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从安吉白到安吉红

2015-11-18 14:27王旭烽
文学港 2015年1期
关键词:高家日月潭白茶

王旭烽

立冬:从安吉白到安吉红

王旭烽

一候水始冰;

二候地始冻;

三候雉入大水为蜃。

茶青白转红。

——题记

季节的名称真是好听,冬,多美啊,俄罗斯的冬宫,京剧女老生孟小冬的“冬皇”,听上去就是一个收韵,内敛的,余音袅袅,但又是饱满的迷人的发音。立冬“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水结冰了,地冻结了,野鸡变大蛤了,最后这一候当然是不科学的,但也是浪漫的啊。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对“冬”解释:“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所以立冬不但表示冬季开始,还意味着万物收藏,归避寒冷。立冬要吃,北方人要吃倭瓜饺子,南方人吃鸡鸭鱼肉。台湾立冬那天要吃“羊肉炉”“姜母鸭”,吃食需饮,饮酒之外,必饮茶也。

当然也不尽然都是吃,精神的品饮也很重要的。自汉魏时期起,天子便要亲率群臣迎接冬气,对为国捐躯的烈士及其家小进行表彰与抚恤,请死者保护生灵,鼓励民众抵御外敌或恶寇的掠夺与侵袭,民间则进行祭祖、饮宴、卜岁。

如我这样的,自以为茶人,这种时节,自然还是要喝茶的,喝什么呢?绿茶也陈了,该喝点别的茶了。整个夏天和秋天,我都没开封安吉红茶,今日立冬,我倒是想起它来了。

春天,我的学生马云送了我一些红茶,看上去像是一条大红色包装的高档香烟。郑重声明,此马云非彼阿里巴巴马云,我的学生马云是茶文化学院毕业生,现在早已是茶界的业务技术骨干了,走路的样子也已经像煞一个江湖上跑惯了茶叶码头的老茶骨。

红茶一般分为三大种:工夫红茶、红碎茶和小种红茶。传统红茶中祁红很有名,有股子砂糖香或苹果香,老外们都认这个牌子,称之为“祁门香”。英红和滇红,也都是红茶中的上品,杭州本来有一种九曲红梅茶,我在《南方有嘉木》中还写到过它。前些年销声匿迹了,这几年又开始火起来。近些年,红茶界杀出一匹黑马“金骏眉”,是小种红茶的现代版,喜欢喝茶、收茶和藏茶的人家,没有一个不认这个牌子的。

红茶自然是红的,是制作过程中经过全发酵的茶。绿茶怎么会变成红茶呢,我们得从正山小种说起。正山小种有烟醺味,英国人特别喜欢这一款,它也被称为世界红茶鼻祖,诞生在明代福建武夷山区的桐木村。那时的桐木村人,同中国其他茶区一样,也在积极仿制安徽的松萝绿茶。然而,一个偶然事件改变了一切。某个采茶季节,一支军队路过桐木强行驻扎,村民们都跑光了。晚上,士兵们就睡在盛了绿茶鲜叶的麻袋上。士兵们走后,茶场主人回来,一看,茶叶发酵了,舍不得扔,村民无奈之下将茶叶揉搓后,用当地盛产的马尾松来烘干,制成后的毛茶乌黑,全无绿茶的色泽,只好挑到45公里外的星村茶市贱卖。不料第二年竟有人以两至三倍的价格,专程前来定制这款“失败”的茶。就这样,桐木村人无意间,创造了日后征服全世界的红茶技术。

现在,红茶成了世界生产量最多的一种茶类了,今天世界80%的茶叶市场属于红茶。红茶属于全发酵茶,保质期长,甚至有人认为陈年红茶香气更加醇厚;红茶汤色鲜亮,酷似西方人钟爱的红酒。红茶包容性强,不仅可以加糖和柠檬,还可加奶、肉桂、玫瑰花,包括果酱,甚至加冰、加酒,红茶里加什么都不难喝。以绿茶为本的中国茶传统,经此演变而成五味杂陈的红茶故事。而这红茶的种植和制作技艺,就成为西方植物学家、商人觊觎的珍宝。

但再怎么全国山河一片红,也红不到安吉这个以白茶打天下的茶乡啊。大家都知道安吉白茶是白叶茶,本来就是一种珍罕的变异茶种,用绿茶加工工艺制成,是绿茶的一种,那安吉白茶怎么会变成红茶呢?

茶叶江湖上种种传闻,其中一种,说的是研究出安吉白茶变红茶的,乃是一位溪龙乡的陈姓茶农。这位茶农是利用采摘后期的白茶进行加工,历经三个年头。那么,这位茶农研究安吉白茶变红茶的动机是什么呢?

原来安吉白茶是只采春天一季的,而且每年4月中下旬采摘后期时,白茶市场就开始比较小了,再加上采摘工短缺,相对来说成本就增加。同时,陈姓茶农还发现了白茶生长后期叶子偏大,色彩由白转绿,但依旧拥有高氨基酸、低茶多酚等的特点,这样的叶子连枝白白斫了实在可惜,正好利用这一点可以制成红茶的原材料。

有了这个想法,老陈就开始摸索,第一年失败了,因为安吉人真的没有制作红茶的传统。第二年虽然有点眉目,但依然没有探究出个所以然来。这期间,老陈不乏向专家请教,购买相关书籍潜心研究等。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三年,老陈成功研发出800斤“红茶”干茶。冲泡成茶水后,吸吮一口,一丝甜味润心口,还有一股清香,确实酷似地道的红茶。

我猜这一位陈姓茶农,很有可能就是恒盛的陈锁陈总,而传播这红茶传说的,说不定就是我的这帮茶界弟子们,说不定就是马云呢。如此说来,我现在打开喝的红茶,便是那试制成功的800斤红茶之一呢。

实际上,一定要说谁是安吉红茶的第一个创制者,我是没有发言权的,但关于红茶在安吉的传说,却还有一些别的重要版本,我倒是很愿意在这里说上一说。

2012年12月5日,中国台湾网上了一则消息,标题叫《浙江高家堂村与台湾中明村共办“两岸邻里节”》,全文如下:

中国台湾网12月5日湖州消息日前,浙江湖州安吉县高家堂村与台湾南投县中明村在高家堂村共同举办了“两岸邻里节”活动。台湾南投县中明村参访团一行15人与高家堂村村民一起经历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邻里节”活动。此次活动的主题为“连结姐妹情深,永续同胞厚意”。

在高家堂村·中明村“两岸邻里节”暨结对签约仪式上,湖州安吉县山川乡高家堂村村委会主任潘小众说,因为台湾中明村是乡村旅游,现代农业比较不错的地方,我们想跟他们学习一下,借鉴一下,今后多交往多交流。台湾南投县鱼池乡中明村村长杨昆欣表示,以后要进一步来互相互动,发展观光和产业。仪式上,两村签订了“缔结友好村协议”和“妇女组织友好结对协议”。随后举行了座谈会,两村就相互情况进行了交流。两村村长也亲手合力种下了“友好树”。

高家堂村号称“浙北魅力第一村”,也是全国首个“生态村”,资源丰富,风光秀丽。中明村坐落在闻名遐迩的日月潭景区旁,环境优雅,民风淳朴。两村结对正应了“秀美山川蓝天碧水盛迎客从远方来,浩瀚鱼池湖光山色诚邀同胞叙亲情”的美好期愿。

活动期间,高家堂村民为来自远方的客人献上了自己的“美丽家庭秀节目”。用腰鼓队、老奶奶健身队排舞、美丽妈妈舞蹈等热情扬溢的表演向客人们展现了自己的幸福生活。中明村参访团致勃勃地观看了表演并参观了高家堂村,走访了部分农家,并进行了户对户结对,还在农户家共品“同心饭”,共同上山挖竹笋参与朴实的农家农务活动,两村村民结下了诚挚的友情。

中明村参访团一行还参观了千年古灵刹灵峰寺、陈英士故居,游览了湖州湖宾码头、中国大竹海,闲逛了“天下湖品”土特产市场,进一步感受了湖州的秀丽风光和丰富物产。

活动结束之际,中明村参访团中一位石先生谈道:在台湾我只听说过浙江有个杭州,太湖边上有个苏州,对于湖州还真没听说过。来了后才知道,太湖边上还有这么美丽的一个城市。而且,这里的百姓生活竟然这么幸福,真是不虚此行。

高家堂村、中明村“邻里节”虽然告一段落,但两村的互动并没有结束。今后两村将轮流举办一年一度的“邻里节”活动,以此带动两村经济和社会发展,谋求两村百姓福祉。

时隔半年,又有一条新闻,这回是2013年6月19日的《新民晚报》数字报纸的头条:《两岸名茶相互嫁接——安吉白茶变“红茶”》,全文如下:

一个是大陆品质超群的安吉白茶,一个是台湾久负盛名的日月潭红茶。日前,两岸名茶齐联手,通过相互嫁接,浙江安吉县山川乡高家堂村与台湾南投县鱼池乡中明村合作开发白茶制作红茶的协议签字生效,标志着安吉白茶只采春季不采夏秋季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从此迎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浙江安吉高家堂村与台湾南投中明村相隔千万里,两株名茶缘何牵手喜结良缘?这还得从去年说起。去年11月30日至12月5日,经安吉县台办负责人牵线搭桥,台湾南投县鱼池乡中明村15名村民来到山川乡高家堂村,这里美丽的风景和纯朴的民风给台湾同胞留下了美好的印象,随后举办了两岸邻里节,双方结对成友好村。今年5月6日至11日,做为回访,高家堂村20名村民来到了坐落在日月潭景区里的中明村。

日月潭以“青山拥碧水,明潭抱绿珠”的自然景观,令人有“山中有水水中山,山自凌空水自闲”,“但觉水环山以外,居然山在水之中”奇妙之感,是台湾奇景而成为宝岛诸胜之冠,驰名于五湖四海,而坐拥美景的中明村制作的“日月潭红茶”是台湾一大名茶,有着百年历史。由于久负盛名,产量一年只产5万公斤,陷入供不应求的困境。在两村交流中,当得知安吉白茶只采一季、夏秋季不采的情况后,中明村结合日月潭红茶要采六茬的实事,立即表示要将安吉白茶夏秋季利用起来。前段时间,中明村派出黄进耀、李文鼎两位老茶艺师来到高家堂村,以台湾日月潭红茶的炒制工艺,用夏秋季的安吉白茶青叶试制红茶产值或增3倍。业内人士惊呼,以台湾日月潭红茶的炒制工艺,用从不利用的夏秋季安吉白茶青叶制作的红茶,将使安吉茶农在不增加一分钱成本的基础上,亩均产出最低将增加三倍以上,安吉白茶由此将书写“变红”的新纪录,年总产值从现在的13亿元将猛增到40亿元以上。

“香、甜、甘、醇,胜过‘日月潭’红茶品质!”,经过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制作工艺,在第一炉白茶试制“红茶”成功后,台湾两位茶艺师给出了这样的评价。他们推究了其中的原因:“安吉好山好水好环境,土壤里微量元素和相对温度、湿度培育出了优质白茶的青叶。”在试制出安吉白茶青叶而做成的优质红茶后,双方决定合作开发安吉白茶红茶,中明村以技术、设备和品牌入股,高家堂村以厂房、原材料和管理入股,这样一来,既解决了日月潭红茶无茶卖的难题,又拓展了安吉白茶加工新领域,填补了夏秋季茶不被利用的空白,使产值提升达到一个新高度。

说到和高家堂接了对子的南投县,心里一阵阵地亲切。三年前我去过南投,在那里的日月潭湖上泛过舟,吃过他们的茶叶蛋,喝过他们的乌龙茶,南投的民情话语,实在是给我留下了太好的印象。

南投县位于台湾本岛中部,与台中市、高雄市、彰化、云林、嘉义、花莲等六县为邻,是台湾唯一无海岸线的县。面积4106.44平方公里,人口54万。县府驻南投市,在台中盆地南部猫罗溪左岸,初为土著部落南投社,闻名海内外的日月潭即座落于此。台湾最高峰玉山、最长河流浊水溪的源头与台湾地理中心,皆位于该县。

上回去南投是因为我编剧、小百花剧团出演的《藏书之家》,要到南投来演出,所以我们谈艺术多,谈茶少。南投的朋友们倒是给我介绍了一些其名的小吃,比如以甘泉闻名的埔里,造出了口感有别于新竹米粉的埔里米粉。因利用水煮的方式制作而成,质地扎实、口感顺滑,又被称为水粉。还有便是因南投山盛产竹子,成熟竹材透过特殊碳化技术精炼成的“竹炭”,组织细致、空隙多,碾磨成粉后,将饱满浑圆的北港精选花生,裹上纳米萃取的竹山竹炭粉,加以低温酥炸,就变成了一颗颗闪耀光泽的黑砖竹炭花生,吃起来比原味花生更爽口。清新的芬芳香味,佐以爽脆花生口感,再三回味都不腻口。进入肠道后,还有一定的排毒功能。

还有一种名叫竹山黑糖番薯的台湾特殊品种,我以前从未听说过。据说是生长在红色土质坡地上的,肉色红润,质地细密甜美。还相传是清朝有个皇帝曾到竹山下坪访视,大啖番薯汤后赞不绝口,后人便称竹山番薯为“皇帝薯”。

竹山番薯与麦芽、黑糖一起炼制,佐以温火费时熬煮,内馅绵密,口感扎实,怀旧中散发着一股浓浓的古早味,是非常流行的台湾乡土点心。

大名鼎鼎的日月潭,就位于和高堂村接了对子的台湾南投县鱼池乡,面积7.93平方公里,比今天的西湖还稍大一些,但已经是台湾最大的湖泊,日月潭也是台湾原住民邵族的居住地,双潭秋月是台湾八景之一。每年9月份,这里都会举办万人横渡日月潭的活动。

说到南投的名人,那也是如雷贯耳的呢,随便举几个例子吧,吴敦义、江丙坤、孟庭苇……无论政界还是演艺界,也都算是赫赫有名的人物啊!

最后还得介绍一下南投县的县歌,那歌词是这样说的:

玉山高,浊水长,宝岛屹立太平洋,南投位置在中央。

物产富,民力强,社会淳朴学风良,以和建县成乐乡。

文明日进步,家家都安康,南投好地方,南投好地方。

庐山青,雾社壮,日月潭中波荡漾,合欢山上现朝阳。

东埔美,溪头凉,万民欢乐花果香,共庆丰年迎春光。

中兴新气象,省治日辉煌,南投好地方,南投好地方。

这个好地方南投,产茶也是一绝。上回我去南投,开座谈会时,南投地方官员不停地给我们介绍他们的好茶。原本以为台湾主要生产乌龙茶,亲临现场才知道他们的绿茶、红茶都相当不错,尤其是他们的红茶。鱼池乡便有一家茶厂,名唤“日月老茶厂”,由于多年来经营有成,已从单纯的制厂,转型成兼具生产红茶、有机农业、环境和健康饮食教育推广三合一功能的场所,2006年更获“有机农业示范农场”的肯定。他们把红茶厂做成了一个展示馆,展出的每座制茶机具,都有鱼池乡红茶的老故事,都藏有厚实的土地情感。

这样两块地方,红茶与白茶的交织之地,风物制作的互相渗透,真是再顺理成章不过了。虽然以前很难想象白茶制作成红茶后的样子,但一旦制作出来,继而品尝之后,竟也有非常地道的红茶之味呢。那细细地勾牵在一起安吉红茶,就这样浸润着台湾茶农那满手掌的脂浆。两岸血浓于水,茶共与汤,安吉白茶的转红,真是让人感慨不已啊。

猜你喜欢
高家日月潭白茶
绘本
“可食地景”在校园景观中的应用
天目湖日月潭演绎的佳话
赴七里张家塆村采风有感
绘本
《日月潭》中的“像”
这只猫说得好有道理
赌大的
日月潭
前后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