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师院校学生的教师专业技能培养

2015-12-01 18:10季秋玉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5年12期
关键词:高师院校教师专业化专业技能

季秋玉

摘要:教师职业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职业,同时也是一个良心职业。高师院校作为教师培养的摇篮,承担着教师专业能力培养的重任。教师专业技能的培养在学校只是教师职业生涯的前期,大量的专业技能还要在职后通过参加各种培训加以提高。文章深入剖析教师专业技能的内涵及其重要性,进而探索高师院校教师专业技能培养的模式,以期深入理解高师院校教师专业技能的培养。

关键词:高师院校;教师专业化;专业技能

一、前言

高师院校作为未来教师培养的基地,承担着国家年轻一代的教育工程。教育关系到一个民族的发展、国家的兴旺发达。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资源的开放性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必然加大了高师院校的责任。很多高师院校在建设综合大学的趋势下对学校做出了一些改革,如更加关注学校学科专业的综合性,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这不仅是对学生提出的要求,更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深入解读教师专业技能的内涵,明确教师专业技能培养的重要性,才能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做出规划,培养出专业技能过硬的人才,使毕业生成为合格的教师。

二、教师专业技能的内涵

技能最早出现于心理学中,是指人们完成任务所需具备的各种能力,包括很多方面。教师专业技能的培养在高师院校是一个打基础的阶段,同时也是为未来职业做准备的阶段。因此高师院校在教师专业技能培养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专业技能主要包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所外化的个人魅力的呈现;较高的教育理论、教学方法的运用能力;过硬的专业知识传授能力等方面。

(一)影响学生世界观、人生观的个人魅力

高师院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未来很大一部分会从事教育相关的岗位,工作在教育一线的教师,直接与学生接触的时间较多,学生又是一个正在成长中的个体,很多方面还不成熟,世界观、人生观还处于形成阶段,容易受周围人事的影响。因此作为一名称职的教师,不但要形成自身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还要具有影响学生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的个人魅力,对学生具有正确价值观引导的同时,让学生喜欢自己所授课程,进而达到良好的授课效果。

(二)运用教育理论、教学方法的能力

一名教师要想将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必须在上课前做好备课,安排好课堂教学程序,比如如何引出新知识,如何向学生展示新知识,如何剖析知识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等等,这些都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教育理论知识,掌握相关的教学方法,并灵活地运用在课堂教学中,这是教师专业技能必不可少的。

(三)传授专业知识的能力

俗话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需要有一桶水。然而在信息共享、开放的今天,即使教师有一桶水都未必够。教师必须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有一定的获取知识的能力,并要将这种能力传授给学生。因此,教师需要具有传授专业知识的能力。

三、高师院校教师专业技能培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教师专业技能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必备的素养,当前高师院校也越来越注重教师专业技能的培养,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加大实践、实习比例,留出整个学期甚至是一学年的时间,让学生到学校顶岗实习。

面对就业市场对毕业生能力要求的提高,高师院校也都采取措施加强教师专业技能的培养,通过设立高师院校的附属中小学或与其他学校建立长期的实习基地等方法,让学生在校期间就有机会进入课堂,在老教师的指导下担任一些简单的教学任务,了解未来教师的工作,为教师职业生涯的开始做好准备。

然而,高师院校教师专业技能培养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何将所学习的专业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的教学能力,如何兼顾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如何塑造良好的职业道德及职业生涯的规划等。这些都须要在原有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加以创新,才能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

四、高师院校教师专业技能培养的创新模式

教师的职业特点,要求高师院校创新培养模式,注重教师专业技能的培养,实行专业化教育。教师专业技能的培养可以分为职前高校内系统的培养和职后终身教育的培训。职后的教师职业生涯的发展又需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关注生存阶段,第二阶段是关注发展阶段,第三阶段则是关注学生阶段。教师在不同阶段,须要参加不同的培养,培养模式也各不相同。

(一)职前高师院校系统的培养

教师在入职之前,一般会在高师院校内接受4年左右的系统的学习培训。各院校由于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同,分别制订了具有学校特色的培养模式。比如有些学校不在学期内固定设置大段时间实习,而是让学生利用寒假、暑假参加各种集训,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目前较多的高师院校采用“3+1”模式,即3年在校学习理论知识,最后一年在学校顶岗实习并完成毕业论文。这种培养模式要求学生充分利用在校学习的3年时间,学习各科专业基础知识并通过微格教学等模拟训练培养专业技能,经过3年的学校学习,基本形成较扎实的理论功底,再经历一年的学校现场实践教学,提高专业技能。

“2+1+1”模式,该模式是前两年在校学习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第三年参加学校的顶岗实习,在学生经过一年的实践锻炼后,再回到学校对一年的实习经历进行总结,并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相比于前三年的集中学习,这种模式给学生有一定实践升华的时间。但这种模式也会产生学生得到所在实习学校的认可,最后一年无法返回学校学习的情况,针对个别优秀的学生,学校还需要给予相关政策的支持,最终以培养教师专业技能为目的。

(二)职后工作中终身的培训

教师的职业不同于一般的职业,教师必须接受连续不断的培训,才能更新自己的知识,才能将所掌握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因此,即使教师走出学校,走入工作岗位,还是要不断地参加各种正规或非正规的学习培训活动。一般刚入职的新教师,都需要参加入职前的培训,才能真正走上讲台,成为一名教师。在任职的前几年,学校也会安排老教师对新教师一对一的辅导,指导新教师撰写教案、运用教法、管理课堂教学活动等,来提高新教师的专业技能。随着应用型学校建设的风起云涌,各学校也需要大量的双师型教师,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教学经历,还需要具有工厂实践的经历,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因此,部分任职的教师还需要到工厂参加专业技能的培训,以便更好地理解专业知识,并将其传授给学生。

教师任职后,不仅要不断更新专业知识,还要掌握新的技术手段,学习教育技术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方法呈现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习的知识内容。

五、结语

总之,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对教师的专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师院校必然要面对如何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随着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专业技能要求越来越高,高师院校也一直在探索提高学生的教师专业技能的培养模式。高师院校不仅要为学生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做努力,更要为学生在今后职业生涯中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技能做好前期准备。只有掌握较高的教师专业技能,才能在入职后尽快进入教师角色,才能在未来的工作中不断进步,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参考文献:

[1]国家教委师范司.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基本要求(试行稿).

[2]国家教委师范司.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试行).

[3]刘捷.教师职业专业化与我国师范教育[J].天津师大学报(社科版),2001,(2).

编辑/岳 凤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师院校教师专业化专业技能
浅谈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大赛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衔接
不断提高摄影记者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高师院校非师外语专业实习实践基地创建研究
音乐教育叙事研究之“叙”的几种类型例说
高师院校大学文化建设现状调查分析
论高中政治教学反思与教师专业化发展
以专业技能为核心的高师音乐教育课程改革之思
模具专业技能水平综合测试探索