变传统教学评价体系,新的评价体系中应该设计更能反映研究型教学特点的评价指标,根据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大环节,增设提出问题形式、提出问题内容;分析问题形式,分析问题方法指导;解决问题指导方式,解决问题质量等评价指标,需要加强的环节可以设置较高的权重,完善研究型教学教师评价方法。

3.2学生评价体系。研究型教学应该构建研究型学生学习评价体系,由原先的结果式评价向过程化评价转变。评价的重点应该考量学生的参与态度、过程及效果,还有学生之间学习沟通情况、创新性和反思性;评价主体由传统的单一任课教师评价转变为多元主体评价,由任课教师、讨论组成员、实践企业工作人员等多维多角度评价,更全面综合反映学生相关学习情况。

安徽财经大学校级教研项目(acjyyb2014017)。

猜你喜欢
研究型教学评价指标教学设计
创新创业背景下高等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研究型教学设计的《国际金融》教学实践研究
现代计算流体力学课程研究型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高校武术课程教学中实施研究型教学的课程设计研究
第三方物流企业绩效评价研究综述
基于UML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价系统的分析与研究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评价指标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资源型企业财务竞争力评价研究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