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氢氧化铝教学思考

2015-09-21 11:21施灵琼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5年17期
关键词:氢氧化铝实验探究

施灵琼

摘 要 《铝的重要化合物》是本章第二节第二个框题,是中学的基础知识,这些知识可以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学习化学的一些基本方法; 从知识点的安排上,在以前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对氢氧化铝只是有个感性的认识,需要在这里进一步探究学习铝的氢氧化物的两性知识。

关键词 氢氧化铝 化学性质 实验探究 两性氢氧化物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7-0030-02

此次课针对的学生高中初入学,实际上是初中化学知识技能储备的学生。由于初中化学已经学习到金属的初步知识,并且简单介绍了金属铝的致密氧化膜阻止铝进一步与氧气反应,所以,将本节课的重点放到氢氧化铝的两性的探究上,从学生的实验基础和对氢氧化铝的酸性的强烈好奇的心理角度来分析,应该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另外,本节课设计的探究实验操作是滴管实验,让学生先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然后分组实验,并分析结果进而自己得出结论。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学好化学的信心。

一、整体设计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预期氢氧化铝的两性并设计实验证明。2. 掌握实验室制取氢氧化铝的方法。3. 思考铝离子的实验室鉴定方法。

过程与方法 1. 学习判断两性化合物的方法,并运用到设计实验中去。2. 掌握正确的制取氢氧化铝的方法,学会分析实验成败的原因。3. 自主—探究—体验—合作,对问题的过程进行理性思考。4. 学会科学的实验方法,灵活控制变量进行研究。

态度与观念 1. 以实践问题的解决创设实验,体验通过实验发现物质性质的过程。2.预期氢氧化铝两性并验证,加深对化学的元素观和分类观的认识。3. 分析铝的存在形式之间的转化,学会辨证和发展地认识事物。

二、教学过程探究思考

教学方法和思路

采用实验探究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运用:问题——实验事实——讨论——结论——应用这一模式进行。

结合实际巧设问题引入,创设探究情景

具体教学思路如下:

由胃药等引入氢氧化铝,由氧化铝的两性猜测氢氧化铝的两性并设计实验验证猜测的正确性。探究两性前,先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制取氢氧化铝。学生在制取氢氧化铝的过程中将自行发现氢氧化铝可以溶解于强碱的事实。再用制取的氢氧化铝进行溶于酸的实验,得出氢氧化铝两性的结论。并得出铝和铝离子已经偏铝酸根离子之间的简单转化关系。用设计实验鉴定明矾中铝离子的存在作为课后思考。

教师再设问根据“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应性质”的基本思想方法,通过生活中和前面章节对铝的学习,观看斯达舒广告视频阅读苯其说明书、预测氢氧化铝性质。通过阅读说明书教师提出一系列的设疑,学生欲析疑,并提出猜想,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欲望;接下来学生马上进行分组讨论,对问题进行探究,通过这样的分析,学生很自然地将氢氧化铝与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联系起来。从而促使学生总结、反思,在产生疑惑的探究氛围中学习氢氧化铝的性质。可见,探究情景的创设,成功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达到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积极状态。

教师分析氢氧化铝是否一定具有我们所预测的性质,是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根据“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应性质”的基本思想方法,先学习探究氢氧化铝的制备再探究其性质。由此推进新课。

这样,通过教师创设的探究问题、探究情景,激发学生进行主动积极地探寻、思考、讨论,同时加强了学生构建解决问题的思路。

解决问题,进行实验探究,形成完整理论

[实验探究]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内容>

1.实验名称: Al(OH)3的制备及性质;2.实验目的:制备Al(OH)3并探究其性质。 3.实验原理:(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4.实验用品(仪器、药品及规格):可供选用试剂 :铝、Al2O3 、水、Al2(SO4)3 溶液、NaOH溶液、氨水 ;5.实验步骤(实验仪器的装配和操作) ;6.实验现象的记录和结果处理

<设计氢氧化铝制备方案>

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想到的实验方案:(学生分组讨论出四种实验方案,再讨论选择最佳食用方案)方案一 用铝和水反应制备Al(OH)3 ;方案二 用Al2O3和水反应制备Al(OH)3 ;方案三 用Al2(SO4)3和NaOH制备Al(OH)3 ;方案四 用Al2(SO4)3和氨水制备Al(OH)3 。根据已有知识学生讨论否定方案一、二,后再讨论:若用铝盐溶液和碱液反应制取氢氧化铝,用强碱好还是弱碱好?

学生分组完成实验探究一,并完成下列表格:

学习如何设计实验方案和评价实验方案,如何控制变量进行实验。记录学生提到的制取氢氧化铝的方案和相应的实验现象、结果,探讨为什么用同样的药品却有的能制得沉淀,有的得不到沉淀,有的先有沉淀后来却消失了。思考、实验并观察记录实验现象,随后一一列举自己的实验和现象,自然得出氢氧化铝可以和强碱但不能和弱碱反应的结论。根据实验思考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Al(OH)3的性质:

(1)物理性质:白色胶状物,几乎不溶于水,但能凝聚水中悬浮物,并能吸附色素。( 根据“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应性质”的基本思想方法得出用途。)

用途:可作净水剂、色素吸附剂。

[学习升华] 化学学习方法提炼

引导学生体会化学学习的思想“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应性质”的基本思想方法并用于以后的化学学习中。

引导学生完善化学实验方案设计

[学练结合] 常见题型巩固提升

1.下列操作中最终可以得到Al(OH)3的是( )

A.Al2O3和水混合加热 B.Al和水反应

C.过量的NaOH溶液加入到AlCl3溶液中 D.过量的氨气通入到AlCl3溶液中

2.下列关于Al(OH)3的性质叙述错误的是( )

A.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

B.Al(OH)3是难溶于水的白色胶状物质

C.Al(OH)3能凝聚水中的悬浮物,也能吸附色素

D.Al(OH)3既能溶于NaOH溶液、氨水,又能溶于盐酸

教学不仅仅是为了学生的高考,也不是迫切希望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化学家,而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学过程中不能拘泥于本学科的教学探究,而是要将该知识进行学科的延伸,实施学科联系,将知识社会生活化。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知识的对比、迁移学习应用。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针对氢氧化铝的制备和主要化学性质展开,通过学生分组探究实验学习了氢氧化铝的制备,探究了氢氧化铝的两性。本节课突出了实验的重要功能。学生边实验、边思考、边学习,在实验室探究外教师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对比归纳思考、总结提高,以此巩固和提高教学成果。

(责任编辑 全 玲)

猜你喜欢
氢氧化铝实验探究
降低氢氧化铝中氧化钠的技术研究
矿产加工中氢氧化铝开发工艺方法研究
氧化铝厂氢氧化铝浆液槽的配置分析
“实验探究”与“微观认知”的巧妙结合
长柄V形玻璃管在化学实验中的新应用
对钢铁吸氧腐蚀过程的实验探究
《化学能与电能》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氢氧化铝对聚氯乙烯阻燃抑烟改性研究进展
偏铝酸钠生产中原料配比的讨论
填料用氢氧化铝色度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