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降温联合药物降温治疗学龄前儿童发热的疗效观察

2015-11-18 05:57许燕飞
河南医学研究 2015年5期
关键词: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温水

许燕飞

(深圳市宝安区石岩人民医院官田社康中心 广东深圳 518108)

随着社会的进步,儿童健康越来越受公众的关注。发热是学龄前儿童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是机体对疾病的防御反应,且热型和热程反映了病情变化,是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但持续高热对儿童也产生了不良影响,如增加机体能量的消耗,患儿消化功能减退,免疫功能被削弱,严重时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甚至损害心肝肾等重要器官,导致多种并发症发生,严重威胁患儿的生命。因此,对发热进行正确、有效的处理非常重要[1-3]。本文通过采取物理降温联合药物降温措施对54名发热的学龄前儿童进行降温处理,以探讨该方案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8月深圳市宝安区石岩人民医院官田社康中心门诊就诊的发热学龄前儿童108例,其中男62例,女46例;年龄3~6岁,平均(4.50±1.01)岁。上呼吸道感染60例,下呼吸道感染(肺炎)32例,出疹性疾病(包括幼儿急疹、水痘、猩红热)16例;体温 38.5~39.0℃ 57例,39.1~40.0 ℃ 39例,40.0 ℃以上12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疾病种类及发热程度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s)

表1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s)

组别 n 年龄/岁性别 病种 体温/℃38.5 ~39.0 39.1 ~40.0 >40.0观察组男女上感 肺炎 出疹性疾病54 4.52 ±1.02 30 24 31 15 8 29 18 7对照组 54 4.49 ±1.01 32 22 29 17 8 28 21 5 t/χ20.142 0.151 0.192 0.582 P 0.887 0.697 0.909 0.748

1.2 治疗方法 密切监测患儿的体温变化,观察热型。及时采取降温措施,降温0.5 h后复测体温1次,注意观察患儿是否出现体温急剧降低、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四肢厥冷等虚脱现象,如出现及时给予处理。鼓励患儿多饮水,进食清淡易消化、高热量的流食或半流食,保证摄入充足水分。观察组应用物理降温联合药物降温的方法,对照组采用药物降温方法。

1.2.1 物理降温方法 调节室温在21~22℃,适当减少穿衣和/或盖被,协助患儿多饮水。采用温水擦浴的降温方法将冰袋置于患儿头部,将热水袋置于患儿足部,用高于患儿体温1℃的温水进行擦浴。擦浴时力量均匀,轻轻按摩以促进血管扩张,擦至腋窝、腹股沟、腘窝等血管丰富处,擦浴时间稍延长以助散热,注意避开心前区、手心、足底等对冷刺激敏感部位,防止腹泻、心率减慢等不良反应[4]。同时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如皮肤苍白、寒战、疲倦等不适。疲劳时暂停擦浴,患儿卧床休息;如出现怕冷、皮肤苍白、寒战等不适时,停止温水擦浴,给予保暖;惊厥时给予抗惊厥处理。擦浴后30 min测量体温。

1.2.2 药物降温方法 布洛芬混悬液(美林,上海强生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9991011),浓度为20 mg/ml,口服剂量为10 mg/(kg·次)。若体温不退或退而复升,或体温仍≥39℃时,每6 h后可再重复1剂,每天不超过4次,一般用药不超过3 d。儿童严重持续性高热在物理降温的基础上采用两种退热剂交替使用[5-6]。先口服布洛芬混悬液 10 mg/(kg·次),4 h后用对乙酰胺基酚(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I-1202118)15 mg/(kg·次),疗程不超过3 d。

1.3 诊断标准 临床常以测量儿童腋温为准,儿童正常体温一般在36~37℃波动,体温≥37.5℃为发热,37.5~38.0 ℃为低热,38.1~39.0 ℃为中等发热,39.1~41.0 ℃为高热,41.0 ℃以上为超高热[4]。测量时应尽量排除外界的干扰,如果对儿童的体温有疑问,应重新测量体温。

1.4 疗效评价指标 两组患儿均在实施降温措施后的0.5、1.0、1.5、2.0 h 测量体温并记录;密切观察患儿的体温及病情变化。观察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及时处理。疗效判断指标:①显效,即2 h内体温下降≥2℃;②有效,即2 h内体温下降<2℃且≥0.5℃,③无效,即2 h内体温下降<0.5℃,或体温不降,或上升[4,7]。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定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定性资料用百分率表示;两组间均数的比较采用组间t检验,两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体温变化情况 在实施降温措施后,观察组患儿在0.5、1.0、1.5、2.0 h 时降温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实施降温措施后体温变化情况比较(±s,℃)

表2 两组患儿实施降温措施后体温变化情况比较(±s,℃)

组别 n 0.5 h 1.0 h 1.5 h 2.0 h观察组54 0.59 ±0.01 1.13 ±0.02 2.06 ±0.04 2.21 ±0.20对照组 54 0.53 ±0.02 0.79 ±0.03 1.79 ±0.02 2.05 ±0.11 t 16.944 71.365 50.298 5.128 P<0.001<0.001<0.001<0.001

2.2 治疗效果 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 不良反应 观察组发生不良反应7例,发生率为12.96%。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9例,发生率16.67%。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停药1 d后不良反应均消失。

表3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表4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n,%)

3 讨论

学龄前期儿童是指3周岁后到6~7周岁的儿童,此期儿童活泼好动,与外界环境接触日益增多,多数在幼儿园过集体生活,因此易患感染性疾病,发热是最常见的症状之一,部分患儿病毒感染后,长时间持续高热不退,发热3~5 d后体温方可逐渐下降[1-2]。其发热机制是人体在致热源的作用下,中枢前列腺素(PG)合成增加,PG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使产热大于散热,引起体温升高[5-6]。发热是机体对疾病的防御反应,且热型和热程反映病情变化,是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但持续高热增加了机体能量的消耗,患儿的消化功能减退,削弱了患儿的免疫功能,严重时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甚至损害心肝肾等重要器官,导致多种并发症发生,严重威胁患儿的生命。因此,对发热进行正确、有效的处理非常重要[1-3]。

本研究显示,在实施降温措施后,观察组患儿在0.5、1.0、1.5、2.0 h 时体温下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效果较对照组好(P<0.05),不良反应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1 d后不良反应均消失。这说明,对发热患儿应用温水擦浴联合药物降温的方法进行干预,效果明显好于单纯药物降温,也不增加不良反应。这与国内外的研究结果相一致[8-9]。温水擦浴的降温原理是利用温水作为导热物,通过传导、蒸发、辐射和对流等物理方法达到散热的目的。由于高热阶段患儿有畏冷和寒战等表现,水温过低会给予患儿不良刺激。本研究使用了高于患儿体温1℃的温水进行擦浴,提高患儿舒适感,减少了不良反应,且温水有利于患儿皮肤毛细血管扩张,血流增快,皮肤表面温度升高,汗腺分泌增加,毛孔扩大,带走体内大量的热量,机体散热增加,体温下降效果更加明显[4]。20世纪80年代,美国及我国评审中心审批通过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作为儿科临床一线退热药[10]。布洛芬是非甾体类解热镇痛抗炎药,其作用机理是通过抑制下丘脑前区前列腺素的合成,使白三稀水平下降,降低机体代谢率而发挥解热作用。布洛芬口服吸收快,45~90 min达峰值,半衰期约为1.9 h,最长退热时间为183 min,对学龄前期儿童退热效果好,具有降温快而明显、维持时间长的优点[5-7]。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是临床应用最多的解热镇痛药,具有疗效好、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耐受好的特点[5,6,11]。口服给药吸收迅速完全,30 ~ 60 min 达峰值,半衰期约为75~180 min,最长维持疗效时间为134 min。本研究中,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分别为皮疹、腹部不适、呕吐等较轻反应,停药后很快消失,这表明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由此可见,联合使用物理降温与药物降温退热作用确切,不良反应少。

综上所述,发热是学龄前儿童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既是机体的防御反应,也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正确地处理发热尤为重要。温水擦浴联合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对患儿发热进行护理干预疗效明显,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Ravanipour M,Akaberian S,Hatami G.Mothers'perceptions of fever in children[J].J Educ Health Promot,2014,28(3):97.

[2]Chiappini E,Parretti A,Becherucci P,et al.Parental and medical knowledge and management of fever in Italian pre - school children[J].BMC Pediatr,2012,12:97.

[3]闵鹏.发热儿童家长处置发热行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5):604 -605.

[4]李红霞,孙景玲.物理降温治疗儿童发热340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3,5(2):168-169.

[5]Wong T,Stang A S,Ganshorn H,et al.Combined and alternating paracetamol and ibuprofen therapy for febrile children[J].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2013 ,10:CD009572.

[6]Malya R R.Does combination treatment with ibuprofen and acetaminophen improve fever control?[J].Ann Emerg Med,2013,61(5):569-570.

[7]毕永霞.布洛芬混悬液联合物理降温治疗儿童发热88例效果观察[J].中国营养保健,2012,7:2141 -2142.

[8]Hoffer F A,Campos A,Xiong X,et al.Core body temperature regulation of pediatric patients during radiofrequency ablation[J].Pediatr Radiol,2007,37(3):297 -300.

[9]杨红仙.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治疗小儿感染性发热临床疗效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2,9(21):118 -119.

[10]胡仪吉,孙光茂.关于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在儿童发热时的应用问题的疑问和解答[J].中华儿科杂志,2007,45(9):649.

[11]Abdollahi M H,Foruzan - Nia K,Behjati M,et al.The effect of preoperative intravenous paracetamol administration on postoperative fever in pediatrics cardiac surgery[J].Niger Med J,2014,55(5):379-383.

猜你喜欢
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温水
减少#1炉再热器减温水使用量
北化大生物合成对乙酰氨基酚
吃感冒药进了ICU 全因做错一件事
儿童退热还能用布洛芬吗
蓑衣莲酮硫酸酯对对乙酰氨基酚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为什么南极会有温水湖泊?
等温水移热变换装置生产运行总结
孙红雷:请把冷水换成温水
S-布洛芬的合成进展
布洛芬抑制人肝癌细胞BEL-7402生长及机制的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