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以人为本理念下的小学教学管理

2015-11-13 14:53李国威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5年10期
关键词:教学管理理念评价

李国威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以人为本”的思想,新时代更是赋予了它新的内涵,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管理的核心,亦是发展的前提。教育是为了塑造人,教学的目的不只是智育,更不只是分数,而应着眼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将以人为本理念引入教学管理中,关怀师生,鼓励其主动性、创新能力的发挥,可充分挖掘个人潜能,由个人促进集体发展。从传统小学教学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几点人本理念下小学教学管理的策略,望可提供参考价值。

以人为本小学教学管理小学教育古往今来,人们从未停止过对“人本”理念的追求,在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化体系中,“以人为本”的思想散发着熠熠光辉,过去、现在到未来,渗透至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教育是国之大计,现代教育理念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在教学管理过程中要求尊重学生与教师的主体地位,以科学管理理念促发展,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实现学校教学管理目标的同时促进教师综合能力提升、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一、传统小学教学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1.教师管理模式僵化

传统的小学教学管理模式下,学校设定好一整套管理原则,教学管理人员依据细则工作,用过多的条条框框束缚住师生,制约了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不利于教师探索新的教学方式,而在此标准下,学校领导对教师的评价方式也十分单一,大多以学生学习成绩水平和领导直接评价论断,教师不得不为了提高学生整体分数而加大课业量,且教学方式也多以校方喜爱的形式为主,教师的创新教学意识被高度限制,创新成功并不一定得到实效,创新失败则会受到惩罚,教师的发展受限,并且陷入恶性循环,导致教学管理模式愈来愈僵化。

2.学生评价方式单一

小学是孩子步入学习生涯的第一站,小学教学不应以繁重的课业压迫学生,也不应以过多的条框束缚学生,应以开放包容的视角看待学生的奇思妙想,以多样化思维促进学生发展。而在传统教学管理模式中,无论学校、教师还是家长,都惯于“以成绩论英雄”,偏爱成绩优异的学生,对学困生的注意反而很少,不利于教学和谐发展。同时,小学生也面临着升学的压力,不得不从小就开始在书山题库中摸爬滚打,而非自由翱翔于知识的天空,其学习兴趣受到严重打击,学习效率难以提升,这种消极情绪很可能持续到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甚至会为学生的厌学情绪埋下导火索,更不利于学生终身学习观念的形成。此外,这种管理模式下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具有本能的排斥性,当学生出现与僵化的教学模式不相符的思维时便会被制止,学生仿若被送进了流水线加工厂,剔除异性只求共性,不仅不利于学生自身发展,也不符合国家社会对于小学教育的期待。

因此,小学教学管理亟待改革,管理僵化模式急需打破,将以人为本理念引入其中,尊重师生地位,关怀师生发展,实现多方位高度统一,可有效提高小学教学管理水平。

二、以人文本理念在小学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1.转变观念,树立人本思想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只有转变思想观念,才能从根本上打破教学管理的僵局,学校领导是教学管理工作制度的制定者与推动者,也是教学评价的承担者,若想实现教学管理模式的改革,需要学校领导转变思想观念,认知以人为本理念,理解其实用价值与人文价值,将人本思想渗透至实际管理工作中,尊重师生,尊重发展,尊重规律。常言道,管理的本质是服务,学校领导应提高思想觉悟,在制度的建立过程中应善于听取意见。例如,在制定家校交流相关计划时应主动调查沟通,了解来自家长、学生、教师多方面的需求,综合分析,实现更好的管理,更好的服务。

2.设立制度,多样化评价机制

制度是规范行为的基础,但不是束缚人们的牢笼。以人为本理念下的教学管理也需要制度,弹性合理的制度将有效促进教学协调发展。评价机制是教学管理中亟待改革的重要方面,应摒弃传统的单一评价模式,采用更为丰富的评价方法,从师德、能力、态度、效果等多个角度入手,将定性评价与定量指标有机结合起来,减弱领导的单一决定权,可发展教师之间的互评工作与学生评价工作,并将其加权作为综合评定的重要依据。在评价改革的基础上,可设置合理的激励制度,对于教学效果优异或富于创新精神的教师给予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奖励,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以优劳优酬的方式促进教学良性循环发展。此外,还应注重教学交流的重要作用,设立教研组集体备课制度与定期进修制度,其中,集体备课制度将优秀的教学资源加以整合,“三人行,必有我师”,每一名教师都能从组内成员身上汲取到学习点,逐步丰富自身经验,而教师们的思维碰撞也有利于新观点、新方法的产生,有利于教学创新意识的提升;定期进修制度不仅是学校对于增强教师工作能力的期待,也体现了对教师团队的关怀,鼓励终身学习,为教师发展创造机会,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

3.明确目标,实现管理内容转型

目标是发展的动力源泉,合理制定目标是改革的必经之路,在以人为本理念下,学校的教学目标应该与教师相统一,并且与学生全面发展相一致,不是单纯地追求学生成绩与升学率,而是要着眼于教师、学生的发展,以挖掘教师个人才能、实现个人价值为目标,期待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而非成为“学习的机器”,以“全人”培养为教学高层追求。在教学管理内容方面,突出“人”的重要性,着眼于情感,遵循人的认知发展与学习提升规律,避免“拔苗助长”现象的发生。此外,应注重教师队伍的培训工作,根据教学实际需要更新教师的知识体系,不仅要注重专业技能的培训,还要提升教师的多媒体技术操作水平,现代教学技术带来的影响不容忽视,教师的技能素质必须跟上时代的潮流,培训的方式可选择多样化讲座形式,也可以采用方便快捷的网上学习形式。

4.情感管理,构建和谐教学氛围

情感管理是以人为本理念的重要表现,是真正从被管理者的心理出发,实现换位思考的管理形式,可实现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有效沟通,构建和谐氛围。管理者需要从多个角度、分层次地营造宽容开放、充满关怀的环境,着眼于教师的生活状态与情感表现,可以利用节假日组织集体旅游、聚会等,给教师们创造交流的平台,也为他们提供一种放松心情、享受生活的状态,劳逸结合,更有利于工作效率的提升。而温馨的工作氛围也有助于教师形成归属感,有利于激发其工作积极性,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以自身态度感染学生,以自身情感激励学生。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接触最为频繁,故教师应推己及人,关怀学生的情感与心理状态,主动与学生沟通,感知学生内心的想法,对待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关注学困生的发展,对其取得的进步给予及时鼓励,还可采取优生带动学困生的方式,发挥优生的带头作用,促进学生整体课业水平的提升。教师应怀着“一切为了学生”的理想信念,发挥为人师表的积极引导作用,以高尚的师德感染学生,实现教学的“树人”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引导学生成为一个德行兼备的大写的“人”!

参考文献:

[1]李金凤.对小学教学管理中“以人为本”新模式分析[J].现代妇女,2014,(04).

猜你喜欢
教学管理理念评价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新时期高中教学管理改革与实践
谈教学管理的艺术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