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投入

2015-09-17 11:28李健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5年28期
关键词:叶子美的情感

李健

一 、情感,要贯穿教育过程的始终。正是情感,创造了教学情境,正是情感,教师,学生,文本,作者,在现在的时空中交汇,碰撞,引起心灵深处的震动和共鸣。狄德罗指出:“只有情感,伟大的情感才能使灵魂达到最伟大的成就。教师的激励作用,鞭策作用,依赖于教师深厚的情感。”朱自清写梅雨潭的绿:“那醉人的绿呀! 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 满是奇异的绿呀。 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 但这是怎样的一个幻想呀。……我舍不得你, 我怎舍得你呢? 我用手拍着你, 抚摩着你, 如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我又掬你入口, 便是吻着她了。我送你一个名字, 我从此叫你 ‘女儿绿么?” 在作家的笔下, 梅雨潭的绿水犹如美丽的小姑娘, 包含着无限的情意。 这种拟人化的写法, 使物我交融, 形成醉人的境界。柳宗元的 《小石潭记》 亦有同工异曲之妙:“潭中鱼可百许头, 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 影布石上, 怡然不动; 忽尔远逝, 往来翕乎, 似与游者相乐。 ” 水中游鱼亦感染了游人之乐而与游人同乐, 不愧为 “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感动不了自己便不能感动学生,教师只有在课堂上倾注自己的情感,用自己的情感去打动学生,感染学生,才能引起学生心灵的触动。

二、情感教学要富有创造性,它能够令人产生心旷神怡的美感,客观刺激可以引发学生千变万化的情感,从而产生语文学习的兴趣。语文教师注意学生的情感教学,以情营造教学氛围,以情再现课文形象,意境,以情朗读,以情激起学生创造性思维。我在从教第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中,追求的就是学生的感受,或者说是可以的追求。一位合格的教师还应具备课堂教学中各种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这种应变能力的高低也直接体现出教师的自身素质问题。比如:在课堂上,有的学生淘气,把一只刚会飞的小鸟或一只大青蛙带来不小心发出的鸣叫声,因而影响到了学生的注意力。这时,作为教师就要适应这种突发事件,掌握好随机应变的教学艺术,迅速稳定学生的学习情绪,控制好课堂秩序,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创设积极的教学环境,培养教学的氛围,调动学生的应激性,激起学生的情感愉悦,学生才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走进文本,和里面的人物共悲乐。但是,这个时期的所追求的情感的愉悦,与其说是对学生情感的熏陶和培养,不如说是为了教学目标和人物的达成而做的,具有很强的功利性。课堂上气氛融洽,讨论激烈,常常是谈笑风生。

三、要提升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学语文,是一门充满美的魅力的学科。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闪烁着美的光彩,几乎涉及美的各个领域,从不同的角度向我们展现了美的各种形态。这些不同形态的美,正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走进学生的内心,在灵魂深处撞击,引起学生的强烈的审美体验。例如,我在讲授完《最后一片常春藤叶子》时,引入了一段抒情:“我觉得,人生更像一片叶子,正如文章里说的一样“看呀!经过了漫长一夜的风吹雨打,在砖墙上还挂着一片藤叶。它是长春藤上最后的一片叶子了。靠近茎部仍然是深绿色,可是锯齿形的叶子边缘已经枯萎发黄,它傲然挂在一根离地二十多英尺的藤枝上。” 贝尔奥是一片博爱的叶子,他用心灵的画笔画出了一片“永不凋落”的常春藤叶,让琼西从绝望中看见希望,再次点燃了琼西生命的火焰,自己却掉落,枯萎。琼西是一片坚强的叶子,在贝尔奥的关心下,她也一定会成为那片在风雨中摇曳,但永不屈服的那片叶子。 ”这样就能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反省自己的灵魂,做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教学渐渐脱离了浮躁和喧哗,走向平静和深思。

猜你喜欢
叶子美的情感
打破平衡
情感
台上
一片翻转的叶子
舞动的叶子
美的校 美的人
这美的朋友 这美的如画
Word Fun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
炫美的花在这里悄然盛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