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有用”为“实用”

2015-10-21 19:24韩小林
小学生·教学实践 2015年2期
关键词:幻灯片课件多媒体

韩小林

随着信息技术被广泛运用于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教育教学也借助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多媒体在课堂上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当多媒体在课堂上呈现广博的内容、详实的文本、直观的图片、美妙的音频、多彩的视频,无限的时空,具备了强烈的表现力与感染力以及其他教育手段不可比拟的优越性时,我们是否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这样的多媒体使用有效吗?真正发挥了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了吗?下面我就多媒体使用出现的问题以及改进措施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变“喧宾夺主”为“锦上添花”

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语文课堂教学就是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多媒体课件能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同时接受刺激,促使学生手脑并用,思维集中,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力把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的运用和提高,从而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可是,有时当我们把五彩缤纷的画面呈现给学生时,把教学内容展现给学生时,学生的注意力往往会分散,让我们的教学走了很多的弯路,浪费了有限的教学时间。

我在教学《放小鸟》一课时,出示了这样一张幻灯片,一只小鸟的图片,背景是红彤彤的太阳、飘荡的白云、蓝蓝的天空、碧绿的草地。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你们看到了一只怎样的小鸟?正当我满怀喜悦地等待学生回答时,冷不丁一个声音冒出来:“老师,这里的天空真蓝啊!”紧接着,不同的声音都出来了:“太阳公公朝我们笑呢!”“小草一大片,真多呀!”“老师,你看,白云飘走了。”……

整个课堂一下子乱套了,学生的注意力都被漂亮的背景吸引了,说的内容与課文无关。我花了很长时间才把学生的思绪拉回头,再一看手表,已经浪费了一段时间。看来,我设计的课件抢了不少风头。课件的内容通过一定的形、声、色等材料所构成的外在形式表现出来,这些形象能给学生提供生动具体的感性材料,为学习知识打下感性认识的基础。如果我们一味地去追求表面的奢华和大容量,一味地追求新颖和现代化,结果不是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就是搞得学生在课堂上顾此失彼,反而降低了课堂效率,造成了这种喧宾夺主的气势。课件的编制和使用其着眼点应放在教学内容上,并根据教学内容的具体要求,采用相应的形式,使之变化简单明了。

二、变“零散琐碎”为“整体统一”

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则是语文课程发展的需要。《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必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重视语文运用能力、语感的培养,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更要重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及探究精神的培养。”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多媒体的使用存在着零散琐碎的现象:一是内容的琐碎。课堂上,我们经常看到老师们不停地点击幻灯片,一节课下来,至少有几十张。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让我们来看看幻灯片里的内容,一幅图画、几组词语、句子训练,最令人不解的是,一段话被分解成好几句话一一呈现出来,将课文分解得支离破碎;二是操作的零散。由于幻灯片将课文内容分解得过细,老师又设计了很多的环节,如哪些词语或者句子加着重号。因此,在整个课堂上老师经常忙不过来,一边教书,一边想着下一步要点击课件。由此,也会出现这样尴尬的场面,老师忘记下一步该做什么。我也有这样的经历,不停地切换幻灯片,让我无法关注学生的一举一动,有时,学生说错了,也无心纠正,整个课堂变得华而不实。是呀,过分依赖,过度滥用,反而会成为教学的干扰,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我必须忍痛割爱,删除很多不必要的环节,并把很多环节进行整合。如:在制作《放小鸟》第二段和第三段的幻灯片时,我没有把语言分解一句一句地出示,而利用了动画效果中的“飞入”,学完一句,紧接着飞入第二句,最终把整段文字呈现给学生,让课件与文本有机地统一。而我也省去了很多的麻烦,不需要来回不停走,不停地点击,可以轻轻松松,把时间交给学生,不再被课件捆绑。

三、变“直观肤浅”为“深度深入”

由于多媒体向大家展示了过多的图片、视频,给人一种感官的刺激,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仅是这样的呈现是肤浅的。如果能将抽象概括的文字符号转化为形象具体的可感的东西,使文字与客观事物之间建立联系。化抽象为形象,化概括为具体,化静态为动态,突出重点,分化难点,化难为易,逐步解决问题,就有助于学生深入学习,深入思考。

课堂教学要完成认知目标,就需要解决好“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这两个常规问题。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方法有多种,如通过语言叙述、挂图展示、动手操作、板书解析、讲练结合等途径。然而,当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应用信息技术,便会使常规的课堂教学如鱼得水,过去靠老师口若悬河的解说,手舞足蹈的比划,表格挂图的机械呈现等手段立刻相形见绌。利用计算机的强大功能,在突出重点知识、突破难点知识上有着别的手段无法实现的优势。

苏教版每篇课文有其自身的特点,教师只有围绕不同的目标,进行一系列的加工转换,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征、为他们所能接受的呈现方式,才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以较少的时间和精力投入,获得较大的学习效益,真正地做到变“有用”为“实用。”

(作者单位:江苏省滨海县第二小学)

猜你喜欢
幻灯片课件多媒体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美化保护二合一制作PPT连续背景图
多媒体情境下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三个维度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课件
初中数学教学中课件设计的重要性
多媒体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实现幻灯片的缩放功能
浅谈HTML5的发展与应用趋势
WEB课件开发系统的设计思路
显示或隐藏“大纲”或“幻灯片”选项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