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数学教学

2015-11-13 00:58何岩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5年10期
关键词:数学课程长方体课件

何岩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都很强的学科,而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所以,小学数学教学必须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现代信息技术正是这样的一座桥梁。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教学融为一体,能生动直观地将教学信息再现于学生的感官,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小学数学多媒体课堂教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掌握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并正确合理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这是信息时代的要求,也是创新教育的要求。

一、正确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与以往的教学手段相比,在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上能够提供给学生良好的视觉美感和精神上的愉快感,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的学习具有持久的动力。

在教学“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时,教材要求统计某路口在l0分钟内各种机动车辆通过的数量,并制成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如果只通过我的表述是难以描绘这一场景,营造学习氛围的。于是,我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演示一幅情景交融的画面,使学生非常直观地看见一辆辆的摩托车、小汽车、大客车、载重车通过路口,学生的学习兴趣顿时高涨,充分体验到实践收集数据的真实感,从而轻松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又如,现在已经是春季,万物复苏,正是植树造林的好时机。最近我们学校也组织同学们参加植树活动,很多同学都积极地响应学校的号召。两个植树小组在进行比赛,比比哪一组种的树多,让我们去看一看吧!

屏幕显示:第一小组:每行l1棵,共种了7行;第二小组:每行7棵,共种了11行。学生独立进行解答。(先求出他们各自种的总棵数,再进行比较)

板书:11×7=77(棵);7×11=77(棵)。

师:请观察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结果相同,因数相同)那我们可以用等号连接起来。

板书:11×7=7×11。

通过这样的多媒体课件教学,可以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化静态为动态,激发学习兴趣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以动静结合、声色兼备的方式,能够成功地实现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适合儿童的特点和学习心理。例如,在教学认识角一课时,教学难点是比较角的大小。我先利用计算机出示两个大小差不多的角让学生目测,比较两个角的大小。由于两个角大小差不多,所以目测不出真实结果,究竟怎样来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呢?我利用动画平移其中的一个角,使两个角的顶点和一条边重合,让学生再一次通过目测来比较两个角的大小,结果就一目了然了。

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一课时,利用计算机课件依次闪动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鲜艳的画面,配上悦耳的声音,对学生形成了强烈的多感官刺激,使学生正确认识了长方体的各部分名称。在此基础上,当学生点击棱时,课件就会出现红、蓝、紫三种不同颜色的棱,进而闪动每种颜色的4条棱慢慢重合。从而非常生动地说明了长方体的l2条棱可以分为三组,相对棱的长度相等等概念。

三、化肤浅为本质,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在传授有关几何初步知识时,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可以形象直观地演示“从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使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观察几何形体的内部结构,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揭示他们的本质属性,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例如,教学《长方体的认识》一课时,可以利用CAI课件展示6个彩色的长方形(两两相同),通过平移、旋转等方法变成一个长方体的动画过程。让学生清楚地知道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这一本质属性,使学生产生南平面到立体,二维空间到三维空间认识上的一次飞跃。同时,也是为学生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作了很好的铺垫,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四、直观演示结合,突出教材的重点

多媒体技术的形象化和直观化特征,克服了传统教学单一的局限,发挥了信息技术的多媒体功能,把丰富的信息多层次、多渠道、多角度地向学生进行传输和反馈,促进了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也使教学环境得到延伸和扩展。逐步达到自发地从日常生活中找出数学问题,应用各种策略去解决,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五、综合利用网络资源,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多媒体网络技术超越了“时间”“空间”的界限,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的机会,学生可以参与演示、参与交互,由学生把握演示的时机,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测试能力打破“齐步走”的局面,使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都能充分得到发展,尤其利用网络教室或聊天室,在一些开放题的解决过程中,让学生分组讨论、相互探讨,使学生的能力充分发挥。作为课改下新形式——数学实践活动课,就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的资源,使不同的学生得到最优的发展。

将信息技术资源融合到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来,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学生的学习内容会更加丰富多彩,更贴近生活,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同时也可拓宽教师知识面,改变传统的学科教学内容,使教材“活”起来。

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资源环境,用各种相关资源来丰富封闭、孤立的课堂教学,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例如,在学习除数是两、三位数的除法时,通过创设“请同学们制作假期旅游方案(方案中需说明所乘交通工具和所需时间等)”这样一个非良构问题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利用网络资源,搜索自己喜欢的几个旅游城市之间的距离以及各种交通工具的速度,通过数学知识的合理应用制作出旅游方案。

六、结论

总之,把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去,可以使学生以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多媒体信息刺激学生大脑皮层相应机能区,比单一的书本讲解更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学生会产生更好的学习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增强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谷丹.关于使用新课标指导下的教材的一些感想[J].数学通报,2005,(03).

[2]江松涛.新课程课堂教学有关问题的探讨[J].河北教育,2005,(09).

猜你喜欢
数学课程长方体课件
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基于在线教育技术下的大学数学课程预习
拆拼长方体
拆拼长方体
让钟表发展史走进数学课程思政课堂
浅谈高中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
用Lingo编写Director课件屏幕自适应播放器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提高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质量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