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区志愿者队伍的机制建设

2015-10-21 13:14杨玉宏
决策与信息·下旬刊 2015年11期
关键词:发展历程机制

[摘要]人类的发展总是伴随着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困扰,依靠政府和个人的力量去对抗风险显然是不够的,需要第三部门的参与和扶助。志愿者团体就应运而生,在帮助弱势群体抵御社会破坏因素发挥着重要功能。

[关键词]发展历程;社区志愿者;机制

社区志愿者是指不受任何物质利益的驱使,以促进推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社会福利事业和人类的幸福为目的,以社区为平台,主动提供个人的时间和精力,基于人道、爱心、信念、良知、社会同情心和责任感从事社区公益活动的个人或社会群体。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为了应对传统公共行政模式的失灵和低效率的压力,西方国家探索出“多元中心”治理模式为主要内容的社会行政制度变革。联合国大会于1970年通告决议,建议组建“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是在联合国机构所管辖的独立机构,主要职责是负责管理与国际志愿者事业相关事项,其宗旨是动员具有奉献精神的志愿人员,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积极有效的援助和发展道路的探索,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推进全球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志愿服务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出于人道主义的理念,对世界第三世界国家实行国际主义援助,中国政府所援助和支持的国家包括亚洲、非洲许多发展中国家;援助内容包括军事、经济文化等。援助活动最终要靠人来完成,政府派遣了大批志愿人员到国外参与相应建设服务。在国内,毛泽东同志号召广大青年“向雷锋同志学习”,掀起了国内志愿服务高潮,助人为乐的社会风尚蔚然成风。20C90S,志愿者服务工作纳入到学术研究范畴。1993年12月19日2万余名中国铁路青年职工率先高举起“青年志愿者”的旗帜,在京广铁路列车上旅客提供“送温暖”的青年志愿服务,从此拉开了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的序幕。

二、社区志愿者队伍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首先,社区志愿者队伍人员较少,队伍结构单一。随着城市居民“单位人”转为“社区人”,社区居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居民对社区服务需求就呈现出多层次性、多样化趋势。但社区志愿者还大多为一些退休老人、中青年数量居少,专业人员的数量、有限,志愿者队伍人员结构失调,服务种类单一,无法满足满足社区居民的现实需求,不利于社区服务发展。

其次,志愿者队伍素质不高。体现如下:一是知识基础薄弱,志愿者整体文化教育程度不高,低学历人数占较大比例,志愿者大出于爱心参与社区服务,经常出现心有余而力足的现象。二是志愿者知识面狭窄,面对社区居民多样化的需要,全民服务能力受到严峻考验。三是形式主义现象,高校志愿者组织多是出于宣传目的,打着标语到社区提供服务,缺乏实用价值。

再次,志愿者队伍管理体制不健全。一方面,志愿者组织间缺乏默契,不同组织间易受到直属主管部门管理权限限制约束,在行动中缺乏行动统一性,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中不能同步协调,出现重复服务或服务盲区。另一方面,对志愿者管理方式松散,效率低下。有些志愿者组织是用企业部门管理方式,志愿者把服务活动当做任务来完成,缺乏服务的热情;或实行政府行政性管理方式,志愿者活动是处于由上级机构部门、单位领导指令派遣,自愿活动带有一定被动性,主动志愿服务意识谈簿;或在开展活动中志愿者各自为政,缺乏统一的目标和长远计划性。

最后,社区志愿者服务项目涉及面狭隘。居民对社区服务需求是全方位的,只有实现社区志愿服务应全面覆盖,才可能使社服务整体推进。但现状是社区志愿者队伍服务范围比较狭窄,志愿者队伍社区服务项目单调。自愿活动是紧紧围绕现阶段政府中心工作,被迫主动设立服务项目,开展社区活动,把自愿活动当成了政治活动,结果是社区志愿活动形式化,提供蜻蜓点水式服务。

三、完善社区志愿者队伍机制的对策

(一)建立并完善社区志愿者招募机制。首先,做好志愿者规划是成功管理的第一步,为后期招募事项过顺利开展打下基础。规划主要内容包括社区志愿者招募的目的、需求量的评估、组织机构设置等。其次,志愿者招募要公开透明,严格根据组织方制定出统一选拔标准和流程,以志愿者工作站为依托,依据岗位需求,分阶段、分批次择优录用、保持好志愿者的工作积极性。

(二)建立并完善社区志愿者队伍培训机制。社区志愿者服务要跟上时代前进步伐,能够适应当前社区建设和满足居民服务需要,保证社区志愿者文化素养、专业知识、特殊技能,既要有一技之长,又做到“一专多能”。社区服务站要建立社区志愿者队伍培训机制,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培训具体形式有短班、长班、夜校、专业班等;培训内容包括经验介绍、现场观摩、当场指导等。要把培训作为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开展下去,强化培训实用性、规范化。

(三)建立并完善社区志愿者队伍服务制度机制。首先,完善常规项目,有针对性地强化特定人群的服务力度。在巩固常规服务项目前提下,拓展服务项目,完善丰富社区志愿服务内容,扩充服务的覆盖面,满足居民的服务需求。其次,分解社区自愿服务工作细则。社区服务志愿者组织应根据社区发展实际需要,设定具体志愿服务岗位;明确志愿者的服务要求,在服务中认真落实服务制度。最后,转变社区志愿服务职能。强化多元化社区服务,既要注重特殊情况,又要注重普遍现象,综合性志愿服务与专业性志愿服务相结合、更要有主动服务意识,把上级安排和主动服务相结合。

(四)完善社区志愿服务激励评估机制。建立多层次、统一性的激励制度,对志愿者贡献行为给以充分肯定和适当奖励。在组织内部对表现良好的志愿者加以表彰,建立社区志愿者服务档案,实行“时间银行”制度。通过表扬办法,树立一批社区志愿服务的先进事例典型,激发社区志愿者进行志愿服务积极性,培养社区志愿者使命感和荣誉感,吸引更多普通民众参与到社区志愿服务中来,壮大自愿队伍。

(五)(五)建立并完善社区志愿者绩效评估机制。自愿服务是出于良知、爱心、主动参与,为更好激发自愿行为积极性,需制定出绩效评估制度。通过对自愿者服务质量的评定,激励其尽职尽忠的完成好本职工作。通过参加服务次数、服务质量来加以评估,对服务对象的综合评价打分、社区机构对服务质量的评定、志愿者组织对服务效果的等级判断多种方式结合起来,并加以记录、备案。

参考文献

[1]杨敏,高霖宇.社会互构论视野下民间力量和社會和谐[J].天津社会科学,2011(2).

[2]孙莹.如何区分社会工作者与社区工作者[J].中国社会导刊,2007(14)

[3]夏学銮.中国社区服务的内容体系、运行机制和其他[J].社会工作,1998(1).

[4]唐钧.关于城市社区服务的理论思考[J].中国社会科学,1992(1).

作者简介

杨玉宏.男.1974— 安徽霍邱人.贵州财经大学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理论社会学与应用.

猜你喜欢
发展历程机制
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机制的思考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世界遗产文化景观现状及发展趋势
定向培养 还需完善安置机制
试论会计规范研究方法的剖析与回归
国内奢侈品电子商务发展历程研究
新媒体时代表情包发展的传播学解析
我国水土保持监测的发展历程与成就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综述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