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成语一起走

2015-09-17 11:32岳剑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5年28期
关键词:望文生义树龄辨析

岳剑

成语是熟语的一类,它定意定型、言简意赅、风格高雅,是汉语词汇的精华,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高考对正确使用成语的考查,实际也是对考生文化积累的考查。在高考语文试卷中,成语的“上镜率”比较高,一般除了专题考查外,字音、字形的考查也常常以成语为载体,那么,如何才能正确跟着成语走呢?

一、弄懂词义——明明白白我的心

成语的意义具有相对的整体性和固定性,它不是构成它的单个语素的简单叠加组合。辨析成语的关键是弄懂它的含义,弄懂该成语本身的基本义和引申义,避免望文生义,主观臆断,凭想当然办事。

比如“文不加点”,如果按今天常用的字面义,对“点”字进行望文生义地理解成写文章不加标点,是会贻笑大方的。而成语的实际意思是指写文章一气呵成,无须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

此类容易望文生义的常见成语还有:差强人意、不刊之论、首当其冲、万人空巷、目无全牛、久假不归、为之侧目、不赞一词、明日黄花、七月流火、述而不作、具体而微等。

二、分清色彩——淡抹浓妆总相宜

很多成语源于故事,有故事就有情趣,有喜怒哀乐,这就决定了成语的感情色彩。使用成语时若忽视成语的感情色彩,就会褒贬失当,闹出笑话。因此,辨析成语时,要因目的、场合、对象的不同而异。用于赞扬、夸奖的使用褒义成语;用于贬斥、批评的使用贬义成语。纵观近几年高考命题,命题者故意贬词褒用或褒词贬用。

三、认准对象——事夫势拟同生死

成语的含义有所侧重,适用的对象和范围也就不同。有的指个体,有的指群体;有的指人,有的指物,如果对成语所表达的对象和范围缺乏了解,就容易张冠李戴。

此类具有特指对象的常用成语还有:藕断丝连、青梅竹马、秦晋之好、破镜重圆、汗牛充栋、咏絮之才、巾帼英雄、徐娘半老、膏粱子弟、红颜薄命、乘龙快婿、劳燕分飞、母难之日、弄璋之喜等。

四、尊重习惯——花径不曾缘客扫

每个成语由于自身词义和词性的不同,因而在句子中的语法功能也不同,在搭配上往往有一定的限制和要求。如:某市教委删除了《中学生守则》中的“节俭”和“谦虚”的内容,对此人们街谈巷议,褒贬不一。该句中的“街谈巷议”指大街小巷里人们的议论,只能作名词用,不合习惯,属于误用。再如:我们都司空见惯了那种罚款告示牌。句中的“司空见惯”形容经常看到,不足为奇的事物,后面不能带宾语。这样的成语还有妄自菲薄、漠不关心、龙飞凤舞等。

五、细揣语境——闲敲棋子落灯花

语境就是成语所在的句子。辨析成语的语境就是要揣摩句子表达的意图或强调的重点,使成语与之吻合,这一直是高考考查的重点、难点和热点所在。如2005年北京高考第四题的D项:千年杜鹃王”是森林工作人员在马岗子海拔2160米处发现的,树围达175cm,鲜为人知,经专家鉴定,其树龄已在900年以上。该句中“鲜为人知”是很少有人知道的意思,而该句(语境)所列举这棵树发现地的海拔、树围、树龄等数据,旨在表达这种树在当今是极其罕见或非常神奇,至于有没有人知道它的存在并不是该句所要表达的真正意图,所以该成语的使用就不合语境。

除了以上五个方面,跟着成语走时,还要考虑成语使用时有没有语义重复,是不是自相矛盾,是不是符合逻辑。这些思维角度不是独立的,而是一个综合运用的有机整体,倘如此,便能优哉游哉,游刃有余了。

猜你喜欢
望文生义树龄辨析
“论证说理”与“沟通说服”:高考论述类与实用类写作之异同辨析
不同树龄杨树叶片对杨扇舟蛾生长发育的影响
高接改优对不同树龄枣树嫁接成活率与生长量的影响
正误辨析一例
紫阳
同义词组辨析练习
阅读花瓣雨
翻译切莫望文生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