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与王安忆笔下女性爱情观的比较

2015-10-21 18:19徐珂
华人时刊·中旬刊 2015年7期
关键词:王安忆爱情观张爱玲

徐珂

【摘要】张爱玲和王安忆是中国女性文学史上的两位颇具代表性的作家,两人都以上海这座繁华的大都市为书写空间,以婚姻爱情为写作主线,描绘了一个个平凡女性在爱情与金钱之间的无奈纠葛。

【关键词】张爱玲;王安忆;爱情观

中圖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7-233-01

张爱玲曾犀利地指出,“以美好的身体取悦于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职业,也是极普通的妇女职业。”于是,张爱玲怀着“因为懂得,所以慈悲”①的心态为我们谱写了普通女性的悲歌。她笔下的女性大多生活在物质匮乏的恐惧之中,为谋生而谋爱。王安忆笔下的女性则是为谋爱而谋生。她不让笔下的女性为生存而焦灼,重在讲述她们情感的需要。

在荒凉孤苦中长大的张爱玲,童年更多感受到的是人的阴暗与丑陋,在她的《金锁记》、《花凋》、《半生缘》等作品中,塑造了诸多自私、卑琐、冷漠、虚伪、变态的人物形象,揭露了在物欲、情欲、性欲的倾轧下人性的变异。②于是恰如《张爱玲全集一一年轻的时候》中提到:张爱玲生于乱世,发现“这时代像影子似地沉没下去”③时代的烙印使得张爱玲笔下的上海是乱世的上海,封锁的上海。这种背景下,她笔下的女性出卖爱情来换得安稳人生,也是无可厚非的。

王安忆在一个相对和平的环境中长大。“文革”十年动乱以及插队的经历,使她能够在创作中充当一个冷静的旁观者,理性地看待人生。王安忆在她的《上海的女性》一文中曾说:“要写上海,最好的代表是女性……要说上海的故事,也有英雄,她们才是。上海女性中,中年女性更具代表性,她们正是命运决定的关头,她们坚决、果断、严思密行,自己是自己的主人。”④就是这样的女性,不计成本、为爱痴狂、忍辱负重。

在张爱玲的作品中,爱情也和生命一样,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倾城之恋》中白流苏明白,一个女人得不到异性的爱,就得不到同性的尊重。于是便竭力谋求以物质、婚姻做保障的“爱情”。原本只能做范柳原情人的流苏,因为香港的沦陷,成全了他们的婚姻。这看似是一个婚姻的悲剧,然而,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当生活中琐屑的烦恼把爱情打磨殆尽时,两人除了分手别无选择。若是一开始两人便把婚姻寄托在更不易逝去的实物上,当肉体的欲望消失时,也有其他东西可以延续这处于飘摇时代的婚姻。

在张爱玲特意构建的无爱婚姻里,以物质消解了爱情本身的神圣性,并以此告诫女人:“像书里恋爱、悲伤,是只有书里有的呀!”⑤“她笔下的婚姻爱情以及整个人生都充满磨难与缺憾,其笔下的男女在婚恋中都是“欲”大于“情”,很少有纯洁浪漫的爱情”。⑥于是白流苏式的女性,不敢用有限的青春玩一场感情游戏,毕竟以物质为基础的婚姻才是女人生存最可靠的保障。她们所有的富于心计,去争取的只是衣食的无忧、短暂的情爱。

王安忆的《长恨歌》,讲述主人公王琦瑶终生寻爱的历程,她是个纯粹的女人。年轻时,她跟了李主任,做了“金丝鸟”,表面看来脱不了自轻自贱的嫌疑。但真正读懂原文,不难看出她对李主任是很有真情的,否则,她大可不必选择暗无天日的漫长等待的生活。更何况在当时王琦瑶的背后,还有一位程先生。若干年后,王琦瑶与康明逊渐生情愫,她为了保全他的利益,独自抚养私生女。

《死生契阔,与子相悦》是王安忆对张爱玲《倾城之恋》中“死生契阔,与子相悦”的改写。《倾城之恋》是作家通过主人公最后的相知相许,表达一种由于生死难测而产生的对于爱情的神往。《死生契阔,与子相悦》则是在着力描写女性对于家庭不幸的承担,体现了作家对于女性认识的不同境界。前者的女性因为灾难而从男人那里获得了真实的婚姻保障,后者的女性却因为灾难给予男人真实的爱情和婚姻的保障。这些女人在不幸来临时处变不惊,放下身段,持家度口。她们能在红卫兵的监视下淘米,不疾不徐地回答他们的质问。她们也能在买菜的路上,打一缸淡豆浆回家慢慢享用。这分明是一派与子相悦,死生契阔的境界。

在王安忆的《长恨歌》与《死生契阔,与子相悦》这两部作品中,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女性,都充满了对于爱情的渴望,对现实决不服输,而且在和现实的搏击中获得了对人生的感悟。

在张爱玲笔下,女性没有独立的经济地位,把依附男人当作天然的行为,对自己身上的“人”的存在也没有任何发现,她们只是被动地活着。张爱玲常借小说中女主人公面对婚姻选择的困惑,细腻地剖析女性精神上的瘤疾。女性不仅在生存上形成了依赖性,而且在更高层面的爱情领域也形成了以男性为中心的依赖性。张爱玲深刻指出:“对于大多数的女人,‘爱的意思就是‘被爱。”⑦男性的爱与不爱,是她们生命价值的核心。

而王安忆则笑眼看人生,表现出冷静与平实的旁观者的姿态。她笔下的女性以一种圣洁的态度,在虚无缥缈的爱情面前敢于发掘自身的韧性,不顾现实的残酷,执着追求。二人在一冷一暖的叙述中倾心关注着女性的命运及其丰富的情感世界,她们的作品都具有与众不同的高度审美价值。

注释:

①温静,宋丹.乱世红尘乱世悲歌[J].社会科学论坛,2004(8).

②王源.童年创伤体验与作家创作的深层关系[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5).

③张爱玲.张爱玲全集[M].黑龙江:哈尔滨出版社,2003.

④王安忆.重建象牙塔[M].上海:远东出版社,1997.

⑤张爱玲.张爱玲文集2[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6.

⑥付明端.张爱玲与简·奥斯丁作品婚恋观的比较研究[J].名作欣赏(下半月),2006(7).

⑦张爱玲.谈女人[M].台北:皇冠出版社,1995.

猜你喜欢
王安忆爱情观张爱玲
坦然接受他人的好意
从《寡妇春怨》与《孤雁儿》对比中看中西爱情观
Analysis of Shakespeare’s Sonnet 116
王安忆
张生与柳梦梅爱情观之比较
CAUTIONARY TALES
细说张爱玲年代的流行歌
聆听流行歌中的张爱玲
忧伤并美丽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