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时期的高职路桥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探析
——以武汉交通职业学院为例

2015-11-15 01:56□胡
职教论坛 2015年17期
关键词:路桥用人单位毕业生

□胡 欣

转型时期的高职路桥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探析
——以武汉交通职业学院为例

□胡 欣

交通基建行业和路桥企业当前正处于一个投资增长、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变革时期。选取武汉交通职业学院2014届路桥类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作为研究对象,以翔实的数据为基础,重点对其就业及职业发展情况、存在问题作了分析研究。政府、学校、学生、用人单位应多方系统发力、各司其职,方能适应转型需求,促进高职路桥类专业毕业生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转型;路桥;就业状况;对策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转型,交通基建行业也走向“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的变革之路,行业发展实现稳中向好。2014年1月至11月,完成公路建设投资1407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1%;完成铁路基本建设投资4720.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3%[1]。但与此同时,东部地区建设日趋完善,投资相对饱和,对内向中西部和中小城镇倾斜、对外扩大出口,成为我国交通行业发展新趋势。以铁路建设为例,“十三五”时期将重点加强中西部地区重大项目建设,总投资为3.5万亿到4万亿之间,铁路运输服务将涵盖20万以上人口城市和80%以上县级行政区[2]。推进干线铁路建设、加快城际铁路建设、统筹支线铁路建设、强化综合枢纽配套、实施周边互联互通是路网建设的重要任务。2008年以来,我国高铁不但在时速和里程上已跃居世界第一,而且已与泰国、老挝、阿根廷、美国、哈萨克斯坦、土耳其、伊朗等多国分别签署了合作协议。据估计,2020年前,海外高铁投资将超过8000亿美元,其中欧美发达国家的投资额为1650亿美元,带动其他产业创造的市场规模达7万亿美元[3]。我国高铁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走出国门、进军海外的良机。

行业风向出现变化,以高职毕业生为就业大军的高职教育却是机遇和挑战并存。2014年6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提到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高度,要求“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创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并在结构规模、院校布局和专业设置、办学水平、发展环境等方面提出了目标任务。到2020年,“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占高等教育的一半以上”,“专科层次职业教育在校生达到1480万人,接受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学生达到一定规模”;“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决定》的实施,将导致高职院校出现毕业生就业规模增大、形势严峻、竞争加剧等问题,高职院校如不重视这些问题将会在“内忧外患”的白热化竞争中被淘汰“出局”。以武汉交通职业学院为例,2010年以来,路桥类专业招生人数以每年超过5%的比例增长。在这样的发展趋势之下,高职路桥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及职业发展状况如何?存在哪些问题?实现充分就业乃至高质量就业的路径有哪些?笔者拟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以促进路桥类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人才培养质量“双提升”。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选取武汉交通职业学院交通工程学院2014届路桥类专业毕业生为研究对象。该院2014年共有路桥类毕业生297人,其中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239人,工程监理专业34人,工程测量技术专业24人(上述专业名称以下简称为“道桥”、“监理”、“测量”)。

(二)研究方法

1.统计分析法。通过本校毕业生就业管理系统,采集2014届路桥类专业毕业生年终就业数据,并选取就业率、就业形式、就业行业及单位流向、岗位特征、职业发展情况等核心指标进行数理统计,分析毕业生就业状况的相关特点。

2.问卷调查法。设计了《路桥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及职业发展情况调查问卷》,调查内容涉及专业与岗位匹配度、薪酬、享受福利待遇情况、职业稳定性、加薪情况、岗位满意度、对人才培养及就业服务的意见和建议等。本次调查共面向2014年底前已就业的毕业生发放问卷260份,回收242份,有效问卷238份,有效回收率为91.54%。

3.访谈法。主要通过电话、电邮、面谈等方式了解用人单位对学校人才培养及就业服务的意见、建议和对毕业生的评价等,共访谈了50家当年招聘需求较大的用人单位。

二、结果与分析

(一)就业率

路桥类专业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较高,达96.63%(如表1所示)。其中,道桥专业最高,监理专业次之,测量专业居后。

表1 路桥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一览表

(二)就业形式

路桥类专业毕业生主要通过签订协议就业,协议就业率高达83%以上。其次是灵活就业,灵活就业率接近16%。升学较少,无人自主创业(如表2所示)。

表2 路桥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式一览表

(三)就业行业分布及单位流向

在就业行业分布方面,87.85%的毕业生在建筑业工作,4.18%在制造业工作,各有1.75%在电力生产和供应业、交通运输业工作,4.47%在其他行业工作。从分布情况来看,路桥类专业毕业生就业与行业的接轨程度是非常高的。在单位流向方面,29.72%在国企就业,67.48%在其他企业就业,2.8%在事业单位就业,分布也较为合理。

(四)岗位特征

主要考察专业与岗位匹配情况、起薪水平、签约年限、享受福利待遇情况。

1.专业与岗位匹配率。据调查,87.39%的毕业生专业与岗位“匹配”,7.57%的毕业生“基本匹配”,两者合计,专业与岗位匹配率高达94.96%。仅有5.04%的毕业生专业与岗位 “不匹配”。这就说明,该校路桥类专业培养目标非常明确,就是要为交通基建施工、业主、监理等企业培养懂技术会管理的一线施工及管理人员。

2.起薪水平。据调查,毕业生中67.23%起薪为2000-3000元/月,12.61%起薪为3000-4000元/月,10.5%起薪为1000-2000元,8.82%起薪为4000元以上/月,0.84%起薪低于1000元/月。而据媒体报道,2014年新就业大学生的平均月薪只有2400元左右,平均薪酬增幅低于2013年,增幅呈逐年下降走势[4]。由此可见,受行业发展较快影响,路桥类专业毕业生的起薪水平一般较高,应不低于当年高校毕业生整体起薪水平。

3.签约年限。调查显示,63.02%的毕业生初次签订就业协议或劳动合同的年限在3年(含)以上5年以下,16.81%在1年以上3年以下,14.71%为1年,5.46%在5年(含)以上。这可以看出,用人单位尤其是施工企业大多希望能与有一技之长的高职毕业生签订较长的工作年限,以保持员工的稳定性。

4.享受福利待遇率。据调查,协议就业毕业生中,100%享有“五险”(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其中40.12%还享有“一金”(即住房公积金);灵活就业毕业生中,70.53%享有“三险”(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29.47%享有“两险”(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无人享有住房公积金。总的来说,由于行业的特殊性,路桥类毕业生享受福利待遇的情况总体还是令人满意的。

(五)职业发展情况

主要考察职业稳定率、接受培训的时间、加薪率和岗位满意度。

1.职业稳定率。据统计,84.97%的毕业生入职后在现岗位或过去某一岗位工作时间达6个月以上,职业稳定性较好。

2.接受培训的时间。据统计,54.62%的毕业生接受培训的时间在5天 (含)以上10天以内,21.01%在3天(含)以上5天以内,16.81%在3天以内,4.2%在10天(含)以上,仅有3.36%没有接受过培训。综上,约80%培训时间在3天(含)以上,说明路桥类专业毕业生所服务的用人单位普遍重视职后培训,而且这也是提升企业管理效能、确保施工安全和质量的重要手段。

3.加薪率。由于本研究面向的对象是入职半年后的毕业生,一般可能还处于试用期,获职位升迁的可能性较小,考察这一指标的现实意义不大,所以问卷设计的内容为“入职后是否因职位升迁或表现突出而获加薪?如果是,原因是什么?”实际情况是,10.5%选择“是”,且原因均为“表现突出”。

4.岗位满意度。54.62%对现岗位 “满意”,18.91%“比较满意”,12.61%“非常满意”,13.86%“不满意”。由此可见,毕业生的岗位满意度总体较高,对自身职业相当认同。

(六)对学校人才培养和就业服务的满意度

学校是负责毕业生这一“产品”的“生产”与“营销”的单位,其产品质量和销售服务的水平如何,决定了毕业生在市场上受“雇主”欢迎的程度。对这一指标的考察,主要有两点:第一,毕业生对学校人才培养和就业服务的满意度。总的来说,满意度一般,42.02%表示“基本满意”,33.61%表示“不满意”,而选择“非常满意”和“满意”的仅占24.37%。对于大多数毕业生“不满意”或只是“基本满意”的原因,我们在下文分析。第二,用人单位对学校人才培养和就业服务的满意度。用人单位对该校人才培养和就业服务的满意度比毕业生要高,10%表示 “非常满意”,40%表示“满意”,36%表示“基本满意”,14%表示“不满意”。可见,由于服务对象不一样,用人单位与毕业生对学校人才培养和就业服务的评价,有一定的差异性。

(七)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

主要考察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及职业能力评价情况。

1.对毕业生的满意度。从访谈得知,20%表示“非常满意”,26%表示 “满意”,40%表示 “比较满意”,14%表示“不满意”。这些数据表明,用人单位对该校路桥类专业毕业生总体上是持认可态度的。

2.对毕业生职业能力强弱的评价。16%的用人单位认为毕业生职业能力“很强”,30%认为“强”,38%认为“一般”,16%认为“弱”。总的来说,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职业能力评价较高,但也有需要提高和完善的地方。

三、问题与对策

从上述结果与分析来看,由于近年交通运输及相关行业的投资仍保持着一定的增长,该类毕业生的就业仍呈现出稳定态势,毕业生职业发展情况也较为理想。但是,对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调研也显示,随着行业环境的变化,当前路桥类专业学生的培养、就业以及职业发展也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高职路桥类毕业生必须适应经济结构调整、行业发展和企业转型要求,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一)政府层面:实施“两个扩大”战略,加强人才需求预测,营造健康的求职就业环境

1.实施“两个扩大”战略,扶持高职路桥类专业建设。一是扩大实施以建设带动就业战略。充分利用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新一轮城镇化、“一带一路”合作和“亚投行”成立的契机,加快对国内中西部地区铁路、道路、隧道和桥梁工程投资建设,并积极拓展海外市场,使路桥类专业保持供需两旺的趋势,吸引大批优质生源报读。二是扩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覆盖面。当前,该计划只是在本科以上层次实施,应将其覆盖到专科层面,并将路桥类专业纳入试点,夯实专业建设,培养路桥建设领域的创新型拔尖人才。

2.加强人才需求预测,完善路桥类人才市场体系。一些高职院校看到路桥类专业就业形势较好,陆续开设此类专业或盲目扩招,甚至先招生后建设,导致教学质量下滑。因此,教育部门应对现有路桥类人才的数量、专业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及素质状况进行分析评价,根据经济、社会和交通事业发展战略目标,对今后十年交通基建行业新补充人才需求态势展开预测,提出今后十年路桥类专业教育发展战略以及相应对策[5]。及时发布专业预测结果,以建立完善适应未来交通基建业发展的人才市场体系。

3.营造健康的求职就业环境,促进毕业生职业发展。政府促进就业的职责在于创造健康的就业环境。在访谈中,一些毕业生认为路桥类人才市场上有两个问题要引起重视:一是一些骗子冒充施工企业打着招聘旗号招摇撞骗,使求职者蒙受损失;二是入职后一些企业没有兑现用工条款,工资延迟发放、拖欠、克扣等现象时有发生。针对这些问题,目前政府最需要做的是依法打击虚假招聘,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建立对用人单位监督检查的长效机制,惩治各种违法行为。同时,为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对以服务学生实习实训为主要目的的企业或经营活动,应给予享受税收等优惠。企业开展职业教育的情况,也应纳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二)学校层面:加大企业参与办学力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畅通毕业生又快又好就业渠道

一些学生和用人单位同时反映,路桥类专业办学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如部分课程课堂教学的内容过于陈旧,与行业、企业的接轨程度不够,部分教师教学手段较为单一,有些学生对仪器、新设备的使用能力比较欠缺等。而这些问题也是学生对学校人才培养“不满意”的主要因素。为此,笔者建议:

1.加大企业参与办学力度,推进产教融合、特色办学。充分利用现有校企合作办学相关法规和激励政策,积极引入路桥类企业参与专业办学。一是共建兼具生产与教学功能的公共实训基地。二是开展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路桥类企业一般具有资金雄厚、实力强劲等特点,路桥类专业应先行先试,与行业龙头企业合作办学。通过发挥职业教育集团在促进教育链和产业链有机融合中的重要作用,不断提升企业价值,建立现代职业学校和职业院系制度。

2.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把好路桥类专业学生“培养关”。一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深入实施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探索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二是健全更新课程衔接体系。适应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需要,实施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标准联动开发机制,形成对接紧密、特色鲜明、动态调整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6]。三是加快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落实教师到路桥类企业实践的制度。积极与有实力的路桥类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提升教师教学和科研水平。

3.拓宽就业渠道和市场,提升就业指导服务水平。一是扩大实施以实习实训促就业计划。通过实习实训,引导学生增强动手能力,提升被接收单位留用的比例。二是结合国家发展战略拓宽就业市场。积极结合“一带一路”、“高铁出口”、城市群建设等战略,密切联系有关地区重点企业并开拓境外就业市场。三是改革就业指导模式和内容。院系层面开设面向路桥类专业学生的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聘请企业人力资源主管担任就业指导教师,增加选人用人标准、职业道德、职场适应等内容,以融入企业元素为抓手增强就业指导课程实效性。

(三)学生层面:学会“3S”自主教育,培养“3C”素质能力,不断提升生涯规划与求职就业能力

当前,一些路桥类专业学生存在职业规划意识淡薄、学习动力不足、对未来就业的信心不足等现象,成为其职业发展的阻碍因素。学生需要从自身方面找原因,在提升核心竞争力方面下功夫:

1.学会“3S”自主教育,过好大学生活。即学会自主学习(self-learning):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技能和科学文化知识,提高人文素养,从“以教为主”转向“以学为主”。学会自助服务(self-service):充分利用学校的学习、生活和休闲资源,为自身成才服务。学会自我管理(self-management):制定“学涯”目标并进行合理分解,实施目标管理、时间管理和行动管理,让有限的大学时光投入到生涯发展实践中去。

2.培养“3C”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即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Critical Thinking):在学习及专业实践中不但要注重对问题的探讨,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要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培养创新创业能力(Creativity):主动学习使用新仪器、新设备,开展研究性、创新性实验,提高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积极参与职业技能大赛和实习实训,争取有发明专利产生,力求“技多不压身”。培养合作能力(Cooperation):培养大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合作能力是路桥类企业对员工的基本要求。学生要积极参与项目、团队合作,强化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

3.提高生涯规划与求职就业能力,实现多元化就业。自觉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未雨绸缪学习求职技能,打造就业软实力。积极参与各种中短期实习实训项目,了解用人单位用人标准、制度,学会做人做事,寻找自身差距,明确努力方向。拓展就业视野,敢于到中小型路桥企业就业,愿意跨地区、跨行业就业,大胆进行创业实践,走出一条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事业发展之路。

(四)用人单位层面:做好企业转型升级,规范选人用人行为,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1.做好企业转型升级,激发企业活力。近年来,由于国家加大基础建设投资,有的工程集团扩大规模,成立若干个桥梁局或公路局,造成主体局人才流失,业态重叠,机构重复,管理费用增加,成本加大。因此,转型升级是路桥企业当前的主要任务。一方面要深刻认识到企业当前所处阶段的本质,继续全面发掘支撑企业较快发展的综合潜力;另一方面要针对形势变化,抓好顶层设计,实现组织再造和管理提升。紧紧抓住路桥行业生产方式和工程技术的变革、集成和创新等关键环节,打造以设计、施工、运营、维护于一体的产业链,挖掘企业发展新空间[7]。

2.规范选人用人行为,确保招聘公开公平公正。认真执行就业准入制度,对从事涉及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等特殊工种的劳动者,应优先从取得相应学历证书的相关专业毕业生中录用。从访谈中了解到,“人情招聘”、“萝卜招聘”在路桥类企业也未能避免。企业应进一步规范招聘行为,建立“唯才是用、唯德重用”的公开透明的招聘机制,使有真才实干的毕业生有用武之地。

3.完善企业内部管理,使毕业生“进得来干得好留得住”。加强校企合作和对接,设立学生实习和教师实践岗位,让学生提前了解企业,增进认识。规范企业财务管理,按时发放工资,按劳动法律法规保障福利待遇,增强企业吸引力。健全企业培训制度,以培训促生产。优化晋升体系,拓展员工职业发展空间。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落实对偏远和艰苦地区项目部职工的补贴制度、慰问制度,实现“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事业留人”。

[1]2014年11月交通运输运行分析报告[EB/OL]. 2014-12-29.http://www.moc.gov.cn/zfxxgk/bnssj/ zhghs/201412/t20141229_1751798.html.

[2]孙春芳.“十三五”全国铁路投资或超3万亿[N]. 21世纪经济报道,2015-4-14.

[3]郑祥琥.全球进入“高铁时代”中国技术迎“出海”良机[EB/OL].2011-2-25.http://www.chinanews. com/cj/2011/02-25/2867031.shtml.

[4]李唐宁.2014届应届生就业形势整体稳定起薪增幅下降[N].经济参考报,2014-9-19.

[5]江彦桥,余思勤,顾建国.2015年交通专门人才需求预测及交通教育发展战略研究[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0(3):5-7.

[6]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EB/ OL].2014-5-2.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 business/htmlfiles/moe/moe_1778/201406/170691. htm l.

[7]王欣,董明明.基于就业导向下的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8):91-93.

责任编辑 殷新红

胡欣(1982-),女,河南新县人,武汉交通职业学院交通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教学管理。

2014年全国交通运输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教研课题“路桥工程类专业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的教学研究”(编号:JTJZW 2014-122),主持人:叶红;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教育科学研究课题“交通职业院校中高职职业素养紧密衔接培养的研究”(编号:交教研1402-44),主持人:叶红;武汉交通职业学院校级项目“高职路桥类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研究——以武汉交通职业学院为样本”(编号:Y2014004),主持人:胡欣。

G717

A

1001-7518(2015)17-0029-05

猜你喜欢
路桥用人单位毕业生
路桥施工中基坑钢支撑围护技术的应用分析
路桥工程测量技术要点及应用
性骚扰的用人单位法律责任研究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河南万里路桥集团
餐厅经营模式多样 事先分清用人单位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级别分明
集体合同纠纷,用人单位“三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