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才情个性优化与创新

2015-09-17 11:29栗心军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5年28期
关键词:才情习性优化

栗心军

一、重中西思维优势兼容,给语文“才情”以时代生命。

语言文学,总是最典型地沉淀着一个民族深厚的心理习性、人伦习性和社会习性,于是传统习性印记着民族渊源的“语文才情”。中国传统思维重人伦纲常,诗礼传家,温良谦恭,但轻自然法则,乐道安分守己。中国传统多一元化思维,有利于政令一统,却常常异己难容。直面时代,聆听风雨,将全人类的思想和文化精华优化起来为我所用,在弘扬本民族思想文化传统优势的同时,积极学习西方理性的、抽象的、多维的创新思维方式,在中西合璧中谋求超越和新生。这当是今日中学生“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二、重人文修养情商化,为语文“才情”优化奠精神之基。

作为人类自身制造的反映人类思想、价值、生存意义的思想文化、审美意识之人文精神,从来就是深刻烙印于各民族语言文学之中的,汉语文学尤其如此。

1.教学生用健康的人生观对待生活,思考文学。爱祖国,爱人类未来,爱生活,爱他人也爱自己。在文学熏陶中伟岸理想,坚强意志,充沛激情,净化道德。品泰戈尔诗则懂得“艺术即建造真与美的人格”,读东坡词则贵贱贫富不改豁达乐观,学鲁迅则刚正不阿负起社会责任。

2.教学生在心态、情态的健康调控中舒展才志。给心灵以自由,多些舒畅愉悦感;给方法以利发现、研究,多些新奇创造感;给成绩以彰扬,多些成功自勉感;让教与学心理互换,多些师生忧乐共鸣感。阅读中,文之心,师之心,生之心,心心相印;写作中,人之情,景之情,事之情,情情相通。

3.教学生多情感万物,慧眼看世界,诗意度春秋。懂得花木有情,虫鸟能歌,像德国海德格尔梦想的那样“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上”,让内心世界与外部生活和谐灵动。

三、重悟性创新个性化,让语文智商出类拔萃。

社会越文明,越需要独立思考,越需要个性,因为个性既繁荣物质又丰富精神。于是市场选择和热爱个性,教育越来越强调面向市场,深入个性。高于一般吸收和认识意义上的“悟性”,是一种包括灵感又大于灵感的心灵升华的“内化”境界,是人的认识在某些作用力下产生的新的有序思维结构,或深化有序思维结构而产生的飞跃。它最能激励人们“自我求成”的高层需要,它是个性优越化的突出表现。

四、重语言素质优化和表达艺术,让表情达意展示“才情”锋芒。

语文“才情”最终要通过表达展示给人看,爱因斯坦说得好:“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他形成概念的方法很大程度取决于语言。”从个性发展看,语言素质对学生的思维发展(包括思维的流畅性、多向性、深刻性、变通性和独创性),对学生创造力发展,对学生人格、道德的完善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把思维品质与语言表达熔于一炉来训练。语文教师要做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的艺术示范,教学语言能思绪激扬,语汇形象,文采荡漾,解人观象既抵达深心又追逼苍穹。要尽量设计多种语文活动让学生主动说写。

五、重多学科,多才艺辅佐互助,让“语文才情”花团锦簇。

语文在处于各学科知识交汇点的同时,又为多学科融合架起立交桥梁。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与学生一道共同培养知识广博、才艺丰富的秉性风范,站在信息教育的平台上,高效高能地接收优质信息和技能教育,指导和勉励学生人人争做学习兴趣、科研兴趣、艺术兴趣、政治兴趣的多面手。学艺双修,多学科多才艺融入语文学习,则阅读起来各类知识技能障碍减少或消除,对各类诗文小说理解深入、明白、准确。写作起来则旁征博引,理据众多,论说有力;或莅临某种学术、艺术境界而入境入情,慑人共鸣,感人心扉。于是学生的语文感悟思辨力和语文情志展示力因此提升到一个新台阶,人人在知识与技能的海洋中优化个性,出现的将是一派花团锦簇的繁盛景象。

猜你喜欢
才情习性优化
咏北京冬奥会健儿
营商环境五方面持续优化
观菊赏鹦有怀
埋松果
优化英语课堂教学策略的探索
促进学生认识发展 优化初中化学复习
喜新厌旧与神经特质有关
尊重
柳枝词
可怕的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