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道家思想对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影响①

2015-11-29 13:28张晶河北体育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41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19期
关键词:形意拳传统武术道家

张晶(河北体育学院 河北石家庄 050041)

浅析道家思想对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影响①

张晶
(河北体育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41)

摘 要:传统的中国武术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象,从生根、发芽到日益成熟茁壮,深受道教文化的影响和渗透,这种影响是立体而深入的,是深层次的核心性影响。中国武术这一发芽于中华沃土上的传统文化现已成长为参天大树,在其成长和茁壮的过程中很明显的受到了道教文化的引导和影响,中华传统武术文化无论是内在形式还是实践规范都已被深深的刻上了道教文化与思想的烙印。

关键词:道家思想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影响借鉴

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是中华民族智慧的集中体现,它代表了中华民族理论思维的最高水平。许多学者认为,中国的传统哲学就其理论内容而言是由一个多元系统构成的,它的思想主要是由儒、道、佛三个哲学体系构成的,而且也决定着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在武术千百年的形成历史中,中国古代各种哲学思想不同程度地对其形成有深刻的影响。与其它两个相比较,道家思想及其学说与文化对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形成和日益壮大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1 中国传统武术与道家思想的渊源

1.1道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理论基础

道家思想是以老子、庄子的思想为代表并包括秦汉黄老、魏晋玄学等思想的总称,更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重中之重的组成部分,其哲学的最大特点为崇敬自然、天人合一,无为而治。道家思想从创立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在比较大的程度上对中国古代的政治、科学和文化的发展起了明显的促进作用。作为中国四大国粹之一的武术可以称为是中华民族文化长河中一颗璀璨夺目的耀眼明珠。武术在中华民族经历了几千年的继承与发展中,因深刻的受到中国哲学思想的影响让其仍有着它独特的魅力,在其发展历程中,中国传统哲学文化为武术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道家思想文化又是中国哲学的重要部分,无疑这也使得现在武术文化处处透着深厚的民族特色和道家思想文化特色。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着的,任何事物都不可能脱离现实而独立存在,武术也不例外。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学说对武术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这些不仅可以从现代武术的技术理论、训练手段、运动方式中看出,而且在武术传承的理念中更是有着深刻的体现。

1.2传统武术文化的“气论”与道家思想一脉相承

在道家的观点中“气”即为“道”的体现。庄子曾用“气”的聚集和消散来诠释生命的形成过程,“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世间万物的统一实际上是“气”的统一。道教在庄子“气”论上以顺应自然发展前提又提出许多修身养性之法,提出精、气、神为人之三宝的观点,强调其在人体活动和养生中的作用与意义。在这种观点下,“气”越来越被武者所重视,把其视为武术生命的根基所在且被视为武术的原力,诸如:各种功能、神韵、技法等武术的种种外在形态都被视为“气”的演化和体现。纵观历史,历代的武术名家都注重自身在“气”方面的修炼,无一例外的都会把养气、集气、运气、练气等动作视为习武的基础所在。形意拳要求“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八卦掌有提、托、聚、沉四种基本的气息调节方法;太极拳讲究“以意调息”“以意导气”,三者都是通过“气”这一核心来实现了武术内练与自然的相互融合,以实现气聚、精固、内壮、体健的基本功效。

2 道家思想对传统武术的影响

2.1武术对道家思想的融摄

我国古代的搏击术是武术最初的起源,刚开始这也是作为一个进攻手段存在,没有任何的宗教思想或者内涵,不过,武术的影响越来越大,慢慢就演化成一种攻击或者强身健体的手段,还逐渐带上了一些宗教的哲学思想。然而,现在对于武术的研究认为中华武术的文化含义只包括道家思想,不包含佛家教义。中华武术主张内外兼修,融合修身以及养性于一体,这些思想都是道家思想的集大成体现,很明显,这样一种思想的行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我国道家基本思想是探索宇宙的本质,寻找生命的意义,这显然和武术的基本思想是不一致的。所以,武术以及道家思想在各自诞生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都是独立发展的,没有产生交集。历史转眼发展到了明清之际,中华武术和道家思想终于出现了交集,这些都来源于一些熟悉老庄之道的武术家的领悟,他们借助《道德经》以及《南华经》等著作来解读武术之道,从而为武术的发展奠定了理论依据。

2.2道家辩证思想对传统武术文化的影响

传统武术的攻守进退、攻守兼备、动静疾徐、阴柔虚实的武术套路,以及动中寓静、以柔克刚、刚柔相济的战术原则是由对立统一规律而编排成的,所以武术运动无不是对立统一理论的具体体现。矛盾的对立面在道家思想看来,相互作用到一定程度就要相互转化。传统武术文化中“反者道之动”的命题在这一思想上被显著的体现。

2.3道家“天人合一”的整体思维对传统武术文化的影响

“天人合一”的整体思维是道家思想从思维方式看的显著的特点。对传统武术文化,这一思想同时也产生了深刻的思想。天人相通,天人一致是道家对于“天人合一”的两层意思。在道家看来,具有相互依存密切关系的人与天地是不存在对抗的。贯穿于整个武术的实践规范和思维模式是道家“天人合一”的整体观点。在长期实践中体会到中国传统武术文化,要完满实现武术的目的,就要武术在实践中必须达到人体自然与宇宙自然的统一,而有着密切联系的两者是作为武术对象的客体。

传统武术文化中强调上下、内外、动静、分合相互协调统一的独特性与道家的“天人合一”的整体思维是一致的。传统武术在道家“天人合一”的整体思维的影响下,形成了内外合一的练功方法和原则。将人体看做是由身与心组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心者身之王,而心不离身”,在传统武术看来,人体身心的和谐发展要作为一个整体来锻炼。在以上的基础下,中国武术借助徒手和器械的身体锻炼,形成了身心内外合一“形神兼修”的练功原则。例如:太极拳要求“以心行气,以气运身”主张身心合修;少林拳也要求精、力、气、骨、神内外兼修;形意拳讲究“内三合,外三合”这些武术各门各派都形成了“内练精气神,外练筋骨皮”的练功基本准则。

3 武术与道家思想结合的典范

3.1太极拳

太极拳是武术拳种中流传最广的一种,是道家哲学思想与武术相结合的具体例证。王宗岳《太极拳经》说:“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无极生太极这种观念便是源自于道家思想。道家的观点就是事物在动态这个过程当中能够进行两仪运动。何

谓两仪,就是无极图转化为太极图,就是曲线当中黑白协调的两个面积,黑色就是阴仪,白色的就是阳仪,这两仪可以说是代表世间万物。阳就是天上,阴就是地下,阴就是女子,阳就是男子,诸如此类。

3.2形意拳

形意拳就是所谓的“六合拳”“心意拳”,形意拳是一种相当重要的内家拳。道家思想对形意拳的技击理论以及技击战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道家的思想极其重视虚实、动静、阴阳这些思想,其对形意拳的每一招式都起到重要的作用,诸如:腾挪闪飞、进退开合这些招式。从另一方面来讲,形意拳在拳理上十分讲究“内外三合”,只有“内外三合”方能达到形意拳自身成为一体,里面与外面相互结合,客体主体统一协调,如此天人心物方能合为一体。

3.3八卦掌

道家哲学思想对八卦掌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道家阴阳论是八卦掌修炼武功的基本原则。学习八卦掌的方式首先要慢然后才能够快,再重新慢,并且这个时候,上肢与下肢要懂得互相配合。道家思想对武术的影响是深远、深刻的。无论是武术拳理的形成还是武术技击战略的提出,无论是太极、形意拳理还是八卦掌的修炼,都带有明显的道家思想印记。

4 道家思想对当代中国武术文化发展的影响与借鉴

武术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财富,可以看成中华文明的精髓,它的发展也应该与时俱进,和现代文明一起进步,服务于芸芸众生。武术的发展包含着体育的发展和进步,它的步伐历经了“西学东渐”以及“东学西渐”的历程,现在已经是全球体育文化的一部分。当下体育主要体现欧美等资本主义国家的体育文化和发展模式,这都是对中华武术发展的一种严重考验。老子说过“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种辩证思想也预示着当下武术发展面临的挑战具有两面性。一方面,现代体育朝着娱乐性、商业性以及职业性的方向前进,这些满足了人们对于生活、娱乐的需求,同时也阻碍这体育的发展,因为任何与这些相悖的运动都不可能很好的生存,严重制约着体育文化的多样性。特别是一些柔和、舒缓运动的就会受到更大的限制,东方文化里的修心养性的运动文化就不能很好的融入到世界体育里。

中华武术在现在的体育文化浪潮中也慢慢占据着一席之地。全球化发展的当下,当代文明给人民的生活带来很大方便和提升,同时也出现一些异化,出现各种各样的危机,很多不和谐的因素也慢慢出现,诸如:生态危机、道德滑坡、职业病、心理变态以及社会关系危机等现象层出不穷,这些不和谐因素也严重影响人民的生活质量,制约着体育文化的发展。但是,很遗憾的是西方文化没能很好的抑制这些问题的恶化,以武术为代表的东方文化则能够很好的应对这些问题。

5 结语

道家思想里包含的“清静无为”“抱残守缺”等思想和辩证都能够融入到中华武术的文化内涵之中,武术运动的推广须注重赋予其深刻的文化内涵,道家思想中博大精深的观点将成为精神宝库用来指导人民的运动,这对于建立和谐社会具有非凡的意义,所以道家思想不仅会对传统武术文化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推进作用,也会为当代武术文化的发展提供一个优质全面的借鉴平台。

参考文献

[1]陈鼓应.老子注释及评价[M].北京:中华书局,1984.

[2]王晓毅.国学举要(道卷)[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3]王宁.道家思想对中国武术文化发展的影响与借鉴[J].武术文化研究,2006(7):17-19.

[4]邢青.道家思想对中国武术文化的影响[J].中华文化论坛,2014 (12):159-161.

[5]刘志平.道家思想与传统武术文化[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26-28.

[6]韩尚洁.论道家思想对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影响[J].搏击•武术科学,2010(5):23-24.

作者简介:①张晶(1985—),男,河北邯郸人,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武术历史与文化,职称:助教。

中图分类号:G85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5)07(a)-0186-02

猜你喜欢
形意拳传统武术道家
多视角下形意拳的传承与发展
关于明清时期形意拳的传承与发展研究①
多视角下形意拳的传承与发展
传统武术对警察徒手防卫能力提高的作用研究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云南彝族传统武术溯源
传统武术在高等教育中发展研究
漫画道家思想
《庄子说》(二十五)
漫画道家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