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英语实训教学研究文献综述

2015-11-26 09:54吴天慧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实训职业高职

吴天慧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人文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

高职院校英语实训教学研究文献综述

吴天慧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人文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

从概念论述、体系构建及基地建设三个方面综合评述近十几年来国内有关高职院校英语实训的研究成果,总结特点,提出存在的不足及改进的方向,建议在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上做进一步的深入探讨。

高职;英语第二课堂;文献综述

自2002年我国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以来,职业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质量逐步提升。在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实训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根本途径,一直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也一直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积极探索的热点问题。为了更好地体现职业性和实践性,增强社会服务能力,英语也和其他专业一样需要变革和突破。因此,在高职院校中,实训已越来越多地被引入到英语教学中。通过对近十几年来有关高职院校英语实训问题的文献进行综述,为今后的研究提供新的方向和思路。

1 高职院校英语实训的研究内容

以“高职”、“英语”和“实训”为题名,在万方数据库上进行搜索,截止至2014年,相关文献有337篇,主要包括公开发表的学术期刊论文和学位论文。“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是一个笼统宽泛的概念,具体可划分为三个分支,即公共英语、专业英语和英语专业。根据检索数据来看,对专业英语和英语专业的研究占了一大半,其中有关商务英语实训的论文最多,有182篇。从研究内容来看,大多数集中在概念论述、体系构建及基地建设三个方面。

表1 2002-2014年有关高职院校英语实训研究论文发表情况一览表

1.1 高职院校英语实训的概念论述

顾明远先生在其主编的《教育大辞典》中对“实训教学”做出了明确的定义,该定义较为全面地归纳了实训的特点。他认为,实训教学是“职业技术学校中相对于理论教学的各种教学活动的总称,包括实验、实习、设计、工程测绘和社会调查等。旨在使学生获得感性知识,掌握技能、技巧,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和独立工作能力。”[1]随着时代的发展,“实训”的内涵也在不断变化。实训,应该从广义层面来理解,不仅仅是针对专业课,还应该面向所有的文化基础课。正如梁卿所说:“普通文化课目标的达成也需要实训教学的参与,需要在实训教学中引导学生去体验和感悟。”[2]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开展实训,除了具备“实训教学”的共性特征外,还应具备特有的个性特征。然而,关于高职英语实训的概念,目前国内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权威性解释。各学者根据自己的经验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刘一平认为,实训教学是以一定的理论知识为基础,指导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理论,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的教学活动和实践。外语专业实训教学的实质是以一定理论知识(具体包括英语理论和相关专业理论)为基础,指导学生在实训中运用该理论,从而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英语使用技能和个人综合素质[3]。华丽娜认为,行业英语实训教学是让学生把已学的行业英语知识灵活运用在典型的行业职场情境,按照典型的职业岗位要求,不断调整行业英语知识结构,完成模拟的岗位工作任务,养成一定的职业技能技巧[4]。

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可以将“高职院校英语实训”定义为:在高职高专院校英语课程中,以一定的理论为基础,综合多种教学方法,把学生置于仿真或全真的生活和职场环境中,运用英语基础知识与技能解决具体的问题,实施各种教学活动的总和。目的是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演练相结合,促进语言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共同发展。

1.2 高职院校英语实训的体系构建

在职业教育经历了起步、发展阶段之后,目前正进入深化阶段,我国众多教育工作者对“英语实训”的研究已初显成效,形成了自己的教学体系。尽管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不尽相同,但都具有共同的特点。

1.2.1 秉承“工学结合”的思想

工学结合模式是以就业为导向,利用学校和用人单位的资源和条件,紧密合作,优势互补的教学模式。强调“工作”和“学习”的有机融合,在“学习”中体验“工作”,在“工作”中促进“学习”,体现职业特征和岗位需求。实现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扎实的专业技能及良好的职业能力的目标,提高就业竞争力和综合素质。郭航从岗位需求出发,提出了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工学结合实训体系的构建途径:对学生进行基本的商务礼仪实训;模拟商务环境对学生进行逼真的商务实训;加快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密切与校外实训基地的联系[5]。宋婷婷也持相同的观点,她认为应该建立仿真综合模拟实训室,邀请企业专家与教师共同设置校内实训课程,增加真实环境下的校外实训环节,实现理论与实践零距离,就业与岗位零过渡[6]。老青从工作过程出发,提出工学结合模式下的实训设计始终关注两个“引领”,即用工作任务引领专业知识的学习与应用,用核心技能引领工作任务的实施与完成[7]。

不同于理工科和其他专业性强的文科课程,英语学科的“工学结合”不是指课堂与工厂或车间的高度融合,而是指学生在与专业相关的工作环境中进行实际演练与操作,在模拟或真实的岗位上进行语言训练。在教学内容上,教师以实际工作需要的语言技能为出发点,创设教学情境和工作任务。在教学环境上,要积极建立语言实训室、模拟生活区和工作区,实现实训环境的真实性。在教学评估上,要与企业管理流程接轨,适当引入职场用人的评判体系。

1.2.2 强调职业能力发展

职业能力是人们在具体工作岗位中表现出来的多种能力的综合。良好的职业能力是胜任工作岗位、促进人际交往及推动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根本要求,也是高职英语教学的改革方向。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研究者们大多倾向采用项目教学法。这是一种为了促进学生知识构建与能力提升,将语言知识和技能融入真实情境,通过实施一系列语言实践的项目而采用的教学方法。比如,沈丹铧以项目教学法和高职英语课程设计理论为框架,以《职场英语实训》课程为例,阐述了教学模式:教师将真实案例汇编成教学做一体化的项目在课堂上进行教学,并从多维度来实施对学生学习、实践过程的监控。学生课后通过精品课程网络平台完成自主学习[8]。除了实体教学,研究者们还把视野拓展到了虚拟教学,他们充分利用快速发展的网络技术和包罗万象的信息资源,探索更为自由灵活、与时俱进的实训模式。梅明玉认为,网络平台可以拉近学生和职业岗位的距离,让学生能够在毕业前利用网络平台锻炼自己的职业能力,提高学习和实训的效率。他针对不同群体,对英语语言基本训练、商务英语专项技能训练、商务英语综合技能训练、理工科学生实训等几个网络实训平台提出了设想[9]。

1.2.3 采用个性化的实训模式

由于学生的个体认知存在差异,单一的千人一面的教学模式已很难适应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因此,研究者们多采用复合式立体化教学模式。黄奕云提出了基于“基础英语阶段+职业英语阶段+行业英语高级选修阶段”的分级、分段、分模块的课程体系,将高职英语教学与职业、行业知识有机结合,突出高职教育特色,各专业既有通适性的职场英语学习内容,又有针对不同行业、不同专业的模块技能英语及专业英语学习的内容[10]。向琼英、易雪梅设计了“三阶段,多模块”的高职英语实训课程教学方案。第一阶段:通用基础语言技能实训阶段;第二阶段:职业英语和行业英语实训阶段;第三阶段:专业英语实训阶段[11]。江洁提出了“分层次、多维度高职公共英语实训模式”的构想。“分层次”是指按照语言能力的培养规律,将高职公共英语实训划分为日常交际英语、专业英语和职业英语三个等级。“多维度”是指为不同英语水平、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英语实训活动[12]。

无论哪种实训模式,都体现了“分”的特点:按学生年级,分难易,实行有梯度、渐进式的实训方式,从巩固基础,到强化技能,再到熟练应用。按学生系部,分通用与专业,在培养通用的职场能力的基础上,设置不同的专业英语实训模块,与职业岗位紧密联系;按学生兴趣,分必修与自选,学生在完成特定的实训项目后,根据自身爱好选择不同的实训内容。按语言习得规律,分单项与综合,围绕英语交际能力,在听、说、读、写、译等方面逐个突破,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与工作情境中综合实践。

1.3 高职英语院校实训的基地建设

实训基地是在实训教学过程中进行专业技能实践的场所。实训基地的建设是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各地职业院校都加大了各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力度,其中也包括英语实训。研究者们从意义原则、运行管理、教材创新和师资培训等方面做了探讨。

1.3.1 意义原则

研究者们对高职英语实训基地的建设十分重视,充分肯定了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王洪艳提出英语实训基地要以 “科学”“发展”“创新”为指导理念,遵循校企合作、求真务实、市场为导向和安全第一4条原则,培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知识与岗位相结合、适应市场需求、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高技能应用型英语类人才[13]。齐迹认为,为学生创设一个较为真实的语言环境是践习语言的基础和关键。他从本校的专业特色出发,提出必须建立以行业环境为背景,以语言实践和专业背景为主题的英语实训基地[14]。

1.3.2 运行管理

加强实训基地的管理是维系基地运行的有力保障,这需要制度约束、资金投入、考核评价以及企业监督。唯有如此,才能使整个实训基地的运行趋向规范化和系统化。杨艺欣认为,基地的设施好坏反映了一个学校重视实训教学的程度。在加强高职英语课程的实训建设中,要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基地的硬件设施[15]。吴卉卉建议设置实训管理平台,师生可以通过现代化技术手段提交和批改实训报告、交流问题、解答疑惑、考核评价,从而使实训效果更加有效,为社会提供更高质量的人才,同时,根据平台数据对实训效果进行实时监督和评价,完善实训效果评价体系[16]。刘伽认为,实训基地的运行模式必须走向市场寻求实际合作项目,开展实际业务,形成产业化的模式[17]。

1.3.3 教材创新

教材是实施教学的载体,也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英语实训教材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实训的质量及教育改革的成效。研究者们大多数从教材的指导思想、内容要求、编写团队等方面展开论述。王灵芝、史建权认为,英语实训教材的编写应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立足于人际沟通,通过语言技能训练,培养语言运用能力。文字规范,语言地道,难度不大,可读性强,重点突出实用性、时代性和职业性[18]。曹敏提出让教师进企业,积累实践经验,定期和企业相关专业人员座谈,掌握大量实践实例。同时可以从企业吸收业务精湛、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参与实训教材的编写,充分体现理论联系实际[19]。

1.3.4 师资培训

实训基地除了要充分发挥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功能外,还应承担提升师资力量的任务。如何提高教师素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要对校内教师加强培训,包括语言技能、专业知识以及教学理念,尤其是专业英语教师更要争取各种机会深入企业,获取最前沿的行业信息,取得相应的职业岗位资格证书,培养“双师”素质。另一方面,要从企业引进专家,充当实训的顾问和督导,甚至直接参与教学。就具体措施而言,研究者们提出了各自的看法。郭燕建议学校调整学期工作安排,为教师创造上课的 “轮空期”,分级分批安排其轮换到企事业单位参加半年到一年的挂职锻炼。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也被纳入考核范围,与个人收入挂钩。另外,学校要为教师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和条件,让教师的科研成果得以先行试验[20]。石小燕、宫军提出,在教师人才的引进上,应更多地关注社会上有相关工作经验的高级从业人员,为语言教学的发展注入更多实用性和实践性,使教学更有说服力和针对性[21]。黄艳认为,应该鼓励教师与企业合作开展横向科研,结合专业教学改革,与企业合作并承担与专业相关的应用技术研究项目,促使教师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22]。

2 综合评价及启示

综合近十几年国内关于高职院校英语实训的研究现状和成果,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从研究内容来看,角度多、涵盖面广,涉及概念、原则、意义、模式、体系、策略和实践等方面,但大多数还是偏向传统的实体实训,而且内容上多有重复,缺乏新意。而对虚拟的网络实训,虽然也有学者对此做了一些假设和实验,但是不够深入,缺乏深度。

第二,从研究方法来看,大多数为文献资料法和经验总结法,偏重宏观与思辨。

第三,从研究对象上看,高职专业英语或英语专业的实训探讨偏多,而对公共英语的实训探讨明显不足。

因此,在以后的研究中应尽量避免重复,少走弯路,找准新的方向和角度。尽量采用调查法、比较法、测量法等多种方法,利用统计学、概率学等理论分析数据,进行更客观和更有说服力的实证研究;加强对公共英语实训的研究,探索一套完整科学的理论和实践体系;减少泛泛而谈、高度概括的论述。从某一具体的问题出发,通过细致观察、深入思考和严谨考证,得到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加强对网络实训的研究,探索出一条在信息时代利用“云”资源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创新之路。

[1]顾明远.教育大辞典:第三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l:255.

[2]梁卿.“实训教学”概念分析[J].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学报,2010,20(1):54.

[3]刘一平.谈高职英语的教学与实训[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221.

[4]华丽娜.谈高职行业英语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3(20):114.

[5]郭航.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实训体系构建[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2012(7):170.

[6]宋婷婷.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工学结合”综合实训体系构建的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2(7):16.

[7]老青.高职工学结合英语实训模式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0,31(8):79.

[8]沈丹铧.基于项目教学法的职场英语实践教学研究——以公共英语课《高职英语实训》课程为例[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2,25(3):115-116.

[9]梅明玉.高职生英语网络模拟实训平台的构建研究——基于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1(2):56-58,63.

[10]黄奕云.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英语实训教学模式的探索[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 (3):89.

[11]向琼英,易雪梅.高职公共英语实训体系构建研究——以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剑南文学:经典阅读,2012(8):334.

[12]江洁.高职院校分层次、多维度公共英语实训体系构建[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26(8):96.

[13]王洪艳.高职院校英语校内实训基地建设[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3(4):101-102.

[14]齐迹.高职铁路院校英语实训课程建设探析[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2):79.

[15]杨艺欣.高职英语实训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1):66.

[16]吴卉卉.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实训-就业一体化”校外实训基地建设[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4):243.

[17]刘伽.关于共享型高职商务英语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9(19):121.

[18]王灵芝,史建权.高职英语实训教材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1):43

[19]曹敏.高职英语实训教材建设初探[J].商情,2009 (24):59.

[20]郭燕.从市场需求角度分析高职商务英语教师实训能力的培养[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4):63.

[21]石小燕,宫军.高职英语教师实训教学的探讨与研究[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1,17(6):192.

[22]黄艳.提高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实训能力的分析与研究[J].校园英语,2012(8):90.

责任编辑 刘志明

Literature Review on the Research of English Practical Train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WU Tianhui
(School of Humanities,Wuhan Vocational College of Software and Engineering,Wuhan Hubei 430205,China)

In terms of concept,system and base construction,this paper makes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the research of English practical train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recent years in China,and points out the deficiencies and the improvement direction,and suggests its further study on the contents,methods and subjects after summarizing its characteristic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English practical training;a literature review

H319

A

1674-5787(2015)02-0135-05

10.13887/j.cnki.jccee.2015(2).37

2015-01-16

本文为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专项资助重点课题“基于职业能力发展的高职英语实训体系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2013A116,主持人:吴天慧)的研究成果之一。

吴天慧(1982—),女,湖北武汉人,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文学、英语教学。

猜你喜欢
实训职业高职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职业写作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我爱的职业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