诶话与汉语、壮语语法比较研究

2015-09-28 11:39
贵州民族研究 2015年7期
关键词:壮语中心语量词

高 欢

(湖南文理学院 文史学院,湖南·常德 415000)

诶话,学界称之为“五色话”,是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永乐乡自称为“诶[ε44]”族群的人(其民族成分为壮族)所说的一种作为母语的语言。它是汉族和侗台少数民族长期接触过程中形成的独特语言,而这种独特语言里究竟汉语、侗台语的分布或融合情况如何,至今也还是一个谜,故而有必要把这种独特的语言与汉语、侗台语进行语音、词汇和语法的比较研究。这不仅是诶话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语言接触的一个典型个案研究。

目前,已经有学者就诶话的性质和形成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如陈其光和张伟的《五色话初探》 (1988)、罗美珍和邓卫荣的《广西五色话——一种发生变质的侗泰语言》 (1998)、韦茂繁的《五色话性质研究》 (2006)、韦树关的《关于五色话的归属问题》 (2008)、王晓梅的《广西融水诶话声调形成的优选论分析》 (2009)、曾晓渝和高欢的《论诶话的性质及其形成机制》(2010)、韦茂繁和韦树关的 《五色话研究》(2011)。不过,关于诶话与汉语、壮语语法比较研究目前还没有专题论著出现。鉴于此,本文拟对诶话与汉语、壮语语法进行一些比较研究。笔者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诶话乃至侗台语言的历史比较研究提供证据,为相关语言的类型学研究提供丰富的材料,为语言教学提供理论和方法上的依据。

一、词类

(一)名词

1.诶话一般名词前不需要加一个与其相应的量词来表示其类别,与汉语相同。壮语一般名词前都可以加一个与其相应的量词来表示其类别。例如:

2.诶话名词作定语,一般放在中心语的前面,与汉语相同。壮语名词作定语,一般放在中心语的后面。例如:

3.诶话方位词“上”、“下”、“里”、“外”有AABB式的重叠,与汉语相同。壮语是AA式重叠,重叠后表示动作发展的最高程度。例如:

4.诶话指人的名词复数形式是在名词后面加“们”,名词加“们”以后不能再受数词的修饰,与汉语相同。壮语指人名词的复数形式是在名词前面加“群”,名词加“群”以后仍然能受数词的修饰。例如:

5.诶话名词一般不能单独作处所补语,与汉语相同。壮语名词能单独作处所补语。例如:

6.诶话少部分非量词性名词有两种重叠方式:AA式和AABB式,与壮语相同。汉语非量词性的名词不能重叠。例如:

(二)动词

1.诶话行为动词没有加词尾的用法,与汉语相同。壮语行为动词能加上词尾“-Faɯ5”或“动词+Fa+动词+Faɯ5”,表示催促的意义。例如:

2.诶话动词没有加描绘性后附音节的用法,与汉语相同。壮语大部分动词能加描绘性后附音节,有AB式、ABB式和AABB式。例如:

3.诶话及物动词没有加词头的用法,与汉语相同。壮语一部分及物动词可以加词头ta?-,变成不及物动词,动词词义范围扩大;还有一些及物动词可以加词头to?-和to?-,前者表示动作的相互关系,后者表示动作的趋向。例如:

(三)形容词

1.诶话形容词作定语时,中心语和定语之间有助词“的”,与汉语相同。壮语形容词作定语时,中心语和定语之间一般不需要助词“的”。例如:

2.诶话表示气味、被浸染的形容词不可以活用为动词,与汉语相同。壮语表示气味、被浸染的形容词不仅可以活用为动词,而且能带宾语。例如:

3.诶话单音节形容词后边一般能带描绘性后附音节,格式是ABB式,与壮语相同。汉语形容词后边没有加描绘性后附音节的用法。例如:

(四)数词

1.诶话“千”和“万”不能单个重叠,只能配合在一起形成AABB式,与汉语相同。壮语“百”、“千” “万”、“亿”能单个重叠,重叠后表示“每一”的意思。例如:

2.诶话加“第”的序数词跟量词组合时,只能放在量词的前面,与汉语相同。壮语加“第”的序数词跟量词组合时,多数放在量词的后面。例如:

(五)量词

1.诶话量词不可以单独跟名词、人称代词、疑问代词、动词、形容词以及象声词组合,与汉语相同。壮语量词可以与上述词组合。例如:

2.诶话量词不能单独做主、谓、宾、定、状、补等成分,只有跟数词组合起来才能充当某些句子成分,与汉语相同。壮语量词能单独作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例如:

2.诶话有表示动物类别的量词,与壮语相同,汉语没有这类量词。例如:

(六)副词

1.汉语时间副词“先”、“后”只能做状语,壮语时间副词“先”、“后”一般做补语。诶话时间副词 “先”、“后”可以做状语,也可以做补语,体现了汉壮两种语言的特征。例如:

2.壮语一些前后配合使用的副词,能单独跟时间名词、量词以及形容词组合,表示比较、递进。诶话只能通过比较句来实现比较或递进的含义,与汉语相同。

(七)代词

1.诶话第三人称单数不能单独表示复数,与汉语相同。壮语第三人称单数在一定条件下能单独表示复数。例如:

2.诶话人称代词不可以直接跟量词组合,与汉语相同。壮语人称代词可以直接与量词组合,组合时人称代词位于量词之后。例如:

3.诶话人称代词“自己”与其它词组合时,放在其它词的后面,与汉语相同。壮语人称代词“自己”跟其他词组合时,可以前置,也可以后置,前置时表示“仅”的意思,后置时表示“自己”的意思。例如:

4.诶话人称代词的构成形式与壮语相似,与汉语不相同。

5.诶话指示代词与量词组合时,指示代词在量词的前面,与汉语相同。壮语指示代词与量词组合时,指示代词在量词的后面。例如:

6.诶话指示代词跟量词组合作定语时,中心语位于指量词组之后,与汉语相同。壮语指示代词跟量词组合作定语时,中心语位于量词和代词之间。例如:

7.诶话疑问代词跟名词组合时,疑问代词位于名词的前面,与汉语相同。壮语疑问代词位于名词的后面。例如:

8.诶话疑问代词不能修饰量词,与汉语相同。壮语疑问代词能修饰量词,并且位于量词的后面。例如:

(八)介词

诶话作定语的介词词组后要加助词“的”,中心语位于介词词组的后面,与汉语相同。壮语作定语的介词词组后不用加任何助词,中心语位于介词词组的前面。例如:

(九)连词

1.壮语A+teːm1+A格式表示重连关系,汉语没有这种格式表示重连关系,诶话与汉语相同。例如:

2.壮语选择连词“或者”可以用于疑问句。诶话选择连词“或者”不能用于疑问句,而能用于疑问句中的选择连词是“还是”,与汉语相同。例如:

(十)助词

1.诶话结构助词“的”可以用于表达领属、描写、时间、地点、数量、状态等关系的定中结构里,与汉语相同。壮语结构助词“的”使用的范围只限于表示领属关系的定中结构里。例如:

2.诶话动态助词“着”紧跟在谓词之后,与汉语相同。壮语动态助词“着”在谓词后面出现宾语或补语的情况下,它的位置移到宾语或补语后面。例如:

3.诶话动态助词“过”紧跟在谓词的后面,与汉语相同。壮语“过”的位置可以放在谓词的后面,也可以放在宾语的后面。例如:

二、词组

(一)主谓词组:诶话主谓词组中陈述部分和被陈述部分都不能由量词充当,与汉语相同。在壮语中,陈述部分和被陈述的部分都能由量词充当。例如:

(二)动宾词组:诶话动宾词组中“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不能由量词充当,与汉语相同。壮语“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可以由量词来充当。例如:

(三)定中词组:诶话定中词组中修饰成分绝大多数位于中心语前面,与汉语相同。壮语定中词组修饰成分位于中心语之后。例如:

(四)联合词组:壮语联合词组中两个相同的量词通过连词“和”或“连”的连接能构成联合词组。诶话两个相同的量词不能通过连词连接构成联合词组,与汉语相同。例如:

三、常见句式

(一)双宾语句:汉语双宾语句中的直接宾语位于间接宾语的后面,壮语双宾语句中的直接宾语位于间接宾语的前面,诶话直接宾语可以位于间接宾语的前面或者后面,体现了汉壮两种语言特征。例如:

(二)存现句:诶话存现句动词后边常带“着”或“过”,与汉语相同。壮语一般带“有”,也可以不带“有”。例如:

(三)判断句:诶话判断句中要使用系动词“是”,与汉语相同。壮语判断句中可以不用系动词“是”。例如:

(四)“把”字句:诶话否定副词或者助动词放在“把”字前面,与汉语相同。壮语“把”字前面一般不能使用否定副词或者助动词。例如:

五、结语

曾晓渝教授在《汉语侗台语接触类型及其变异机制》 (2013)中提出,汉语侗台语言的接触类型可以根据接触程度分为三种类型:浅度接触型、中度接触型和深度接触型。根据本文的研究可知,诶话的语法系统受汉语的影响较大,主要体现的是汉语特征,壮语特征和汉壮语混合特征很少,属于语言接触类型中的深度接触型。

当然,诶话在语音和词汇方面还是与汉语、侗台语有着不小的差异。曾晓渝、高欢《论诶话的性质及其形成机制》 (2010)中提到,语音方面,诶话声母与仫佬语非常相似,韵母、声调与当地汉语土拐话十分近似。词汇方面,诶话第一百核心词中有53个壮语词,常用词中有60%的汉语词。笔者认为诶话的语音要素、核心词指向始发语侗台语,其原因可能是为了体现特殊的族群身份,而常用词和语法特点指向目标语汉语,其原因可能是,汉语与侗台语接触过程中,汉语在经济文化上处于强势地位,而诶话群体生活在相对封闭集中的汉族军官军营中,他们为了减小交流的障碍,满足生存的需要,在语言交际过程中只能使用较多的汉语词汇和语法。也正是这些差异使得诶话成为一种融合了汉语、壮傣、侗水多种语源色彩的独特语言。

[1]戴庆厦.汉语与少数民族语言语法比较[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

[2]王志敬.藏汉语法对比[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

[3]戴庆厦,邱 月.蔵缅语与汉语连动结构比较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2008,(2).

[4]戴庆厦,朱艳华.藏缅语、汉语选择疑问句比较研究[J].语言研究,2010,(4).

[5]戴庆厦,范丽君.藏缅语因果复句关联标记研究—兼与汉语比较[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10,(2).

[6]戴庆厦.关于汉藏语语法比较研究的一些理论方法问题[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2,(2).

[7]陈其光,张 伟.五色话初探[J].语言研究,1988,(2).

[8]罗美珍,邓卫荣.广西五色话——一种发生变质的侗泰语言[J].民族语文,1998,(2).

[9]韦茂繁.五色话性质研究[J].民族语文,2006,(3).

[10]韦树关.关于五色话的归属问题[J].语言研究,2008,(2).

[11]王晓梅.广西融水诶话声调形成的优选论分析[D].天津:南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

[12]韦茂繁,韦树关.五色话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1.

[13]曾晓渝,高 欢.论诶话的性质及其形成机制[J].民族语文,2010,(2).

[14]曾晓渝.汉语侗台语接触类型及其变异机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13,(4).

猜你喜欢
壮语中心语量词
壮语电视新闻制作创新探析
浙江桐庐中学 晏铌 老师答疑
集合、充要条件、量词
十二生肖议量词
量词大集合
论维吾尔语中心语及其维汉翻译的作用
壮语故事会引人入胜
浅析汉语以形容词为中心语的定中结构——以《汉语形容词用法词典》所列例句为例
量词歌
云南河口壮语地名的语言文化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