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教师能力质量评价研究

2015-11-27 14:40华晔
商业经济 2015年9期
关键词:教师能力民办高校

华晔

[摘 要] 教师能力是民办高校培养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的核心要素,民办高校在招募教师时常以尊重、信任、发展的视角来评价教师能力,教师在校任职期间必须服从民办高校内部管理机制,知识要与时俱进,避免产生教师能力质量风险。民办高校教师能力的质量评价要素包括教师的职业态度、适应能力、职业素养和教科研能力。教师能力质量评价对民办高校顶层设计和指导教师能力质量提高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学校可以更好地把握教师能力水平,科学合理配置教师任职岗位。

[关键词] 民办高校;教师能力;质量评价研究

[中图分类号] F270 [文献标识码] B

一、前言

伴随经济社会的发展,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应用型职业技术人才需求不再单一,呈现出多规格、多类型、多层次的需求态势。民办高校根据这些需求变化及自身办学能力,针对教师知识能力、素质能力、专业技术能力进行质量评价,促进教师能力质量水平提高,以应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每所民办高校在宏观上都有各自的办学理念、管理风格、专业特色、教学优势、培养人才目标与规格,在校教师必须具备宽厚的综合能力要素,避免“木桶效应”的产生。本文从探讨民办高校教师能力质量评价的视角,探讨民办高校教师能力评价内容及价值。

二、民办高校教师能力的质量风险及评价视角

民办高校教师能力质量评价包括教师在校任职期间的职业态度、对民办高校文化的适应力、教学与管理能力、教科研能力、人际关系融洽度,以及董事会对个人的信任度、个人的环境幸福系数、能力任职周期等综合质量要素。教师能力的质量水平决定着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质量。教师能力质量评价的目的不是给教师排队,而是从民办高校办学文化和发展战略的视角出发,剖析教师能力质量评价要素和构建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策略。

1.教师能力的质量风险

所谓教师能力质量风险就是在民办高校内部管理机制的环境下,教师能力与学校办学文化和发展要求标准发生冲突所承担的风险。学校通过来自不同渠道的绩效考核及学生、同行、教学主管的综合评价会形成一股看不见的印象痕迹,影响对教师能力的评价,导致教师信任危机。教师需要与时俱进,根据民办高校教育发展规律,更新理念、更新知识、凝练能力,增强在校任职期间的适应力和应变力,与学校同步发展。

2.教师能力的质量评价视角

教师能力质量评价就是按照校方要求标准,以发展的视角,对教师的职业态度、民办环境适应性、教学过程质量、科研质量、综合能力质量全面、客观、实事求是地评价,分析判断教师的基本实力、内在潜力、自有创新力和发展力。主要从尊重视角、信任视角和发展视角三个维度来研究。

第一,尊重视角。以尊重为先导,对教师平等相待,实事求是地评价教师的能力质量和工作业绩,认可教师的能力差异,评价教师以能力质量为标志性基线,帮助教师解决实际教学问题。不歧视问题教师。

第二,信任视角。一视同仁,聘进即信任。鼓励教师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特长,对自己的教学科研能力质量进行反思,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发展自己的教学优势。

第三,发展视角。面向未来发展,关注教师的过去成绩,根据教师的工作表现,满足教师专业发展需求,帮助教师制定未来的专业发展目标,指明教师个人未来专业发展的努力方向。

三、民办高校教师能力的质量评价要素

本文所阐述的教师能力质量要素包括教师从事民办高校教育事业的职业态度、对民办高校教师岗位的适应性以及教师个体素质。梳理和厘清教师能力质量评价要素,建立质量评价动态数据库,以进行对教师的动态管理,其目的是科学、合理配置教师岗位。

1.教师的职业态度

首先,接受民办高校办学文化。民办高校具有“二元职能”。所谓“二元职能”就是指民办高校办学的职责与公办高校比较,除要做好服务社会的职能外,还须“养家糊口”搞创收。走进民办高等教育体系,教师的职业态度就要根据民办高校的功能属性及办事模式行事。第一是教师的兴趣、能力、抱负、价值观、自我期望等都要符合民办高校的发展内涵要求,按民办高校办学运作规律行使职责;第二,接受民办高校的管理机制、民办式薪水待遇、工作环境和条件;第三,接受和领悟民办高校办学文化,包括工作方式、同事关系、人际地位、发展模式,一心一意做好本职工作。

其次,增强民办高校进取意识。一是入围意识,即思想定位、价值取向、工作方法选择、独立工作能力、人际关系沟通等观念意识必须与民办高校办学文化高度一致;二是成功意识,即充分发挥个人的智力、能力、创新力,树立工作胜任的信心、构建实现个人成功的路线图,为学校做出应有的贡献;三是风险意识,梳理有关工作上所需的态度、能力、资料、进度、困难、背景等数据,清晰个人与工作岗位的关联性,明白自己和各种工作事实的关系,了解自己工作的环境风险,规避个人能力缺陷风险。

2.教师的适应能力

第一,环境适应性。面对民办高校新环境,教师必须意识到个体环境适应性的重要性,能从开始的不知所措到主动地认识环境,再主动地调节心态,积极探讨和提高适应环境的方法与技巧。学校的环境是不断变化的,教师必须不断调节自己的思维判断,适应和应对民办高校环境下的人际关系和人事关系以及不确定的情况。

第二,岗位适应力。岗位适应力是指教师从事专业授课,包括实验实训指导时必须具备的生理、心理、能力素质特征,专业课性质特点与教师教学能力特长相吻合,能引起教师智力兴趣,使教师高度满意岗位工作。岗位适应力还包括校企合作相关工作的职场适应力。岗位适应力强调要点是工作效率高、无事故倾向、能力和特长正常发挥、熟悉环境速度快、工作意愿满意等。

第三,人际关系适应程度。人际关系彰显着教师之间相互交往过程中心理关系的亲密性、融洽性、协调性的程度。民办高校的人际关系是教师之间在彼此交往的工作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学会人际关系处事技巧是新教师立足之基础,长期的人际关系不适应将会增加教师能力质量风险系数。endprint

3.教师的职业素养和教科研能力

第一,职业素养。教师具备专业授课相对应的职业素质,具备宽厚的专业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实验实训能力;能根据民办高校人才培养规格设计教学,调整和改进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能掌握市场人才需求情况,能对企业用人情况分析,获得职业及职业岗位群的数量和质量,给学校提出可行性建议。

第二,教学能力。教师的实际教学能力,包括专业知识功底的宽厚、授课能力质量、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实验实训管控能力;在校企合作中的职场适应和技能精通能力、学生组织管理能力、教学与实际操作结合的创新能力、与企业相关人员的配合和协作能力等等,目标要求是:教师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及专业仪器设备的使用,工学交替教学模式中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职业指导,圆满完成教学计划和任务。

第三,科研能力。科研能力是衡量民办高校教学质量与效果、教师能力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教师应该理论联系实际,科研、论文与专业教学相结合,教学中发挥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探索专业知识创新和专业教改创新,修炼个人教改理论研究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独立解决科研问题的能力。

四、民办高校教师能力质量评价价值分析

教师能力质量评价的目的是把评价的定性和定量信息及时反馈给教师个体和学校决策机构,帮助学校顶层分析教师产生问题和不足的根源,提出建设性的解决措施和途径,改进和完善提高教师能力的相关制度。

1.价值导向作用

教师能力质量评价反映的是教师能力质量的真实性和对教师质量评价的客观性,对民办高校顶层设计和指导教师能力质量提高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评价体现民办高校办学文化、民办高等教育的特殊性,清晰民办高校办学文化内涵实质,对教师展现出在民办高校环境下应用做什么、怎样做的规矩与路径,有利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教师能力质量评价不是评价手段,而是重视民办高校的办学规律、特点和发展变化情况,以提高教师能力质量优质化作为价值取向,做好教师动态管理。

2.鉴别选择作用

教师教学能力质量评价、鉴别和备注等活动是以社会需求为参照基准,优化教师的能力及其专业结构为目标,并对专业的深化、增设、交叉进行安排和调整,有利于帮助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途径。教师能力质量评价是对教师能力确认和学校设置教学课程、安排教学计划、确定教师授课的基本依据,也是实现教师能力提升的重要环节。准确鉴别教师能力实质,进而科学合理配置教师任职岗位,是对学校教师能力的保护和尊重。

3.评价反馈作用

评价反馈的目的是使学校更好地把握教师能力水平。教师能力(包括专业知识、技能、素质结构)在教学过程中的施展,表现出教师教学与专业课教材内容、学生知识接受力的对接与融合,使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无障碍吸收知识内容,换句话说,表现出教师教学的才华、睿智、特长的真实性。如果评价信息反馈教师教学能力不能很好地适应学生需要,不符合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内涵需求,达不到教师教学能力质量标准要求,教师的转岗或辞退风险将放大。

4.决策咨询作用

教师能力质量评价是民办高校教师管理咨询决策的机制之一,作用有二:一是教师自我评价咨询,教师必须以学校的办学定位和确定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为参照基准,对自己的专业教学能力进行不断的调整和强化,使之更好地与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相一致;二是对学校顶层的终结性决策提供有关教师能力质量评价的可靠数据资料,提出可行性、建设性建议,为学校制定科学的教师管理方案、促使教师能力提升并转化为教学实力作保障。

[参 考 文 献]

[1]刘翠兰,征艳珂.职业教育背景下民办高校教师能力评价模型构建及评价要素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19

[2]蔡琼.民办高校教师激励机制存在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才智,2015(18)

[3]钱凤欢,隋姗姗.民办高校教师考评问题与要素分析[J].管理观察,2015(19)

[4]郭玉莉.民办高校教师流失现象及原因与对策探讨[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4(1)

[5]潘恒亮.民办高校教师绩效管理研究[J].知识经济,2013(13)

[6]王娅莉.基于知识型团队的民办高校教师绩效考评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4)

[7]钱静.教育公平视域下民办高校教师学术职业发展的思考[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4(4)

[责任编辑:刘玉梅]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师能力民办高校
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研究
可持续竞争优势理论下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
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创新方向思考
民办高校教师权益现状调查
民办高校内部审计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对中职物理新教师的几点建议
幼儿舞蹈教育对教师能力的特殊要求研究
教师网络学习空间应用能力调查研究
优化课堂结构,打造高效课堂
主体参与型教学体系下教师能力发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