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残疾大学生体质影响因素分析研究①

2015-12-01 05:23朱宁波张经慧凌小艳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38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23期
关键词:残疾残疾人体质

朱宁波 张经慧 凌小艳(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南京 210038)

江苏省残疾大学生体质影响因素分析研究①

朱宁波张经慧凌小艳
(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38)

摘要:随着社会进步和高招政策的变革,越来越多的残疾大学生成为高校体育工作的关注对象。在当前“健康江苏”建设的大视阈下,作为教育大省,其数量不菲的残疾大学生的体质健康工作也就摆在了当前。通过以江苏省部分高校的残疾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了解其体质基本状况和影响成因,且指出听障体质优于其它类型残疾,探讨影响残疾大学生体质发展的内因和外因,从高校体育工作角度提出包括教学改革、软硬件及大环境氛围改善等解决策略,为高校残疾大学生体质促进工作的改革完善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江苏省残疾大学生体质研究

“健康江苏”是江苏省一项重大的政府努力工程,起初是通过医卫部门开展健康科普、食品安控、卫生下基层等一系列工作服务保障江苏人民的体质健康。但随着工作的推进以及“大健康”理念的辐射形成,“健康”不再是单纯的肢体健康,心理健康、精神健康都被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除了药食保障之外,体育锻炼、心理素质、社会适应提升也被纳入进来。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普及和残疾人保障权利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残疾大学生得以迈入高等学府继续深造,作为教育大省,江苏高校内残疾大学生数量不菲,他们和普通大学生一样拥有正常的智商,跨入高等学府,却在身体上有先天或后天的残疾障碍,难以和健全人从事相同的体育活动,也不能完全适应高校健全大学生的体质保障机制,这些都给高校体育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同时也在推动其不断变革发展。

十二五教育规划中就把特殊教育作为教育中的重要部分单列开,引起教育界关注。残疾大学生体质发展作为高校体育工作的一部分,非常值得研究,但目前针对残疾大学生体质状况研究较少。该文以江苏省部分高校残疾大学生为调查对象,了解其体质状况,本体感触和渴求,探究影响因素,为高校残疾人体育工作发展提供基础依据,具有实际意义。

1 定义释义与对象界定

1.1残疾学生

残疾学生通常是指那些在生理或心理的发展上存在缺陷的学生,包括智力、视觉、听觉、肢体、言语、情绪等方面的发展障碍,身体病弱,甚至罹患多种残疾者。在实际情况下,由于我国当前高等教育入学制度的影响约束,高校残疾人这里主要指的是一般肢体残疾、听障言语等方面的,也或有极少量轻微视障或精神障碍的大学生,而全盲和智力障碍人则通常难以进入高校继续深造。

1.2体质概念

体质概念存在于体质人类学、医学和体育三个领域,反映人体质量高低,是在先天遗传基础上经过后天塑造表现出来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心理情感以及身体对内外环境适应能力的全面状态。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未对残疾学生的体质测试作出具体要求,且明确规定“因病或残疾学生,可免予执行《标准》。实际操作中,残疾大学生的残疾类型不同,大多无法正常执行全部测试内容,尤其是肢体残疾,但是听力残疾却例外,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所以除却医学手段介入,现阶段肢体与弱视残疾体质调查主要靠观察分析和残疾大学生自我评估。

2.1研究对象

2.1.1问卷对象

以江苏省部分院校(苏南、苏中各两所,苏北1所,2所普通高职,3所本科其中1所211重点大学)残疾大学生作为问卷研究对象,根据实际情况和可操作性需要,选取对象残疾类型为听障、肢体障碍及视力障碍(非全盲),各校分别发放江苏省残疾大学生体质调研学生问卷10份,共计回收50份,回收率和有效率为100%。

2.1.2体质测试对象

分层选取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大一、大二合计683名正常参加国家大学生体质测试的听障大学生的数据,并对测试数据进行相应的统计分析。同时走访相关任课教师,了解听力残障大学生的体质情况和体质发展诉求。

2.2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残疾大学生体质自我评估及影响因素

(1)问卷显示,50名被调查对象中,男生27人,占54%,女生23人,占比46%;残疾类型分别为:肢体残疾22人(44%)、听力残疾25人(50%)、视力残疾2人(4%)、多重残疾1人(2%);对自身体质评估感觉:良好13人(26%)、一般22人(44%)、不太好9人(18%)、很不好6人(12%);认可合理体育运动会对其体质改善有帮助是100%;表示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有32人,占比64%;阻碍自身体质发展的因素有:缺少相关活动(体育课或课外)安排占24%、运动项目不喜欢或从事不了占54%、场地器材不能满足14%、老师教的不够好12%、担心被他人取笑38%、害怕受伤16%、从心底不喜欢体育运动20%,还有个别其它原因诸如学习钻研压力、家人劝阻等等。

(2)同时,对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683名听障残疾大学生与4269名与普通大学生的体质测试数据按照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类体质评定等级人数与比例分别进行统计,听障残疾大学生为79/11.57%、355/51.98%、205/30.01%、44/6.44%,普通大学生为460/10.78%、2240/52.47%、1279/29.96%、290/6.79%。听障残疾大学生的体质测试内容、方式、实施流程与普通大学生是相同的,且同步进行及完成,保持一致性。各等级比例基本无明显差别。

3.2结果分析

3.2.1自我较认同,现实有差距

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江苏省残疾大学生以听障和肢残为主,男女生数量基本相当,首先是因为本次调查对象的选择缘故,另外与现有高等教育制度也有关,智力残疾、全盲及精神残疾者通常难以顺利进入高等学府。近7成的残疾大学生认为自己体质还行,如果单纯从生物学角度出发,残疾大学生体质是处于先天劣势的,但其从自身生活体验感觉,虽有难处,基本可以胜任,不能说健全,也算是健康。但总的来说,无论是外界客观考虑还是自身认同度,残疾大学生体质较之于健全人仍有比较大的差距,所以也更值得关注。

3.2.2运动参与具有大学生和残疾人双重心理特性

残疾大学生作为残疾人群中的骄子他们有着当代大学生的典型特征,诸如时尚、有朝气、活泼、精力旺盛、有梦想;另一方面,由于自身存在的残疾障碍,在一定程度上形成较为特殊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诸如盲目、脆弱、自卑、焦虑等消极个性心理特征。他们潜意识中的自卑感、自我压抑感和性格脆弱及体育活动缺乏主动的参与意识等心理因素有关,使其在心理上容易形成自身不适合从事体育运动的错误观念。不仅如此由于他们特殊的生理特征,降低了进行身体活动的愿望,运动量的减少更不利于机体的健康也容易产生各种心理和情绪障碍。因此,这种生理与心理的恶性循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3.2.3体育参与受大环境制约明显

残疾大学生对体育活动之于其体质发展的认同度是非常一致的,但是,受到的困扰因素也比普通大学生要多。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残疾人参加体育运动的社会氛围和校园氛围的匮乏。长期以来,人们对残疾人参加体育锻炼存在着严重的歧视和排斥,残疾人不能参加体育锻炼的看法在许多人的观念中根深蒂固。受此影响,很多残疾人不愿意进行体育锻炼。久而久之,残疾人自己也认为确实是不应该去参加体育运动的了。江苏诸多高校还是给残疾大学生专门设立了体育保健课或类似课程,但大多是通篇理论课,仅有的实践,也是一些普通小球或太极拳等轻量徒手项目,从表象看基本是让残疾大学生保持养生状态,某种程度上打击了他们的体育参与积极性,侧面也反映出缺乏适宜残疾大学生的场地、器材,最重要还有专业的教师。

3.2.4听障大学生体质发展受残疾影响程度明显轻于其它残疾类型

与其它残疾类型不同,听力残疾大学生的体质各方面状况都表现很好,与健全大学生基本相同,故此,其对自我评价也较高,体育运动参与能力以及生活等各方面能力都还可以,融入度好,塑造相对容易,在高校特殊体育中最具操作性。根据对一线任课教师的走访了解,听障大学生对体育运动是非常热爱的,尤其是在集体项目中往往表现出惊人的默契度。

4 结语

残疾大学生除听障外,总体体质弱于健全生。其认可体育运动,表现出一定的积极性,同时又具有心理压抑和矛盾的双重特性。影响残疾大学生体质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两方面:一是自身因素,包括生理和心理因素,如行动不便、怕别人讥笑、怕受伤、怕暴露自己的生理缺陷、心理负担等;二是外部环境,包括他人的态度、缺乏合适的锻炼场所与器材设备、没有合适的运动项目、缺少关怀与专门的指导等等。

随着社会发展,以及高校招生政策的变化,在校大学生中残疾人的数量和比例逐渐增多。他们客观存在并表现出来的体质弱势,越来越引起教育界尤其是高校体育工作者的关注。了解残疾大学生体质状况,化解其与体育运动之间的矛盾,促进其体质发展,也是对残疾大学生的一种人文关怀。从高校体育工作和“健康江苏”建设的整体考虑,不应忽略这一角落,应该探索合理构建针对残疾大学生的体质促进体系,确立提高残疾大学生体质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在高校体育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同时通过各种教育方式,营造良好环境氛围,克服残疾大学生心理上的重重障碍,提供令其满意的软硬件保障,将他们吸引到阳光下,投身到体育运动中。高校残疾大学生体质与健康促进是一个朝阳研究领域,其深入开展必将对高等教育尤其高校体育工作的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钱来,刘波,王欢.大学生体质弱势群体体育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2014(10):89-92.

[2]欧云海,张莉斌.残疾人体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70-77.

[3]谭军.高校疾病与残疾大学生的体育教育探讨[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93-96.

[4]金梅,聂丹,彭巧燕,等.全民健身视野下残疾人大学生体育需求与锻炼行为研究[J].运动,2012(55):151-154.

[5]刘辉,刘利江,唐军.我国残疾大学生体育现状及其参与锻炼的价值研究[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11):78-81.

[6]姚宏茂.高校弱势群体学生体育活动现状调查与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3(4):101-103.

[7]朱宁波.残疾大学生融合体育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运动,2015(1):87-88.

[8]朱建勇.江苏省大学生体质状况与适应水平的分析研究[J].体育科技,2007(4):69-72.

[9]冯志坚,傅建霞.江苏省大学生体质健康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10(3):80-83.

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5)08(b)-0014-02

基金项目:①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规划课题:“健康江苏”视阈下残疾大学生体质促进体系建构研究([院]2014’11)。

作者简介:朱宁波(1980,5—),男,汉,江苏南京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特殊体育教育。

猜你喜欢
残疾残疾人体质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我骄傲
残疾预防 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