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小学作文中的运用

2015-11-16 09:35王世珍
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 2014年8期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习作小学生

王世珍

摘 要:在儿童习作中,灵活巧妙地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是使儿童全面地感受外界的刺激、全身心地接受信息的一个重要途径。现代多媒体技术好比是儿童进行写作的酵母,它能激起儿童写作的热情,引出儿童习作的源头活水;它又好比是儿童大脑中的储存器,能调动儿童的读图想象、再现许多鲜活事例,让儿童的习作不再是一个“神话”。

关键词:小学生;习作;多媒体技术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16-0024-02

一、习作前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要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关键是指导学生敏锐地捕捉生活中一切可以与大家分享的写作因子,然后用自己的话语,把自己所看到的、感受到的与他人分享。作文教学时,若老师在激发孩子们的感情上下点功夫,孩子们在面对作文题目时是不会“无动于衷”的。尤其是当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营造色彩缤纷、图文并茂、情景相融的教学情境时,更能使学生产生一种积极的心理体验和强烈的认知感受,并迅速转化为一种诉说欲望。

笔者在人教版课标本第八册《乡下人家》一文教学快结束时,结合文本来了一次续写:在冬天,在乡下别的地方,可能是一幅怎样的图画呢?随着优美的旋律响起,一幅幅乡下恬淡、闲适的冬景图展现在学生面前:屋后,苍翠的竹林傲然挺立在一层薄雪之中;门前,绿色的庄稼掩映在点点白雪之中;屋外,大雪覆盖着乡下人家的房子,在旁边,一群鸭子也胆怯地不敢下水嬉戏。当这几幅图片一一展现在孩子们眼前时,孩子们一下子进入了情境,那种想要表达的欲望被激发出来,孩子们由神采飞扬地说到兴致勃勃地写,写作的热情被点燃了。看来是现代多媒体技术唤醒了儿童内心沉睡的写作巨人。

收集素材,顺利习作

素材是学生作文的第一基石,没有了素材,作文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素材的收集在学生的习作中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在教授人教版课标本第九册第一单元的《口语交际·习作》时,以“开卷是否有益”为主题开展了一场辩论赛,然后让学生写一写这次辩论的经过。上课前,笔者就让孩子们学习有关读书的名言并上网收集相应的材料。辩论时,孩子们有理有据、旁征博引,将辩论一次次推向高潮。第二课时,笔者乘胜追击,引导孩子们抓住双方辩论者的神情、动作、语言、各自毫不示弱的表现以及听众激动的反应,将这次辩论赛写下来。由于有辩论前素材的收集和辩论现场的亲身体验,而且让孩子们写的是“现在进行时”的事件,孩子们记忆最清楚、感情最浓烈,所以习作起来得心应手。

二、习作中

提供图片,自由想象

《新课标》指出:“在习作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为学生自主习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想象不是“胡思乱想”,要合情合理,并以生活实际为原型,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富有可读性和艺术气息。

如在四年级的一次童话习作中,笔者让学生以“小动物找工作”为主题进行构思。“找一份合适的工作”,这是每个动物的愿望。什么工作才适合自己呢?在它们找工作之前,得先了解自己的优点与特长。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在此时就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了。此时笔者出示了各种动物图像、生活视频,又示范了一则招工信息,孩子们的头脑风暴被激活,思维大放异彩,孩子们的读图想象随之被调动。学生“各显神通”,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才能,为自己喜欢的动物策划了一份适合它的工作。接下来笔者顺势而下,引导孩子们想象构思不同的动物在寻找工作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不同的情况。这些鲜活的信息最终都被孩子们转化为高品质的表达,让习作活色生香。

摄像定格,具体表达

学生作文中出现最多的毛病是不具体、不形象、不生动。很多老师也能做到先带学生亲身实践,然后进行指导,但效果仍不理想,大部分学生对活动中人物的动作、表情印象模糊。这时,如果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活动全过程,可以使学生集中精神有目的地去观察,对于重点地方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重放、慢放或定格,使观察形象鲜明、重点突出,学生习作起来就具体多了。

上学期,学校大队部组织四年级学生开展了一次主题为“走进社区,拾白色垃圾”的宣传活动。学校电视台的摄影师随行录下了活动情况。返校后,笔者抓住这次契机,让孩子们说说、写写这次活动经历。课堂上,笔者将拍摄的孩子们出发前的欢呼雀跃、启动仪式现场鼓号队的庄严威风、学生拾垃圾时的细心认真、返校时各班毫不示弱的拉歌比赛等场面一一展现在孩子们面前,还将班级的个别镜头放慢、定格。讨论时,孩子们的感受一下子被调动、激发,个个情绪激动、你争我抢,气氛十分热烈。由于多媒体技术的介入,许多鲜活事例得以再现,孩子们的习作具体形象、感情真挚、行文流畅。

三、习作后

及时反馈,有效提升

传统的作文评改方式在反馈上严重滞后。一周以后,等教师把作文本发下去,学生的期待期已过,对上次的作文早就没有什么激情了,只是看个分数草草了事,根本不会去细细地看老师的评语,更不会思考老师所指出的问题和修改建议了。

为了让孩子始终保持对作文的期待与兴趣,笔者采取了一个比较简单的反馈方式。作文后的第二天,笔者就随机抽取两三本,利用展示平台呈上一段写得精彩的语句,作上几句点评,然后让孩子们猜这是谁的佳作。孩子们纷纷猜测,在老师念出那个孩子的名字后,全班鼓掌祝贺。笔者在让习作者尝到甜头后,再呈上习作中需要修改的部分,让大家讨论修改,并当堂用红笔勾、划、圈、点,对文章增、补、删、减。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比老师修改得还仔细、还认真。由于多媒体技术的充分运用,学生直观地感知了修改过程,又一步步地掌握了修改方法。最后笔者将全班同学的作文发下去,让学生们互相评改,老师现场当顾问。如此这般,加强了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作文交流,既实现了多向互动、集思广益,又保持了学生对作文的“适当温度”,学生的个性需求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利用多媒体技术改变一下传统的作文评价方式,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学生的写作天赋需要教育者去激发、去诱导、去呵护。因此教者要做足功夫,借助多媒体技术、利用儿童身边的有利资源激活儿童的习作热情;要为儿童提供真实可感的画面和身临其境的体验,捕捉和引出习作的源头活水;要利用展示台及时反馈、准确评价,增强儿童习作信心,儿童习作起来才能充满生活气息。实践证明,只要教师营造一个“温馨”的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智慧和感悟,他们的写作才能定会从“常态”跃迁到“激发态”。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2] 张全.善于全面引导,让习作放光彩[J].小学作文创新教学,2013(6).

[3]朱永明,陆燕平.习作,原来也可以如此精彩[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3).

(实习编辑:马子悦)

猜你喜欢
多媒体技术习作小学生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初探
多媒体技术在影视动画后期特效中的应用
我是小学生
习作展示
多媒体技术在中学英语写作中的应用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