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素养的培养

2015-10-21 17:00杨面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5年11期
关键词:语文素养问题小学语文

杨面

[摘 要]随着时代的进步,中国教育教学的改革已经如潮袭来。新课标明确规定:语文课程应为提高学生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由此可见,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已成为语文课堂的重要话题。在执教时,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修养,以合适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得以在欢乐中学习成长,拥有良好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素养;问题;策略

在当今社会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语文素养迫在眉睫,我们应该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有计划地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思想情感、语言积累、语感、思维品质、品德修养、审美情趣、个性品格、学习方向、学习习惯的有机整合。语文教学走什么路,关键取决于语文教师,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该如何提高语文素养,我们任重而道远。

一、小学语文教学问题

语文素养的培养与形成,是关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是学生健康成长和自我创造的关键,也是语文教学的目标。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仍有许多教师不注重甚至忽视这方面的教学,具体来讲,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因循守旧,教学思想保守。相当一部分教师教学思想保守,教法因循守旧,按统一的教材、统一的参考,用统一的模式来统一要求学生,这样,必然会扼杀学生的天性,限制学生的思維,根本无从开发智力,挖掘潜能,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就成了一句空话。

2.只注重表面知识,未深入到本质。照本宣科,注重形式,仍是当前部分教师的做法,因此,在教学中仅限于教材中的几篇文章内容和知识,蜻蜓点水,而文章的精华、学习方法、思想内涵统统不顾,与全面发展不协调。

3.认识肤浅、片面。有的教师一叶障目,认为自己已传授了知识,而且学生也会说会写,能读能写,但是学生一脱离课本,就会捉襟见肘,无所适从,创造性思维无法体现。

4.主观上不努力,客观上挑毛病。很多教师认为教学设施、设备不够完善、健全,影响效果,或把效果不佳归咎于学生自身能力不够,却不从主观上分析,去努力改变。

二、小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策略

1.体现语文学科特点,努力提高学生阅读水平,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1)采取多种形式去读课文,使阅读效果更好。初读,将课文读正确,整体感知全文;再读,将课文读流利,理解课文中词句;研读,将课文读出感情,谈独特的理解与感受;练读,将课文读入心,积累语言文字。在不同层次的读中,教师同样鼓励个性化的学习。让学生自己想想有感情朗读课文的方法,彼此交流、逐步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挑出有价值的问题共同讨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将自己的理解画出来,说一说自己这样画的理由,放胆做画学语文;让学生排演课本剧,师生根据语言文字进行评议,演演评评学语文等等。这些颇有趣味的方法不仅能有效地完成阅读教学任务,还能促进学生乐学、爱学语文。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生习惯的培养方面,让儿童在规范中学语文,打下学好语文的基础。这并不与在“玩”中学习语文相矛盾,习惯能影响人的一生,“个性”必须在一定的规范中张扬才不会使学生走上发展的歧途。所以,教学一定要严把“度”这一关。在听、说、读、写几方面,都有一定的规范。如:个别同学站起回答时,其他同学要注意倾听,有意见可以举手提出;朗读或回答问题声音要响亮……语文学习的点点滴滴都需要有规范,都需要我们去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3)课堂教学要重视学生的说读写的训练。学生在说读写训练时注意紧紧扣住文中的词句进行语言文字、情感朗读、感悟内化的训练。从而体现出以阅读为主、读中感悟的语文学科特点。

教学过程环环相扣,层层推进,有力地引导学生统揽全文,把握文章整体的规划感与美感。加之,在教学环节中也强化了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受能力,使学生感受文章是简洁流畅的,体现出扎扎实实学文本,简简单单教语文的特点,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2.注重语文教学知识的拓宽延伸

在教学中,我努力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兴趣,教给了学生知识,更教会了他们求知、合作、竞争,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实在,确有所得。玩,是孩子们的天性,是孩子们的乐趣所在,将“玩”引入课堂,使学生对这种活动的动机和兴趣逐渐迁移到语文学习上,从中享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在探求语文教学进程中,力求将“讲堂”转变为“学堂”,将机械重复的练习转变为生动活泼的游戏,让学生充分体验语文学习的快乐,为他们语文学习的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已是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的迫切需要

(1)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发掘学生的创新、创造潜能,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充分尊重信任学生,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创造性得到最大的开掘。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只要教师的活动,学生必须进行参与,要有学生充分动脑、动手、动口的时间和空间,创造一个宽松的课堂,使课堂气氛变得和谐、活跃,鼓励学生创新,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和创新意识。

(2)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教师要提供机会,引导学生去联想、想象,去生动的再现课文内容,大胆的延伸课文内容,合理的再造课文内容,就能充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一个没有知识或者知识贫乏的人是很难教学创新活动的。“创造需要广博的基础,解放了空间,才能搜集到丰富的资料,扩大认知的眼界,以发挥其内在之创造力。”因此,加大学生的知识积累,引导学生去联想、想象,尽可能地扩大学生知识面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造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创新能力的体现或实现离开实践活动是不可能的,教师应大胆的延伸课文内容,合理的再造课文内容,就能充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结语

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是课堂教学。组织并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情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的主角,进而达到语文教学的最好效果,这些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师的追求。

参考文献:

[1]孟润朵.浅谈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中小学教育,2012(11).

[2]仲崇菊.开展综合性学习,提高学生语文素养[J].小学教学参考,2010(36).

[3]张传经.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J].新课程学习:上,2011.

猜你喜欢
语文素养问题小学语文
时事资源让高中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