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探析

2015-11-13 22:43王有凤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5年10期
关键词:探究思维数学

王有凤

据心理学家研究证明,人生来就具有一种好奇的本能,而这种所谓的本能倾向会使人们在面对特殊陌生的现象时尽力找出其发生的原因。由此,坚信少年儿童具有自然而又旺盛的探索精神和强烈的求知欲,天生会本能地对一切新奇的事物感兴趣,而且会想方设法弄清楚这些新奇事物的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在这个过程中,促使少年儿童大脑思维活动能力,使之健康茁壮成长。作为教师可以利用这个大好机会,通过自己的教育教学,来指导他们如何提高他们的智力思维能力,还有如何收集信息资源的能力,教给他们发现事物发展变化规律的一般思维方式,教给学生学会学习的探究方法,以及形成善于听取各种不同的建议、参与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小学数学求知欲学生探究式一、努力为学生创设开放化、生活化的学习情境,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对于教师来说,最重要的是在新课改的形势下,要转变教学思想观念,摒弃旧的、落后的、教条的东西,采取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方法,那就是改变自己的角色,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民主的、自由的开放化、生活化的课堂,让学生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我们大家都知道,任何数学问题都有一定的产生背景、生成过程和实践价值。可是我们教材本身是以理性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浓缩、静态的知识,这就难免忽略去了前人已完成的反映数学知识发生、演绎、推理、以及形成、应用的实践研究过程。教师过去在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就是过于注重对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经历、感受、实验的过程,而新的课程标准就特别强调,让学生像科学家发明研究一样,参与数学知识的发现、提出、形成、应用的“研究”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大大地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使学生的思想更加活跃,思维更加敏捷,才美更加外见。

首先,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直接参与数学问题的提出。诚然,数学教学不应仅仅局限于我们的解决数学问题上面,更应让学生参与数学问题的提出过程,“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成数量关系,进而提出问题的过程”,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拓展参与研究的活动空间,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使之产生对数学问题进一步拓展探究的强烈愿望。比如,我们在进行两、三步应用题教学时,就可以应用课件出示一些商品及标价,然后,再让学来根据提供的信息,现提出数学问题,再拓展探究其解法。事实上,数学源于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更是日常生活的提炼和概括,所以说,生活处处有数学,它存在于和数学相关的生活原型。

其次,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结论形成的拓展探究过程,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我们站在新课改高度看问题,学生的发展总伴随着特定的活动过程,活动过程展示得越充分,学生体验就越深刻,同时也就越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将静态的知识结论,还原成动态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在动态的活动中,像科学家那样参与数学知识的再发现、在探讨过程,进而使学生在获取知识、能力的同时,还有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等一般能力也得到提高。比如,我们在讲授“圆的特征”时,先鼓励学生参与课堂学习中来,大胆猜测,再小组合作研究,集思广益想办法亲自操作验证,最后在实践的基础上得出结论。而在教材中呈现知识的方式是单一的、静态的,教师要努力进行创造性地设计富有挑战性、开放性的问题情境,促其学生进行大胆猜想之中,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来完成参与课堂学习的整个过程。

再次,让学生参与数学知识应用的拓展探究过程。在新的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意识,要让学生“能解决简单的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积极引导学生因地制宜利用数学结论,进行判断、分析、解释、应用等拓展研究活动,在这过程中,让学生在应用中巩固已学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此来增加学生的数学素养。比如,在学习较复杂应用题之后,可以让学生建房设计方案,再根据学的面积计算预算装修房屋的费用,等等。这样就能够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来观察、分析现实社会,来解决我们日常生活当中的问题,以此来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二、要改变学生只是被动接受式学习状态,让学生在开放式的学习情境中,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

为什么要改变学生的知识被动接受学习的状态呢?因为这样学习状态追求的是让学生一步到位,就是让学生“吃等食”。让学生顺利理解、直接获取牢固记忆知识技能的结果性目标,较少考虑学生的学习过程、思考方式、自身体验,难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自主发展,就是只注重结果,不注重学习过程。而今的新课改则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则更加关注学生的能动状态和知识建构过程,特别重视通过个体的探究活动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以及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以此来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其一,让学生自己尝试着去“做”数学。小学生的头脑里是动作形象思维占优势的,你教师讲的,学生是听过了,就忘了;看过了,就明白了;做过了,就理解了。所以,我们主张让学生动手来“做”。这就要求教师尽可能地把数学设计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学习操作过程中动手、动口、动脑,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进行深入探究,理解和掌握数学思想、知识、方法、体验成功的喜悦,促进个性的发展。

其二,让学生自己尝试着会“问”数学。在我们数学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不能忽视“问”这一环节。在“问”数学中,学生大胆地对教材的诠释、教师的讲解、前面的发言等进行质疑,是内在思维活动矛盾运动的结果,是自己的观点和外在观点相互交锋、碰撞的过程,其实这本身就是一种探究过程。因此,学生的问题意识越浓厚,自主意识就越强烈,对数学的探索就越深刻、具体、独到,也就越有利学生的个性发展。我们在数学的教育教学应让学生在“问”中学会创造学习,学会体验学习,学会自我展示和表现。

数学是一门理科逻辑性非常强的学科,就其概念而言,个别词看似普通,往往一掠而过,实则韵味无穷。教师要多留些时空,让学生“生疑”,把问题发现的机会提供给学生,来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对数学的学习产生强烈的兴趣,从此更加爱上数学这门功课。

参考文献:

[1]林彩莲.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J].考试周刊,2010,(05).

[2]柏森林.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三部曲[J].甘肃教育,2010,(01).

猜你喜欢
探究思维数学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