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工定位抢救配合在急诊急救中的应用

2015-09-11 11:58钟丽霞广东省蕉岭县人民医院急诊科广东蕉岭514100
吉林医学 2015年3期
关键词:号位分工危重

钟丽霞 (广东省蕉岭县人民医院急诊科,广东 蕉岭 514100)

分工定位抢救配合法可使护理人员在实施抢救过程时固定在相应的位置,明确分工,统一、有序、协调开展抢救工作。然而,在实际抢救过程中,护理人员往往出现分工、职责不明确,抢救仪器的放置不合理,导致慌、忙、乱、增加了来回跑动和重复操作的机会,导致操作相互影响等待或发生冲撞的现象,抢救现场出现忙乱无序现象,影响了抢救措施的落实。我院急诊科从2012年1月开始实施规范化的分工定位救护流程救护,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对2010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间在我院急诊科进行心肺复苏抢救的316例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对照组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2月31日期间的急危重症患者156例,男80例,女76例,年龄2~87岁。外伤性78例,心源性48例,溺水12例,不明原因18例。研究组选择2012年1月~2012年12月31日间的急危重症患者160例,男76例,女84例,年龄18~85岁。外伤性70例,心源性46例,溺水20例,不明原因24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病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在急诊急救中各级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病情、抢救需要实施常规救护。

1.2.2 研究组:实施人员分工定位的救护流程。根据护理人员情况采用3人、2人或1人抢救分工定位,具体内容如下:①3人分工定位抢救:1号位护士为主班护士:位于患者的头位负责呼吸道管理,开放气道、吸氧、吸痰、清除呼吸道的分泌物,使用简易呼吸囊辅助呼吸,配合医生进行气管插管,复述医生的口头医嘱,密切观察病情,及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为核心指挥人物。②2号位护士副班护士:位于患者的右腰位,负责循环系统管理。包括建立静脉通道,执行口头医嘱,迅速及时准确用药,连接心电监护仪、交替行心肺复苏,必要时协助医生除颤。负责生命体征记录用药记录、输液滴速的记录、病情记录等。③3号位护士为120班护士:位于患者的脚位,负责必要的压迫止血包扎,补充抢救药品物品、配合甲乙护士工作、传递用物等。同时负责对患者及家属实施心理护理,及时向家属提供抢救信息,加强巡回力度,维持秩序,分流患者。2名护士分工定位抢救:1号位护士为主班护士,位于患者的头位,负责协助人工气道的建立和管理,如吸氧、吸痰、辅助呼吸,密切观察病情,及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负责抢救现场的全程指挥,对外联络,分流患者兼管3号位护士的工作。2号位护士副班护士位于患者的腰位,负责循环系统建立静脉通道,执行口头医嘱,连接心电监护仪。协助心肺复苏及除颤。负责生命体征记录、用药记录、输液滴速的记录、病情记录等。1名护士抢救法:医生负责呼吸系统行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呼吸,快速为患者行胸外心脏按压。护士负责循环系统,快速建立静脉通道,执行口头医嘱,连接心电监护,协助心肺复苏。通知二线医护人员配合抢救。

1.3 效果评价:通过收集整理实施分工定位抢救配合前后4年的相关数据,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后进行现场评价。医生、患者家属对护士抢救过程的满意度评价包括抢救护理工作中的积极主动性、抢救措施的有效性、观察病情的能力、执行医嘱的及时准确性、急救过程的条理性、急救现场的管理等方面进行评价。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从各方面统计医生及患者家属的满意度。急诊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期内危重患者抢救成活人数/同期危重患者抢救总数×100%或期内抢救危重患者成功次数/同期抢救危重患者总次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16.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数据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相关资料表明,实施分工定位抢救配合法后的研究组,患者抢救成功率、医患双方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均较对照组有所提高(P<0.05)。详见表1和表2。

表1 分工定位抢救后医生、患者及家属对护士配合抢救的满意度(例)

表2 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比较

3 讨论

3.1 实施分工定位抢救配合法作用分析:①由于近年医院新招的护士以80~90后的护士为主,年轻护士工作经验、技术操作相对欠缺,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时出现人多而乱,指挥不统一,气氛紧张,头脑不清晰,不知道自己该站什么位置,先干什么,该怎么做。规范化、程序化的分工定位抢救配合工作急而有序,行之有效,分工定位救护模式实施确保了危重症患者进入急诊室在最短时间内接受同步救护。在救治过程中护理人员能保持头脑清醒,明确自己的站位,明确自己应该在有限的时间内先干什么,应该怎么做。②应用分工定位抢救配合救护流程,使每位参与抢救的护士都能够明确自己的职责和任务,合理分工,各行其职,忙而不乱,紧张有序、衔接流畅地完成各项急救措施。③急救仪器定位放置,提高了抢救成功率,抢救物品、仪器合理摆放、定位放置在急诊急救中起到保护环境,空间合理应用,医护抢救配合取得了有条不紊的效果。护士熟悉了抢救物品的固定位置,在抢救中得心应手,有效提高了抢救成功率。④急危重症患者病情重,家属大多有焦虑恐惧的心理,负责联络的护士在交代病情时做好家属的安抚工作,减轻了家属的心理负担,取得家属的理解与支持,保证抢救工作顺利进行,提高了患者家属的满意度[1]。

3.2 小结:自从我院急诊科实施分工定位抢救配合法后,急诊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医患双方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提高,使人力资源得到最大发挥。定位护理及护理人员在抢救重危患者中明确自己分工,护士在患者入抢救室后第一时间同步实施护理措施。患者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有效救治,为挽救生命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

[1]陈月媚,黄艺仪,毛艳君.定位分工抢救配合法在急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09,8(10):58.

猜你喜欢
号位分工危重
脐静脉置管在危重新生儿救治中的应用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分工明确”等十四则
“家庭的幸福需要彼此分工共同努力”
陕西艺术体操难度动作运动学分析
床旁介入超声在老年危重患者中的初步应用
传销案件查处认定存在部门分工
距离有多远
147例危重新生儿转运的临床分析
施工图任务组织分工之经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