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以班级活动为载体的职业院校人文素质教育

2015-09-10 07:22梁亮亮
考试周刊 2015年11期
关键词:人文素质教育高职院校

梁亮亮

摘 要: 当前职业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存在不足之处,包括:不够重视、办法少、思路混乱、效果不实和措施不力等。因此,必须拓宽思路,把环境熏陶和知识传授较好地融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将合力发挥出来,并注重高效管理班级,以班级活动为载体,确保人文素质教育得以贯彻落实。

关键词: 高职院校 班级文化活动 人文素质教育

一、引言

从某种程度上说,班主任既肩负着育人的重要责任,又是班级主要的管理者。班级是人文素质教育得以较好实施的重要阵地。事实上,科学、高效地管理班级,能够推动人文素质教育较好地贯彻落实。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对劳动者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相关文件资料表明,文化素质、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专业素质等是大学生基本素质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由此可见,人文素质教育是我们强化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的重点之一。

二、开展班级文化活动

通常,校园文化与班级文化活动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实际上,班级文化活动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对本班级来说,学生参与相关活动的热情越来越高。高职院校教师应该注重将班级文化活动的人文素质教育文化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换句话说,高职院校教师都要充分考虑现实因素,全面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人文素养,努力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事实表明,开展班级文化活动具有一定的计划性,当然,每个班级总有一些不同之处。与此同时,必须控制好班级文化活动的主流方向,尽可能多地添加人文色彩。另外,高职院校教师还应该努力将班干部的作用发挥出来,鼓励每位学生积极参与班级文化活动。在学校贯彻教育目标的过程中,班级教育起到极关键的作用。正因为如此,在职业院校教育中,班级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本质上说,人发展的持续源泉是“人文素养”。值得肯定的是,说教并非开展人文素养教育的唯一方式。一般来说,人文素养教育是经过让人处于相互影响、自我体验的情境中逐渐得来的。有鉴于此,要充分利用各种条件,积极开展班级文化活动,营造浓郁的班级文化氛围。更确切地说,要采用多种形式力争让班级文化活动更富有趣味性和生动性,最大限度地陶冶学生,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值得一提的是,人们应该给予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极大的重视,事实上,人们在中华传统文化中体会出深厚的人文精神。除此之外,班级还可以邀请相关方面的知名教授开展人文学科讲座,举办一些层次性高的文化活动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一定意义上说,浓厚的班级学术、人文氛围会为学生带来相应的学业激励。不可否认的是,学生受到一定程度的文化感染,有利于及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另外,利用主题班会这一载体不容忽视。

三、营造班级人文环境

在了解了如何开展班级文化活动之后,下面围绕创造班级人文环境谈谈认识和体会。

1.创建优美的班级物质文化环境

资料显示,相当一部分职业院校的办学宗旨是“以就业为指导”。创建优美的班级物质文化环境具有一定的必然性。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的专业,喜爱相关学科,班级教育应该注重对学生就业、择业和创业等方面的指导。从某种程度上说,综合利用多方面的教育资源,有助于实现集中教育和经常教育相互融合,有利于严格管理与以人为本相互联系,有利于实践教育与理论教育相互结合。全力打造学校教育与班级教育共同运作的互动机制势在必行,应该结合具体的实践情况,充分探讨班级教育,努力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这里需要明确指出的是,创造良好的班级制度文化环境,应该引起有关方面领导的高度重视。

2.创设健康的班级精神文化环境

对于职业院校学生来说,教师是值得他们学习的榜样。在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在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下,相当一部分教师不具备较高的人文素质。调查研究显示,某些教师倾向于机械灌输和传授各种知识。从一定意义上说,教师过于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专业技能,不注意培养职业院校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就会与不断挖掘人文精神相距甚远。除此以外,只有极个别的教师会给予独在异乡的职业院校学生鼓励、支持和人文关怀。毫无疑义,创造健康的班级精神文化环境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3.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与教育理念,满足学生人文关怀的需求。

班级管理肩负着提高学生职业化素质、培养学生职业化能力的重任。一般来说,绝大部分职业院校学生步入大学校园之前均接受过中学应试教育,应试教育类书籍是学生接触最广泛的。事实上,绝大多数应试教育类书籍中涉及的人文精神十分欠缺。中学分班比较早,导致部分职业院校学生的知识结构中存在一定人文知识的空白。因为缺少接受中华传统美德熏陶的机会,没有进行适当的大学人文教育,所以一些职业院校学生思想混乱,没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由此可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与教育理念,满足学生人文关怀的需求势在必行。

四、结语

以班级活动为载体的职业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为了大幅度提高大学生的科学素质、文化品位、人文素质和审美情趣,必须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强化大学生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方面的教育。实践表明,在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过程中,人文素质教育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某种程度上说,应该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探究学生人文素质中的薄弱之处。不容置疑,强化人文素质的宣传和培养具有一定的实践性。

参考文献:

[1]袁锦贵,方志贤,陆金山等.高职班级管理中贯彻人文素质教育探讨[J].职教论坛,2009.

[2]刘文.高职生入学导读[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3]陈玉杰,王玉霞.高职院校班级管理中渗透职业化素质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科教文汇,2009.

[4]拓战友.职业教育班级管理中人文素质教育探讨[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

[5]王瑞兰.在高职院校班级工作中贯彻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探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

猜你喜欢
人文素质教育高职院校
对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
医学生人文素质缺失现状与对策研究
“以患者为中心”的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改革思考
人文素质教育视角下医学生道德行为习惯培养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凸显人文素质教育理念在高校语文教学中的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