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栀二至方加减治疗经间期出血验案

2015-10-16 02:14刘红方王东梅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15年9期
关键词:验案

刘红方+王东梅

【摘 要】 在两次月经中间,即“氤氲之时”出现周期性的阴道出血或赤白带下,称为经间期出血。经间期出血会影响排卵、同房,是造成不孕不育的原因之一,需要积极治疗。顺应月经周期变化,运用丹栀二至方加减以滋肾阴,燥湿化瘀治疗本病,屡有治验。

【关键词】 经间期出血;丹栀二至方;验案

【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18-0043-01

在两次月经中间,即“氤氲之时”出现周期性的阴道出血或赤白带下,称为经间期出血。本病在中医文献中没有专论,但是对于氤氲之时有明确的认识。明代·王肯堂在《证治准绳·女科》中说:“凡妇人一月经行一度,必有一日氤氲之候……此的候也。于此时逆而取之则成丹,顺而施之则成胎矣”,由此可见,古代就已经认识到“氤氲之时”即现代医学所称的排卵期,把握好排卵期即可受孕。经间期出血会影响排卵、同房,是造成不孕不育的原因之一,需要积极治疗。王师运用丹栀二至方加减治疗本病,屡有治验,现将王师的经验介绍如下。

1 病因病机

女性的月经周期气血阴阳变化规律与日月的阴晴圆缺等周而复始的活动规律是相应的,符合阴阳消长变化的规律。月经开始后,子宫阴血排出,血海空虚,阴精不足,随着月经周期的发展,阴血、阴精渐充,阴长至重,《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重阴必阳”[1],而经间期是既经后期由阴转阳,由虚至盛之时。此时阴将转为阳,排卵到来,是月经周期中很重要的一次转化。本病的形成有三个方面,一是肾水不足,到经间期阴长不能至重阴的水平,肾阴不足,虚火耗精,氤氲之时,阳气内动,虚火与阳气相斗争,损伤冲任,而致阴道出血,或者肾水不足日久伤及阳气,阳气不足,统摄无权,以致阴道出血反复发作。二是湿热之邪,湿又有内外之分,外湿者,多为湿邪乘虚而入,蕴阻于胞脉之间,蕴而成热;内湿者多情志不节,肝气郁结,克伐脾胃,脾胃不能化水谷精微为精血,聚而成湿,下趋于任带两脉,蕴而为热。阴虚冲任子宫失养,湿热之邪有的氤氲之时阳气内动之机,损伤冲任二脉,以致出血。三是血瘀,患者素体不足,经期产后精血未净之时,摄生不慎,邪于余血相搏结,以致成瘀,或情志不畅,气行不畅,气行则血行,久则成瘀,血瘀余氤氲之时内动的阳气相搏,损伤胞络,以致出血。

2 病例介绍

李某,女,28岁,因两次月经中间少量出血1年余于2015年3月8日就诊,患者平素月经规律,5~7d/28~30d,量色基本正常,经行偶有小腹隐痛,余无不适。近一年起,多在经净后6~7d左右出现阴道少量流血或白带夹少量血丝,伴腰酸痛,余无不适,曾自服止血药,未系统治疗。LMP:2015年2月20日,量色正常,6d净。3月6号起出现阴道少量流血,纸巾擦拭可,色淡红,伴腰酸痛,余无不适。患者平素白带无明显异常,偶成黄绿色,无异味及阴痒,纳可,眠浅多梦,二便调。平素易腰痛。已婚未孕,工具避孕。就诊后查尿HCG阴性,妇科检查及妇科彩超均未见明显异常。舌红苔白脉细。诊断:经间期出血,证属肾虚。治以墨旱莲15g,女贞子9g,丹皮9g,栀子9g,黄柏9g,知母9g,生地黄12g,仙鹤草15g,牡蛎30g,蒲黄9g(包煎),盐续断30g,合欢皮9g,莲子心9g,6剂。服药后阴道流血渐止,之后继予补肾滋阴之品,如六味地黄丸等,随访1个月未见复发。

3 按语

丹栀二至方由墨旱莲、女贞子、丹皮、栀子、黄柏、知母、生地黄、仙鹤草、牡蛎、蒲黄(包煎)组成,本方以《医方集解》中的二至丸为基础方,二至丸仅由墨旱莲、女贞子两味药组成,女贞子、墨旱莲均性甘、寒,归肝肾经,二者合用,既能滋补肝肾,又能凉血止血;生地,甘苦寒,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丹皮辛行苦泄,能活血祛瘀,苦寒,又能清热凉血;栀子既苦寒清降,能清泄三焦火邪,又善清利下焦湿热;知母、黄柏性均苦寒,苦寒能泻火燥湿、清利下焦湿热,知母又性甘寒质润,生津润燥,合生地防诸药过于苦寒伤阴之弊,且知母入肾经,能滋肾阴,降肾火;仙鹤草收敛止血,现代药理研究,仙鹤草中含有多种止血成分,仙鹤草浸润膏能收缩周围血管,有明显的促凝血作用[2];蒲黄甘平,既能止血,又能化瘀,防一味收敛止血成瘀之弊,而且现代药理研究显示,蒲黄的水浸液等也有作用显著而持久的促进凝血的作用[2];牡蛎咸寒,既能软坚散结,又能收敛固涩,现代药理研究显示牡蛎多糖也有抗凝血的作用[2];方中诸药合用,不仅滋了肾阴,同时又有燥湿、祛瘀、止血之品,标本兼顾,祛邪不伤正。本患者平素腰痛,加补肝肾强筋骨之盐续断,眠差,加莲子心、合欢皮交通心肾,宁心安神。临床还可根据患者的不同临床表现,酌情加减配伍。例如经间期出血兼小腹胀痛者,可加白芍、木香、柴胡等理气止痛之品;经间期出血兼腰酸者,可加杜仲、续断等补肾强腰膝之品等。参考文献

[1]夏桂成. 夏桂成实用中医妇科学[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9. 85-86.

[2]高学敏. 中药学[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7.303,299,399.

(收稿日期:2015-05-19)endprint

猜你喜欢
验案
张鸣鹤教授治疗结节性脂膜炎验案2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