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学后教,优化高三语文复习课堂

2015-11-08 03:29董玲
新课程·中旬 2015年9期
关键词:先学后教高效课堂

董玲

摘 要:教育的核心即发展学生。“先学后教”倡导的是以生为本的教育。课堂教学采取“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策略,能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育重教师“教”、轻学生“学”的做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关键词:先学后教;高三语文复习;高效课堂

新课改的实践告诉我们:教育应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能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先学”是鼓励学生先自主学习,产生疑问,再开展探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后教”是指个人探究或小组合作后发现问题,教师再去教。21世纪需要的是具有开拓创新、勇于实践的人才,而高三复习课中的“满堂灌”,注重知识讲授、接受学习、机械训练会抑制扼杀学生的创新能力。那么,怎样做才能真正转变教学方式?高三复习课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首先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要明白教学效果是学生学会了多少,不是教师教了多少。如果我们能结合高三复习课的特点,学科特点、课堂内容、班情学情,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其次,高三教师更应走在改革的前列,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努力探索,研制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在高三复习中,学生对文言文、诗歌鉴赏畏如狮虎,考试失分很多。我通过反复琢磨,确定了“紧扣教材,先学后教,加大自学力度,提高训练质量”的教学思路。老师先研究考纲,明确考什么,然后把考点分散到每一篇课文中,逐一攻破。如在复习某一篇文言文时,我先交代知识点,然后学生研读文段,找出知识点丰富的句子,不懂的句子作上标记,然后逐句翻译,明确重点实词的词义,字字落实。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译文本,每堂课积累5~6个实词的用法,6个句子的翻译,教师当堂批改,发现问题,及时指导,举一反三,精讲精练。一篇文段下来,学生自学自研时间可达三分之二,学得实,练得实,学生成了课堂的真正主人。在复习诗歌鉴赏中的表达技巧这一专题时,我先研究了近三年新课标卷高考诗歌鉴赏的出题情况,明确诗歌鉴赏的复习思路:“读懂原文(三读:读标题、读注释、读典故)——完成习题(知人论世、捕捉意象意境、构建术语、明确答题步骤、方法,规范表述)——延伸拓展(精选课外同类型的相关篇目,进行练习)。”给学生确定自学目标:弄清表达技巧的内容分类,区别相近或相关的表现手法。在规定的15分钟自学时间以后,我发现学生对表达技巧中的抒情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等内容理解准确,记忆深刻,除渲染与烘托外,其他几组概念都一一解决了。下面进入解决难点的“教”的环节。我通过列举《木兰诗》《孔雀东南飞》《陌上桑》、张打油的《咏雪》、李峤的《风》等例子来讲明“烘托”与“渲染”的区别。这种方法使学生觉得语文复习“实”了,有了可操作性,阅读文言文已不觉得生畏,诗歌鉴赏也不是雾里看花。先学后教的复习课模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大大提高了课堂45分钟的效益。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复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方式获得的。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大的任务或问题相结合;学生必须拥有学习的主动权,教师应不断地挑战和激励学生前进。“先学后教”的复习模式正是以任务驱动为基础展开的教学过程,它要求以完成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任务巧妙地隐含在每个问题之中,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经过思考和教师的点拨,自己解决问题,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培养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习惯。

作为高三教师,我们应该好好反思、研究和总结我们的高三复习,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让学生走进语文学习的乐趣之中,让高三课堂充满生机、快乐和活力,让学生能情绪饱满、思维活跃、兴致高昂地度过人生中最重要的高三学习阶段。

参考文献:

[1]蔡林森.“先学后教”岂要“学案”支撑[J].人民教育,2013(11).

[2]张国.“教育专家批评高校教学方法陈旧”.中国青年报,2013-27.

猜你喜欢
先学后教高效课堂
“先学后教”模式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积极运用
中学体育先学后教模式探讨
浅议“先学后教”教学模式下的学生自主学习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
正视“先学后教”教育理论的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