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悲剧根源之探微

2015-11-13 15:03牟庆农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5年10期
关键词:怀王楚怀王楚国

牟庆农

屈原是我国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他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转变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是“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屈原”又是伟大的爱国主义的政治家,他是人民的理想,是光明和正义的化身,是中华民族的灵魂。他高尚的政治情操和理想,不屈不挠的斗争意志,壮怀激烈的气节和风骨,融注着我们中华民族伟大而悠久的历史精神,显示了民族的无穷力量,也展示了他具有其强烈的爱憎和不朽的战斗的革命风格。正因为楚国的黑暗现实,所以屈原的一生既辉煌又可悲。

屈原美政理想爱国忠诚典范楷模屈原,战国时期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楚国一个没落的贵族。他“博闻强记”,熟悉政治情况,善于外交辞令。早年颇受楚怀王信任,曾任左徒、三闾大夫,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发布政令,对内推行彰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主张联齐抚秦;对外接待宾客,应对诸侯,经屈原不懈的努力,楚国国力逐渐有所增强。但由于其自身性格耿直再加之他人谗言与排挤,后屈原逐渐被楚王疏远。由于屈原生活在新旧交替的是非年代,风云动荡,光明与黑暗殊死斗争。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度时期,屈原所处的时代,正是社会大变革的战国中后期即七雄纷争,山河凋蔽,生灵涂炭。此时,新兴地主阶段与奴隶主贵族集团的残余势力,在宗国内部和宗国之间进行着内外交错的复杂斗争。因而在楚国上下形成统一分裂是诸侯争斗的焦点。秦欲吞并六国,一霸天下;而六国则亦不甘心其灭亡,纷纷联合起来与秦国分庭抗礼,特别是齐、楚两个大国,力图依凭疆域之辽阔,实力尚强,不断寻求时机,以待条件成熟之际而一统天下。屈原出于沸腾的爱国主义情感,极希望依靠圣君之力,力主革新图强,举贤授能、除残去秽、励精图治,以实现其“美政”理想。但由于楚王昏愦、奸佞当道,这就突破了贵族集团的局限,加之触犯了他们的利益。近而形成了屈原和群臣(主要是楚国贵族)之间的矛盾,群臣难免会妒忌贤才,肆意对屈原造谣中伤,他们投机取巧,毫无原则。当时楚国朝廷中佞臣充斥,与屈原同列的上官大夫,他心怀嫉妒,同屈原争宠。时怀王使屈为宪令,而正在起草之际,上官大夫为了探听宪令内容,就想夺过去看,屈原不与,上官大夫诬蔑屈原泄漏机密,恃才矜功。便向怀王进谗言,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年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怀王庸懦昏聩,不加辨明,就怒疏屈原。楚王是一国之君,当然不希望一个臣子在自己面前指手画脚,正因此,久之便有新矛盾的产生,即屈原和楚怀王间的矛盾,因怀王贤愚不分,忠奸不辨,没有主见,轻信周围小人的挑拨,怀王不明察,遂疏屈原,正如《离骚》中所言:“怨灵修之浩荡分,终不察夫民心”。屈原在政治上与腐朽的旧贵族集团相对立、坚决同他们作斗争。而怀王昏庸懦怯,为群小所包围,加之其性过贪婪,终于走亲秦道路,近而屈原终究被疏、被贬乃至被逐直至自沉汨罗,乃殒厥身的悲剧下场。

屈原为了祖国,为了实现其美政理想,他对一切背叛祖国祸国殃民、腐朽黑暗的恶势力都进行了猛烈的鞭笞。揭露楚国贵族官僚集团奔赴钻营,嫉贤妒能,贪得无厌,卖国求荣的可耻行径。屈原“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囿于理想与政治主张的无法实现,满腔的激愤便在《离骚》中淋漓喷吐。在君王昏愦,邪曲害公的楚国,出于对祖国的深切的爱,加之对人民苦难的关怀与同情,在形势险恶,前途未卜的情况下,他置个人生死荣辱与不顾,一再劝谏楚王,且为祖国命运深深担忧:“惟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他对圣贤仁德者进行热情褒扬,希望君主效法于他们,开明执政,以挽救危急中的楚国:“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对暴君佞臣,奸党小人黑白颠倒,嫉贤妒能的可耻行径,屈原义愤搷膺,进行了一针见血无情的揭露:“何桀纣之猖披兮,夫唯捷经以窘步。”“惟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竟因容以为度”。他还指天发誓,表明自己的爱国赤子之心:“指九天以为正兮,夫惟灵修之故也”。还一再表明对祖国热忱使他心系祖国,“忽反顾以流涕兮,哀高丘之无女”。屈原还表述了对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他满腔悲愤地控诉了这一个小人横行,美丑错位的恶浊世界:“世面浊而嫉贤兮,好蔽美而弥恶”。正是这些邪恶的丑类混淆是非,投机取巧,背离正道,阿谀奉迎,结党营私,陷害忠良,把一个好端端的楚国一步步地拖进了泥淖,陷入了深渊。致使他一生为之奋斗呼号的政治理想无法得以实现,于是他便用诗歌倾吐了自己的忧愁,幽思和缠绵悱恻的情绪,正如《史记·屈原列传》所载“忧愁幽思而作《离骚》”。正因此,也在诗歌中毫不隐讳的倾吐了他与楚怀王、群臣之间矛盾之根源所在,由于屈原的“美政”理想是“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这是导致他在现实中碰壁的根本原因。“举贤授能”就是任人惟才,反对世卿世禄,限制旧贵族对权位的垄断;“循绳墨而不颇”就是要完善法度,限制旧贵族的种种特权。这极大地触犯了楚国旧贵族的利益。屈原意识到楚国的危险处境,深知楚国只有改革政治,才能富强起来,才能与强秦抗衡。他一心为国家的前途命运考虑,群臣却只顾自己的眼前利益,这就形成了尖锐的矛盾。加之楚怀王昏庸浅簿,经不起小人挑拨,不能采纳屈原的主张,疏远他乃至于被放逐,最终以自投汨罗江而死。

总之,屈原一生的历史就是同旧贵族腐朽势力作斗争的历史。他那悲愤的歌唱,一字一句都倾诉了深沉而爱国的思想感情,成就了光耀千古的浪漫主义杰作。

猜你喜欢
怀王楚怀王楚国
浅析《屈原列传》中楚怀王的性格特点
楚怀王贪小失大
《自相矛盾》扩写
恣意浪漫的楚国器物
小燕子
钱人寿
楚怀王逻辑很混乱
论楚国乐律的自成体系及其乐学实践
《九章·思美人》新探
端午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