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游戏对幼儿智力发展的作用

2015-10-21 17:00曹静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5年11期
关键词:作用游戏幼儿

曹静

[摘 要]游戏是幼儿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需要,也是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要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中有动作,有情节,有玩具和游戏材料,符合幼儿认知的特点,能唤起幼儿的兴趣和注意力,激发幼儿积极的感知、观察、注意、记忆、思维、想象等,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

[关键词]幼儿;游戏;智力发展;作用;方法

教学游戏是指在教师组织指导下所进行的,以完成一定教学内容为目的的,以游戏为手段的教学活动,是一种把教育寓于游戏之中,行之有效的教育形式和方法。教师运用教学游戏能克服课堂教学的弱点,创造生动活泼的教学局面, 使幼儿在教学游戏中进行想象、分析、判断等一系列思维活动,推动智力的全面发展。本文从游戏对幼儿智力发展的作用以及教师如何指导幼儿进行游戏来充分发挥游戏的重要性两方面阐述。

一、游戏对幼儿智力发展的作用

1.游戏有利于幼儿认识周围事物,增长知识

游戏是幼儿对生活的反映。在游戏中,幼儿广泛地接触各玩具和材料,通过自己的感知,了解物体的性质、特征、用途等,使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得以加深和巩固,获取物理知识、数理逻辑知识、社会性知识,并在外部动作操作和内部理解、巩固的心理活动中,发展感知觉能力和注意力、记忆力等智力因素。

2.游戏有利于幼儿语言的发展

幼儿在游戏过程中,通过语言与同伴交流,进行协商、计划、设计,完成对游戏内容、角色、玩具或材料、规则、背景的安排,这样既利于幼儿的语言组织,又促进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幼儿通过生动、具体的语言运用,调节自己的游戏行为,也以具体的感知和动作,变换自己的语言,从而发展了语言,并以语言为中介建构对现实世界的认知与理解,发展幼儿的智力。

3.游戏促进幼儿想象力的发展

虚拟性或象征性是游戏普遍特征,并以“假装”或“好像是”为标志或条件,给幼儿提供了想象的充分自由和空间。这样,幼儿在游戏中不仅以物代物,而且可以一物代多物或多物代一物。这有利于幼儿想象力的发展,特别是促进了创造性想象的发展。幼儿游戏中的这些想象力的发展,也为幼儿思维的创造性及流畅性、灵活性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4.游戏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

积极参与游戏的幼儿要不断地思考,思维一直处于活跃状态并解决一个一个的问题。如在有角色扮演的游戏中,幼儿要首先确定游戏的主题和情节。他们要相互商量是玩“过家家”,还是“捉迷藏”。确定了主题、情节,还要分配角色,选择用什么物体来代替什么用具;没有现成的,还要想办法去寻找或制作。这些都要求幼儿思维活动的积极参与、思考,同时幼儿通过思维活动的内部操作经验,能有效地解决问题,在游戏中促进思维的发展。

二、教师如何指导游戏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它是能让幼儿获得快乐的、满足需要和愿望的、自发的、不同寻常的一种行为。幼儿心理学研究也表明:游戏是促进学龄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最好活动形式。在游戏活动中,儿童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品质发展能够得到更快地发展。而幼儿在游戏时又离不开教师的指导,那么教师应该怎样去指导幼儿才能充分发挥游戏的作用,才能更好地去展示游戏自己的舞台呢?

1.在幼儿游戏的过程中进行有计划的观察

维果茨基指出,游戏创造了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总是超出他的实际年龄,高于他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游戏好比是放大镜的焦点,凝聚和孕肓着发展的所有趋向。因此对幼儿在游戏的过程进行有计划、有目的观察非常重要,它是教师指导幼儿游戏的关键所在。

在日常工作中,有些教师可能认为游戏是幼儿自己玩的,只要不出问题,教师就可以不管,根本没有观察的意识。有些教师知道要通过观察来指导幼儿游戏,但对为什么观察、观察什么、怎么样观察还不太清楚,出现了想观察而不会观察的现象。其实,我们只要反复地去尝试,在幼儿每次游戏时都进行认真地观察,并把观察到的情况记录下来,从中去分析幼儿在游戏中情绪、情感及社会性发展的情况,去了解幼儿游戏的兴趣和需要,那么我们就能更好地制订出适合幼儿需要的,有针对性的游戏指导计划,真正地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快乐、获得更多的知识。

2.让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

游戏是幼儿的自主性活动,是幼儿的需要,而不是成人强加的逼迫性的活动。在游戏中幼儿也不是成人愿望的执行者,他们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愿望来玩游戏的,教师应该从全方位的角度去看待幼儿的游戏自主权,让幼儿自己确定想玩什么、怎么样玩、和谁一起玩、在什么地方玩等等,幼儿是游戏的主人。

平时教师在指导幼儿游戏时,要用心去了解幼儿是如何想的,不要把成人的知识和答案告诉幼儿,不要轻易地打断幼儿的游戏,更不能包办代替或导演幼儿的游戏,这样会不同程度地剥夺了幼儿游戏的自主权。游戏中只有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愿望和想法与玩具材料发生互动,才能使活动的方式方法具有灵活性,才有可能使幼儿真正产生兴趣和自主体验,才能使幼儿以自己的方式、速度将外部经验内化成自己的经验。因此教师要让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让幼儿主动控制活动进程,自主决定活动的方式方法。这是教师指导幼儿游戏的关键。

3.因材施教

对于不同年龄特征的幼儿要用不同的方法来指导游戏。如小班幼儿特别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喜欢模仿周围的人和事,因此幼儿在游戏时教师要时刻注意观察幼儿,当他们对新出现的玩具材料不感兴趣、不会玩、、不喜欢玩或只喜欢玩某一类游戏时,教师就在幼儿的附近,用与幼儿相同的或不同的材料玩游戏,这样就会引导幼儿模仿,对幼儿起了暗示性指导的作用。对于中、大班幼儿,教师则可以作为一个参与者、发问者、倾听者和解决问题的帮助者的身份去指导幼儿游戏。

三、结语

幼儿智力的发展需要游戏来促进,而游戏对幼儿身体、社会性、情绪情感方面也同样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游戏之于幼儿发展的特殊价值,使游戏成为幼儿不可被剥夺的正当权利。游戏是童年幸福与快樂的砝码,也是幼儿成长的阶梯。

参考文献:

[1]谢秀华.发挥教学游戏作用,促进幼儿智力全面发展[J].考试周刊,2010(06),236-236.

[2]徐颖.游戏在学前期儿童智力发展中的作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3,(40),270-271.

[3]王丽艳.游戏-促进幼儿智力发展的重要途径[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4).

[4] 俞丽.游戏活动对幼儿智力开发的促进作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5(21,178-179.

猜你喜欢
作用游戏幼儿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爆笑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