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调研与诊断

2015-10-15 13:03谢卫红
基础教育参考 2015年12期
关键词:课堂教学课堂教师

谢卫红,湖南省长沙铁路第一中学副校长,中学历史高级教师,曾获广铁集团公司优秀班主任、长沙市“华天”优秀教师、长沙市优秀共产党员、先进教育工作者等荣誉;主持和参与《应用敏特英语网络学习平台,培养学生综合语言应用能力》、《在中学阶段实施学生成长导师制的研究与实践》、《导师引领、学生自主班级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等国家级、省级、市级课题研究并获奖;在《当代教育论坛》、《湖南教育》、《中学历史教学参考》等刊物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多篇。

课堂是教学改革的主阵地,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主战场。湖南的新课程改革已实施7年,改革的推行使广大师生的教学思想和学习行为产生了哪些变化?基层教育教学还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辨析这些问题?可以从哪些方面创新方法从而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为此,笔者通过听课交流、座谈汇报、课堂检查、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收集第一手资料,开展调研,再结合我校新课程改革形势下的课堂教学现状,展现课堂教学的转变与亮点,同时发现和辨析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一、课堂教学的转变与亮点

教师教学理念的普遍更新,使教与学的方式发生了很大转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教师重视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首先,大多数教师授课能够做到微笑溢脸上、期待留眼中、肯定挂嘴边,使教学更具亲和力。在情感上与学生保持心灵上的交流,构建起良好的课堂教学情绪场,使学生处于心情舒畅的心理状态,在心理上感到安全。其次,教师的师生平等意识明显增强。即使是否定与批评,教师也能尊重学生的人格,讲究艺术,对话情境中教师的“话语霸权”倾向也得到很大改变,他们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的知识传授者,而是成了认真的倾听者。学生受到了尊重,感受到了关怀,其学习、展示的愿望也就显得更加强烈。再次,师生合作意识更加鲜明。如今,我们欣喜地看到,教师在教学进程中,均能深入学生中间、伏下身子和学生一起交流问题、解答质疑。合作的情境已不再局限于知识的本身,在民主平等意识的陶冶下,上升到了师生人格、精神的平等相待,课堂成为师生学习的共同体。最后,师生情感交流密切。在新课程背景推动下,学校探索并实施高中生成长导师制德育项目,教师从讲坛上走下来,成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心理的疏导者、生活的指导者、思想的引导者、人生的规划者,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二是教学方式转向对话与自主体验。首先是学校实施的先学后教、精讲精练、学案导学、当堂达标教学策略得到了较好的实践。导学案的设计和运用灵活多样,导学功能的发挥越来越好。其次是师生双边活动的大量开展,给课堂带来了巨大活力。其做法一,在教学的某一环节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其二,把整堂课设置成一个活动的情境,尤其是通过小组内及小组之间的合作竞争,使教学三维目标得到较好的整合,使整堂课情趣盎然、浑然一体。其三,给学生提供较为充分的展示、质疑、反馈的时间和空间,最大限度地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其四,因材施教原则得到较好的贯彻。比如,数学、物理、化学、英语等学科的课内课外训练能采取“隐性”的分层布置方式,采取必做题、选做题的形式布置。

最后是教师在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进行了有益探索。这具体体现在凸显了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一理念上,教师有意识地从教学活动的主演者向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服务者和促进者转变。比如,政治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时政评论、历史教师组织学生讲述历史上的今天、语文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新书推荐和一分钟演说、数学与化学教师组织学生讲述生活中的数学和化学知识等均体现了教师观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变。

三是课堂内教师对学生评价不断趋向完善。首先,教师对学生学习评价内容体现了多元性。教师能从态度、能力、方法、情感等方面多元评价学生。其次,学习评价的形式也十分丰富,尤其是课堂上的及时评价,让人充分感受到课改给教师带来的教学心态上的变化。如“你能说出和别人不同的看法,真了不起!”“别慌,老师相信你能说出来”,“你提的问题很有价值”等等,真情夸长处,委婉指不足,宽容、鼓励、期待已成了课堂评价的主旋律。许多教师具备尊重学生差异、发展性评价学生的观念,不再着眼于学生目前的成绩,而关注学生取得的进步,关注学生为取得这一成绩而付出的努力,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非智力因素,评价标准不再强调“齐步走”、不再是“一刀切”和标准化。

四是课堂教学资源得到了拓展。过去教师往往把教材作为课程的唯一资源,就教材教教材。调研中发现,当下教师普遍树立了新的教学资源观,即把自身、学生、文本、环境、网络、活动都作为教学资源来开发,积极利用学校条件开展教学活动。尤其是在教学中,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既立足教材,又超越教材,延伸教材的价值,注重课内与课外的互补,注重信息技术手段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注重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有效突破教学的重难点。许多教师还十分重视对学生课题研究的指导、重视对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的指导、重视对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的指导。

五是注重保护和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不拘泥于某种模式,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手段,不断尝试新的教学策略,通过自身的创新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中,教师能用各种办法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从多种角度解决问题,允许学生对答案、结论和观点有不同的理解,尽可能地给学生思维发散的空间,培养学生独立创新的意识。课堂上,教师注意激发和保护学生求知发问的勇气和兴趣,善于发现学生思维创新的闪光点,让创新思维的点点星火燃烧起来。学生愿意提问,敢于提问,善于提问,乐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勇于向教材和教师权威挑战。

六是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普遍提高。信息化必然会带来教育的革命性变化,教育信息技术在现代课堂的有效运用,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如今,几乎每位教师都能独立完成课件制作,其课件制作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部分教师已经开始利用微课、微视频优化课堂资源。

二、课堂教学问题与辨析

新课程改革带来的变化是可喜的,改革的成效也在学校教学质量的连年攀升中得以充分的证明。但是,也有些教师对课堂教学产生困惑。分析这些困惑,大致可归纳为如下“五个关系”的处理失当。

一是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关系。其一,过于强化学生的主体性,忽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的教师将学生主体地位理解为敞开思路让学生说,放纵课堂让学生讲,认为自主学习就是自我学习。教师课前准备不充分,对课堂上的突发事件缺乏应变能力。这具体表现为:对待某一问题只有一种问法,当学生回答偏离教师设计的范围时就无法驾驭;与生活联系密切的东西不能信手拈来;对学生提出的课本以外的问题回答不准;不能较好地处理课堂中生成的问题。其二,忽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体。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将学生的思维、活动框死在自己预设的“笼子”内,制约了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按自己的见解来解释问题中的知识和现象,忽略了学生的感悟体验或认识;唯恐学生不懂,面面俱到,使学生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

二是合作探究与独立思考的关系。片面追求合作探究的形式,用简单讨论取代集体探究。合作探究追求表面形式上的热热闹闹,有“温度”,但无深层次的探索,忽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缺少独到见解,没有思维火花的迸发。对于有一定深度的学习内容,没有先让学生开展深入的独立思考,直接交给学生小组讨论,这实质是浪费教学资源,消磨教学时间。这样的合作教学,同样是空洞而缺乏实效的。

三是发展个性和培养学习习惯的关系。有些教师认为强调一些课堂“规矩”会束缚学生个性的发展,与课改理念相障。对于学生课桌上书本凌乱,上课不做笔记,甚至不遵守课堂纪律等问题置若罔闻,忽视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这些不好的个性、习惯,不仅使学生个体的学习效率大打折扣,对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和环境也不利,从而影响了大多数学生的学习。

四是课堂“收”与“放”的关系。课改要求教师要把课上“活”,但这样一来就会给课堂教学带来难度。一些教师课堂上天马行空,散乱无章,随意性大,放得太开,造成课堂“失控”,影响教学效果。而有的教师在课堂上又“收”得过了头,对学生约束过甚,使得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学生思维活力未得到开发,课堂缺少情绪、生机、活力、激情和对生命的敬重,缺少普遍学习的精、气、神,缺少一种推动学生兴趣盎然地去学习的力量。这样,教学效果同样受到影响。有的教师不善于综合运用教学语言,不创设学生学习情景,只是自我陶醉,忽视了学生的学习状态。这种教师的个人“表演”,使教师教得无劲,学生学得无趣,参与不积极、不主动,致使课堂气氛沉闷。

五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关系。有效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是值得推广的,但很多教师过于强化现代信息技术在课程教学中的作用,完全用信息技术代替传统媒体工具,一味追求课件制作的精美,追求动画的功效,将使用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时尚形式,忽略了传统媒体如黑板板书的作用。有的教师课件制作不精,课件内容对本节课起的作用并不大,对课件的“火候”把握得不太好。

三、问题解决途径的探索

发现问题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对于课堂教学存在的上述问题,笔者在教学管理策略上作了以下创新。

一是创新课堂教学评价方案——以学评教。从以评“教”为主转向以评“学”为主,以学评教。评价课堂教学主要是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一看是否体现“新三好”,即少讲比多讲好,精讲最好;多练比少练好,精练最好;合作比单干好,同心更好。二看是否体现三原则,即教师主导(而不主灌)、学生主体的原则,以思维训练为主线的原则,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三看是否具备课堂“三力”,即提升课堂学力,激发课堂活力,彰显教学魅力。四看教师是否实现四个转变,即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是否实现由知识课堂到生命力课堂的转变,是否成为引力场、思维场和情感场;教师是否由课堂的权威支配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是否从一个权威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传统意义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否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五看课堂是否做到六个尽量,即尽量让学生观察,尽量让学生思考,尽量让学生表达,尽量让学生动手,尽量让学生质疑,尽量让学生生成。通过课堂教学评价方案的转变来促进教师教学理念的不断转变和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

二是创新学校教研模式——以研促教。第一,开展基于问题的专题式校本培训。每学期开学初及学期中学校都要集中组织专题式校本培训。比如,近两个学年,学校确定了下列培训专题:教学三维目标的科学定位、小组合作学习策略、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修炼教师语言、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交互式电子白板的高效运用、学因生的课堂关注、提高练习或试题讲评课的实效等。培训方式由过去单一的讲座式培训转变为以课例为载体的互动式培训为主,既外聘专家讲座,又安排本校或兄弟学校优秀教师开展讲座。这样的专题式培训更接地气,更能引起教师的共鸣,更有实际效果。

第二,开展基于问题的主题式课例研修。每学期开学初,各教研组在教科室的指导下制订该学期的课例研修计划,每学期至少八次。每次课例研修只确定一至两个课堂观察和研讨的主题,计划制订时先定主题再定时间、授课教师和内容。比如,本学期高中历史组进行了下列主题式课例观察和研修:课堂讨论的真实性及有效性、学生课堂参与度、信息技术手段运用、学生自主学习方式、历史文本材料和图片材料课堂运用、导学案的课堂运用及习题设计的合理性等。参与观课的教师均要发表基于主题的评价意见,尤其是要提出建设性意见。这种形式的听评课更具反思性、针对性、实效性,对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及专业能力的提升更有帮助。

第三,开展基于课堂问题的微课题研究。学校要求教师以学年为周期开展微课题研究,课题研究本着问题即课题的原则,教师须找准自身课堂教学的问题和困惑开展有针对性的课题研究,力戒“假、大、空”,追求“小、实、真”,并与专题式校本培训、主题式课例观察和研修有机结合。学校要求这种课题研究必须以教学实例,尤其是自身实例为载体,研究成果的呈现须以反思性报告为主。

三是创新教学自主督导——以评促教。学校成立教学督导室,由校长兼任主任督学并成立督导委员会,聘请主管教学校长、教务主任、教科主任、部分教研组长、年级组长、有丰富经验且德高望重的骨干教师组成督学专家组,开展教学督导和评价工作。教学督导的内容广泛但重点针对课堂教学,要求每学年“推门”听课要覆盖所有学科、所有教师,对每个教师的课堂教学作出等级评价,并面向全体学生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满意率测评,评价结果和建议采取“温馨提示”方式反馈给教师本人。督导T作组负责对学生研究性学习课题报告和教师微课题研究成果及教育教学论文的评比;同时,学校创新教师评价机制,改变过去单一的评先评优,而以学年为单位,评选“教学之星、科研之星、青蓝之星、导师之星、服务之星”,从而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激发其T作潜能。

四是创新课堂教学开放方式——以“三方”促教。好的教学应该敢于面向社会展示,让社会、家长和关心教育的人士都来关注课程改革,听听他们的呼声。这样,更有利于促进教育改革,更有利于教师改进课堂教学,更有利于培育师生自信心和对学校发展的责任感。为此,学校每学期举办教学开放日和教学开放周,面向家长、社会及省内外兄弟学校“原生态”开放。同时,学校也常主动邀请兄弟学校教师来校开展课堂教学或专题研讨。

五是创新信息化资源库建设——以“网”促教。学校教科室、信息中心利用网络平台,建设校园教学资源库,立足校内教师和各学科备课组,整合提升教学资源,收集整理教师的优秀课件、典型教学案例及反思、优秀的单元综合测试卷等教学资源,切实有效地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猜你喜欢
课堂教学课堂教师
欢乐的课堂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写字大课堂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