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环境下基于读者需求的高职图书馆服务问题及改进策略研究

2015-10-21 15:30王晓湘
决策与信息·下旬刊 2015年11期
关键词:图书馆联盟高职院校图书馆工学结合

[摘要]高职院校图书馆的传统服务已不适应现代读者的需求,本文通过对读者需求内涵的分析,提出了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的策略,重视基础服务、具有高职特色的专业馆员、特色数字化馆藏、图书馆联盟服务、高职院图书馆为“工学结合”服务。

[关键词]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专业馆员;图书馆联盟;“工学结合”

1.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及存在问题

1.1高职院图书馆服务内涵

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内涵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为学校教学服务、二是为学校科研服务、三是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高职院校图书馆为学校教学服务中应考虑到特定的读者群的需求。高职教育有鲜明的办学特点,那么读者群也有自己的层次、类型和需求特点。高职院校图书馆在为教学科研服务过程中,针对高职教育和科研特点开展服务,从资源保障、服务人员配备、服务产品层次等方面,开展贴近于高职院校师生的服务。高职教育办学目的就是为社会和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人才培训和技术支持服务。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数字化特色馆藏资源,将对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文献、信息和知识服务,作出重要贡献。

1.2高职院校图书馆面临信息环境和用户需求的变化

由于网络环境和数字信息的迅速发展,使得用户及高职图书馆所处的信息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网络的信息量及服务功能日益强大,成为用户获取信息的重渠道。用户的需求已不再满足于信息和文献的获得服务,而是需要多元化、全方位更具针对性的个性化服务。图书馆必须对各类文献内部进行知识挖掘,并对相关的文献资料、信息内容进行关联,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和有效的知识获取空间。面对信息环境和用户需求的变化,高职院校图书馆应由传统的服务向知识服务转型,适应形势发展顺应新的信息环境和用户需求。

1.3高职图书馆服务尚未适应高职教育的模式

高职教育是以市场需求和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位的。高职教育主要是培养生产、建设、服务一线所需要的高素质技能人才。高职院校是以岗位或岗位群为依据,以技术含量作为参数来进行专业的设置,因而高职院校的专业是按职业归类,不是按学科归类。高职教育的教学目标、内容及方式、评价标准,都不同于普通的高等教育,按职业能力的各个要素设计教学内容;理论够用为原则;产教结合、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学、做合一的教学过程;学历与职业资格并重的人才输出,这都是高职教育办学的重要内涵。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要求是双师型老师,即既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要有熟练的职业技能。

高职院校图书馆的读者主要是学生和教师,那么图书馆的服务必须适应高职教育的模式。高职院校图书馆的馆藏结构应以技能培训、案例、实操及各类资格考证文献资料为主要馆藏资源,理论知识以基础简单的文献资料为次要馆藏资源,外文资源如英语文献以四、六级考试、中英文对照、口语练习为主要馆藏资源等。实施专业馆员制度,落实对教学科研的个性化服务。高职院校图书馆只有适应了高职教育的模式才能有生机和活力。

2.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的改进策略

2.1重视基础服务

2.1.1图书馆读者群的主体是基础服务的受益者。图书馆服务人为将其分为基础服务和高层服务。在我国图书馆高层服务多被理解为参考咨询、信息服务或知识服务。高层服务和基础服务在图书馆的功能方面是不可或缺的。高职院校图书館的读者群主体是教师与学生,以借阅为目的的读者占了大多数。2014年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共计接待借阅读者约259250人次,而接受参考咨询、信息服务和知识服务的读者共800多人次,忽视图书馆的基础服务就等于是忽视了大部分读者。

2.1.2高层服务的前提是基础服务。图书馆咨询服务是高层服务之一,然而要做好咨询服务,必须要了解读者个性需求,还要熟悉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包括馆内资源和馆外资源。对读者和馆藏资源的了解是从基础服务工作开始的,图书馆工作人员对读者经常利用的馆藏能产生一定的印象,在日常整架过程中能熟知整个馆藏资源。图书馆的高层服务只能扎根于基础服务之中。

2.2建设具有高职特色的专业馆员制

2.2.1高职院校学科馆员现状。各高校图书馆服务必须紧密围绕本校的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以学科为单位重组图书馆信息资源与信息服务,直接面向院系和学科团队,提供更具针对性、更为专业性,同时也更加主动性的信息服务,嵌入式学科服务应运而生[1]。嵌入式学科服务就是将学科馆员转变为嵌入式信息专员,以用户为中心,融入用户的教学过程和科研一线,与用户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以满足用户的需求为目的[2]

现在高职院校图书馆一般都配有学科馆员,以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为例。农工商学院在建设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期间,共有4个重点建设专业,图书馆配备了4名兼职学科馆员,学科馆员主动、热情联系专业负责人,但是专业负责人认为学科馆员对其专业没有帮助,不愿意学科馆员介入其中,学科馆员只是每年把相关专业书目发给专业负责人,仅此而已。笔者访问了广东几家职业技术学院,学科馆员的境遇是一样的。

2.2.2具有高职特色的专业馆员。高职院校以职业为依据设置专业,打破了学科的界限,所以高职院校图书馆以专业馆员代替学科馆员更符合现实要求。如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外语阅览室,以有英语专业背景的专业馆员承办的英语沙龙,以提高英语口语为目标,每周日举办一期英语沙龙,为读者个人提供才艺展示机会,是英语秀、才艺秀和创意秀,成为学院文化的一道风景。参与人数之多、举办期数之多、主题内容之多,成为高职院的排头兵。本届英语沙龙主持人换届选拔有200多位英语达人报名,第115期的内容是“英文电影配音大赛”,决赛的10支队伍经过激烈的初赛,从30多支队伍中脱颖而出。

细化服务,特色书架配专业馆员。如四、六级英语考试书架、会计考试书架、计算机等级考试书架、旅游书架、流行小说书架、新书书架,对读者群进行细化有利于提高图书馆服务的专业性,使读者的满意度得到提升。

2.3数字化信息资源服务,建特色数据库

优化馆藏资源,积极推进馆藏数字化。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收集数字化资源,补充馆藏;二是馆藏资源数字化。电子文献检索方便,读取速度快,不受时间限制。任何一个图书馆没有能力也没有必要收齐全部的信息资料,购买CNKI学术期刊网站的镜像和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就可以充实图书馆藏。自建特色数据库,以广东农工商学职业技术院图书馆为例,将3万多种类的农业科技类纸质图书数字化,成为自己的特色馆藏,为广东农垦企业提供更为便利资源获取途径,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知识信息服务。

2.4图书馆联盟服务

2.4.1图书馆联盟的优势。资源共享的优势。图书馆联盟的发展和建设是基于资源共享的理念,资源共享,就是各个图书馆不用购买所有出版社的出版文献,使图书馆原来的馆藏资源基本结构转变为选择积累、目标资源的运作方式。这种由单个力量形成集体效益,共同分担费用,降低成本,直接产生了共享资源,最大限度提高了资源利用率的效果。

互利互惠的优势。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出版物越来越受到读者的青睐。因此各高职院校图书馆也将购书经费向购买数据库倾斜,但是大型电子期刊数据的定购价格让许多图书难以独自承担,而凭借图书馆联盟的联合购买能力,从而减轻了压力。

为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的优质服务。图书馆联盟是将各成员馆中的传统文献、网络、电子资源优化组合、互补共建所以信息面更广,知识更新更快,能满足各层面的读者需求。图书馆联盟将分散在一定区域的图书馆群组成一个图书馆网络,用户使用“通用借书证”不受地理限制,各馆通借通还,省时省力,得到网络资源共享。

2.4.2有效整合联盟资源。图书馆联盟开展知识服务的物质基础就是全面集成的学术资源,但这些资源涉及不同类型数据、不同载体、本地资源和远程资源等形态多样,种类繁多。元数据整合和知识图谱是有效的手段。整合元数据,这样在联盟中每一份文献、每一本书都不再孤立的而是通过摘录、引用、串接、分析,更好地帮助用户了解相关知识在发展中产生相互关联、相互联系。绘制图谱,将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的有关方法和模式移植到联盟资源之间的共引是联盟知识图谱绘制的主旨。在联盟整合有序的元数据基础上,采用聚类、关联、序列、数据挖掘、信息处理、知识计量和图形绘制等方法,深层次去分析和研究科学技术知识的复杂领域,并结合具体资源的特点和应用环境,深入描述知识对象的整个生命周期,揭示其来源、社会环境、文化环境、用户使用模式、偏好、权威性等信息,自动、有效、智能地提取出隐含于其中的有用信息和优良知识,最后以可视化图像的方式直观地展现出某一学科的结构特点、研究热点、发展源流、专业相关程度以及突破性成就、未来发展方向等重要知识。[4]

2.5高职院校图书馆为“工学结合”服务

2.5.1“工学结合”的模式对高职院校图书馆提出新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全新类型。

2.5.2高职院校图书馆读者需求发生变化。“工学结合”中的工与学是指学校与工厂,二者在地域上是分开的,它要求高职院校图书馆改变传统的在图书馆获取信息的流通服务模式。读者利用文献信息资源发生变化,从单纯的教学向围绕“工学结合”的双师型队伍和就业型课程建设转变。

2.5.3高职院校图书馆为“工学结合”服务。融入专业建设。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建设重点,从“工学结合”入手,图书馆也应渗透到专业建设,通到“校-企”互动做好收集和整理加工來自企业的文献信息,利用专业背景协助工厂建设资源库,根据教学计划做好文献采购工作。通过网络将图书馆藏文献信息资源直接延伸到学校的企业读者。帮助企业进行资源建设。建立以行业企业分类的信息库。建立针对学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考核资格证书和招生就业所需的行业文献信息资源库,学校企业无缝对接,实现资源共享。

结语

据统计2012年全国高职高专院校共有1288所,占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院校图书馆应由传统服务信息环境下知识服务转变,必须以读者为本,跟上新时期高职院校发展趋势,改进原有存在的不足之处,构建适应高职教育教学内容和科研内容的知识服务体系,使图书馆真正成为学习科研的主阵地。

参考文献

[1]司莉,邢文明.我国高校图书馆嵌入式服务的策略选择[J].图书情报知识,2012,(4)

[2]初景利,孔青青,栾冠楠.嵌入式学科服务研究进展[J].图书情报工作,2013,(22)

[3]张惠.建构图书馆联盟知识服务[J].图书馆学研究,2010,(8)

[4]马树超.中国特色高等职来教育再认识.中国高等教育,2008,(6):53

作者简介

王晓湘(1970--)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 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知识服务.

猜你喜欢
图书馆联盟高职院校图书馆工学结合
“图书馆联盟”发展探析
浅议读者协会参与高职院校图书馆管理工作
“互联网+”时代的图书采访
基于工学结合的《仓储岗位实训》学习成效评价体系探究
美国伊利诺伊州学术图书馆联盟研究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阅读推广案例研究
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工学结合课程开发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浅谈高职院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实施路径
高职院校图书馆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的角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