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信息技术课堂实例设计策略

2015-11-16 09:37胡小英
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 2014年8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

胡小英

摘 要:高中信息技术是一门理论与操作并重的学科,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学会相关操作技能,更重视学生生活中应用信息技术处理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概念的理解,以及软件操作的演示,都需要设计出相应的实例加以讲解和演示,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和掌握操作。作为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媒介,实例的优劣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介绍了课堂教学实例设计的策略。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实例设计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16-0029-02

一、实例的素材选择应该贴近学生

【实例1】:Flash形状变化

笔者将动画中人物图片作为背景,由三颗星星变成“金秀贤”三个字,用来演示形状变化的过程。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图片展开后,大部分学生不仅没有认出该明星,而且还有“我不喜欢韩国明星”,“换人,换人”等呼声,这远远超出笔者的意料,亦感到疑惑。《来自星星的你》,最近红遍大江南北,作为高中生不应该是赶时尚,对明星的话题感兴趣的吗?由于多数学生的反对,笔者只得换成另一个例子。

【分析】对于这一素材,笔者忽略了一点:我校是一所全寄宿制的学校,学生平时接触电视剧的机会并不多,再加之《来自星星的你》采用追剧的形式,学生的机会就更少了。此外,女生更喜欢韩剧,而任教的这个班级男生多女生少,最终话语权更多地被声音响亮的男生占有。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兴趣是一种无形的动力,当我们对某件事情或某项活动感兴趣时,就会很投入,而且印象深刻。并且每个人都会对他感兴趣的事物给予优先注意和积极地探索,并表现出心驰神往。学生对教师演示的例子感兴趣,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将注意力集中到学习的知识点中。反之,学生反感教师的实例,一则课堂纪律得不到保障,再则由于对素材的反感,会直接引起对教学内容的不认同,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二、实例应该具有正确的导向

【实例2】:换脸

在学习Photoshop蒙板时,笔者在课堂上使用“换脸”的实例,将孙悟空的脸换成了刘亦菲的。当实例一展示,就引起了学生的哄堂大笑,激发了学生极大的学习热情,学生带着好奇心以及强烈的求知欲,专注地听笔者的演示。但课堂中几个不和谐的声音“这样对刘菲不好吧”、“这不是侵犯人家的肖像权吗”,引起了笔者的注意。课后笔者了解到,这一部分学生中有些是刘亦菲的粉丝,有些是认为笔者这样做是一种恶搞明星的行为,不仅是对公众人物的不尊重更是侵犯了她的肖像权。这引起了笔者的深思。

【分析】在本实例中,笔者只是单纯的考虑到实例的趣味性和教学内容契合度,但实例的选取却缺乏全面考虑:首先,本实例会严重的伤害喜欢刘亦菲的学生情感,引起他们的抵触心理,至少这批学生在本实例中不会认真听笔者的演示和讲解;再则,教师的日常言行在无意识之间影响着学生。教师在课堂上给明星换脸,学生会认为“恶搞”是可以的。这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后果,比如削弱学生的法制意识。

中学阶段是中学生法律观念形成的关键期,并且在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产权一节中,笔者曾向学生强调既要学会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又不能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同时,笔者要求学生文明上网,树立良好的网络道德。而上述实例的演示,一是容易误导学生对他人作品造成侵权行为。二是容易纵容学生在网络空间的不自律、不守法的意识和行为。网络社会是一个隐蔽虚拟的空间,学生网上行为的自律除了靠道德的操守外,更要靠法律意识的制约。而网络“恶搞”只会纵容和助长学生在网络空间的无视法律、弄虚作假、肆无忌惮的行为,无助于他们法律意识的养成。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技能和信息道德四大方面。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传授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完成教学内容是重点,但是引导学生信息素养的全面提升是关键。教师上课的实例是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对象,更是信息素养培养的媒介和载体。因而实例的设计不仅仅要有科学性,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形成正确的导向。

三、实例应具有典型性

【案例3】: 双重循环

笔者在教学双重循环结构的嵌套这一知识点时,以求直角三角形边长问题作为演示的实例。要求如下:已知三角形的三条边a,b,c的长度都是整数。其中一条直角边的长度是已知正整数a,斜边c长度不超过某一正整数maxc,要求设计一个算法,输出满足上述条件的所有直角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当时,已经完成VB模块的基础部分教学,对于VB知识基础和算法三个基本结构学生已经掌握,并具有初步的VB编程经验。程序代码如下:

对比以上两段程序,虽然大部分学生都普遍认为第一种程序容易读懂,也符合大家的常规思维,但是第二段执行的过程更简单。

【分析】在本实例中,笔者采用了常规思路方法,但却忽略了一个重要因素:算法的优劣。针对一个问题可能会有不同的算法去解决,不同的算法思路不同,有的执行速度很慢,效率低;有的执行速度很快,效率自然会很高。本实例中,若直角边和斜边的值加大,第一种方法执行速度会很慢,而第二种方式从时间复杂度而言,占有明显的优势。因而该例作为双重循环嵌套的实例不是非常合适,用作单循环和选择结构的嵌套更合理。

在信息技术中,对一些概念的解释,特别是操作技能的演示,有时会有很多的例子。而有限的课堂内,又不可能面面俱到,将所有的实例全部举上。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对演示实例进行选择,设计出最能说明问题的典型性例子,通过实例的演示,寻求问题解决的通用方式,让学生通过本实例的学习,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以上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一些不妥的课堂实例的小结。当然,信息技术课堂实例设计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因素,如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认识规律及思维方式,选择一些带有启发性的例子,去诱导学生进行思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实例要与时俱进,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若在课堂中总是用教材中的实例或往年的老例子,不仅失去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新知识与新技术的机会,也会让人听之乏味;最后,实例要符合高中生的认知特点,所设计的实例要通俗易懂,又要有一定的深度,若实例过于简单,不仅限制了学生思考,而且会让学生产生太幼稚,太低级的想法。精心打造课堂实例,不仅有利于建设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更有利于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和热忱,全面提升信息素养。 (编辑:郭桂真)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美在课堂花开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嘻游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