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病灶清除联合局部化疗治疗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研究

2015-10-16 00:56郝兴东
中外医疗 2015年25期
关键词:脊柱结核临床疗效

郝兴东

[摘要] 目的 探讨经皮病灶清除联合局部化疗治疗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整群选取该院2011年8月—2014年8月期间收治的64例脊柱结核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病灶清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皮病灶清除术联合局部化疗进行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效果。 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8%,明显大于对照组的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ESR、CRP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病椎愈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病灶清除联合局部化疗治疗脊柱结核患者有助于减少术中出血量、手术及病椎愈合时间、缓解患者痛苦,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 病灶清除;局部化疗;脊柱结核;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 R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9(a)-0087-03

Clinical Research of Percutaneous Focal Debridement Combined with Local Chemo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Spinal Tuberculosis

HAO Xing-dong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Hulun Buir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Zhalantun, Hulun Buir,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16265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percutaneous focal debridement combined with local chemo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spinal tuberculosis. Methods 64 patients with spinal tuberculosis wer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between August 2011 and August 2014. We randomly divided them into control group (n=32, undergoing traditional open debridement), and observation group (n=32, receiving percutaneous focal debridement combined with local chemotherapy).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6.8%,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75%),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ESR and CRP after operation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amount of bleeding, operation time and disease healing tim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ess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Conclusion Percutaneous focal debridement combined with local chemo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spinal tuberculosis can reduce the amount of bleeding, shorten the operation duration and disease healing time, and relief their pain, therefore this method could be widely applied in clinical practice.

[Key words] Lesions clearing; Local chemotherapy; Spinal tuberculosis; Clinical effect

结核病变在人体任何部位的骨骼都有可能发生,而其中的脊柱部位的结核约占全身结核的主要部分,多继发于肺结核、肺部感染后通过血液传播至脊椎引起脊椎结核,部分患者可无肺结核症状[1]。严重时,一般会引起患者的免疫功能下降、营养不良及过度拥挤的问题的出现[2]。手术治疗结核病患者可以避免通过药物治疗导致的一些并发症,比如包括神经功能障碍和及时的防止及纠正严重脊柱后凸畸形现象的出现。随着越来越多的人群患有此病和该病较高的致残率,医生和患者对于脊柱结核的治疗越来越受到关注。该研究通过采用传统开放病灶清除手术进行治疗和经皮病灶清除联合局部化疗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对比,为脊柱结核患者的尽早康复提供有力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整群选取2011年8月—2014年8月期间该院收治的64例脊柱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经X线片、CT等影像学检查,病灶活检或脓液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和组织病理检查,患者被确诊均为脊柱结核。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其中观察组男19例,女13例,年龄16~64岁,平均年龄(35.5±1.1)岁,病程3~40年,平均病程10.56年,胸椎结核5例,胸腰椎结核5例,腰椎结核8例,腰骶椎结核14例;对照组男17例,女15例,年龄14~63岁,平均年龄(34.5±2.1) 岁,病程3月~4年,平均病程11个月,胸椎结核,6例,胸腰椎结核5例,腰椎结核7例,腰骶椎结核14例。所有的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低热、乏力、胸腰背部疼痛及活动受限等结核临床症状。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平均年龄、病程、平均病程、病灶部位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病灶清除手术进行治疗,具体过程主要为:首先根据患者的病变部位及病情特点来选择切口的位置及类型,然后对病灶部位进行切除,并局部置入1.5 g链霉素[3],最后在切口放置引流条,且患者需接受半年以上的常规化疗。观察组患者则采用经皮病灶清除术联合局部化疗治疗,首先对患者进行CT、X线片、MRI 等检查,以明确患者的病情及患病部位,然后利用CT的引导对患者进行穿刺,随后依据部位选择合理的手术入路:若为颈椎,则应经血管鞘与内脏鞘间入路,若为胸椎,则应经肋骨上后外侧入路;若为腰椎,则应经经 Kambin三角进入椎间隙,最后取经皮扩张套管建立经皮通道,并利用CT的引导完全清除脓肿及病灶内的坏死组织,并置入双腔管[4]。手术后,应使用由生理盐水及异烟肼配制的冲洗液经双腔管对病灶腔及脓肿腔进行灌注冲洗,且连续灌注3周,并使用异烟肼进行局部化疗。化疗时需将异烟肼0.2 g置于每根腔管中,且1次/d。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时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病椎愈合时间,同时对患者术后1 d、术后1月的血沉(ESR)及C反应蛋白(CRP)进行观察,并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进行分析。其中,治疗效果的评价标准为:若患者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且经过X线片检查观察到其病灶部位的骨密度增加且有骨桥形成,则为显效;若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好转,则为有效;若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甚至出现了恶化,则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方法

对文中所得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并作比较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8%,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5%,前者明显大于后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n(%)]

2.2 两组患者治疗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病椎愈合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110.2±5.9)mL,少于对照组的(290.4±12.3)mL;手术时间为(57.4±7.2)min,少于对照组的(130.6±13.7)min;病椎愈合时间为(2.5±1.1)月,少于对照组的(5.7±1.6)月。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病椎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的各项临床指标比较(x±s)

2.3 两组患者的术前、术后1 d及术后1月的ESR、CRP比较

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 d的ESR、CRP无显著性差异,但术后1月的ESR、CRP要明显低于术前及术后1 d,其中观察组患者术后的ESR、CRP要明显小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术前、术后1天及术后1月的ESR、CRP比较(x±s)

3 讨论

随着生活习惯的改变和其它的因素改变,耐药结核菌株的不断频繁出现及广泛传播,近年来,结核患者的发病率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极大的损害[5]。同时,目前我国的结核患者中,骨关节部位结核患者占结核病总人数的大部分。脊柱结核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脊柱外科疾病,该疾病在临床上一般表现为死骨、脓肿及神经受压[6]。脊柱结核全身化疗起效慢,不良反应大,患者难以全程服药,易造成耐药性的出现。按照患者原发病变所在的部位不同,可以将脊柱结核分为中心型、骨骺型、骨膜下型、附件型这四中类型。对于脊柱结核患者的的现代化治疗方法有支持疗法,药物疗法,微创疗法,必要时手术清除病灶、减压矫形、植骨融合、内固定等[7],这其中的每一种治疗方法都是存在不同的优缺点的,因此,我们应根据患者不同的脊柱结核的具体病情况,对患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本研究主要就是通过对比分析采用传统开放病灶清除手术和和经皮病灶清除联合局部化疗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相关研究表明,传统开放性手术如术前全身化疗一旦准备不充分就容易导致手术的失败。传统的经皮病灶清除治疗具有创伤大,疼痛严重,费用昂贵,尤其对于体弱的老年患者,他们一般是同时患有其他的疾病的,也一般经济也会不同程度的存在,患者常表现为多椎体受累,手术涉及的病灶相对而言会比较多、需要被清除的范围也是比较广泛的。对于那些切口比较大的部位容易引起感染,引起病变加重、脓肿,清除手术存在一定的困难,无法耐受疼痛,难以彻底清除病灶。此外,手术处理病灶时对组织造成的创伤大,手术时间长、术后复发率高。因此,传统的开放病灶清除手术存在一些局限性。而研究采用的经皮病灶清除联合局部化疗的病灶比较小,使得患者的局部吸收达到最佳疗效。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8%,而对照组的则为75%,观察组的研究结果明显大于对照组,这与胡济南[8]的报道大致相同,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要明显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病椎愈合时间则要明显短于对照组,并且术后1月的ESR、CRP要明显低于对照组。从研究结果中可以得到,采用经皮病灶清除术联合局部化疗法能够对脊柱结核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同时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病椎愈合时间得到了明显改善,这极大的减轻了患者治疗时的痛苦。因此该方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普及。

[参考文献]

[1] 陆晓生,黄湄景,赵劲民,等. CT引导下经皮微创治疗脊柱结核的近期疗效[J]. 实用骨科杂志,2014,20(12):1096-1099.

[2] 武士科,高文山,卜宏建,等. 有限病灶清除联合局部化疗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应用研究[J]. 当代医学,2015,21(2):99-101.

[3] 董翔宇,申才良. 脊柱结核治疗方法研究进展[J]. 安徽医药,2012,16(7):882-884.

[4] 杨璟,李永民,闫文亮. 脊柱结核手术治疗进展[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17):163-164.

[5] 黄震,蔡秀华,尹应雄,等. 持续灌洗局部化疗闭式负压引流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J]. 中国社区医师,2014,30(25):50-51.

[6] 高书明,李民,陈汉文,等. CT引导经皮微创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脊柱结核疗效比较[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16):1765-1766.

[7] 廉会存. CT引导下经皮穿刺持续冲洗引流+局部化疗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应用研究[J]. 河南外科学杂志,2013,19(2):111-112.

[8] 胡济南. 应用经皮病灶清除术联合局部化疗治疗脊柱结核的疗效研究[J]. 当代医药论丛,2015,13(2):5-7.

(收稿日期:2015-06-05)

猜你喜欢
脊柱结核临床疗效
一期单纯经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效果分析
CT引导经皮微创与开放手术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比较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131碘治疗甲亢患者的后期随访效果分析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CT引导经皮微创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脊柱结核疗效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